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古琴是我国最具代表意义的传统乐器,已经有了至少三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古琴不仅有众多的作品传世,更有丰富的琴论文献留存.从先秦时的、到明清时的、,它们勾勒出了传统古琴美学思想的发展脉络.纵览这些文献,可发现古琴美学思想与儒、道、佛思想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先秦时儒、道就各有古琴美学命题提出,魏晋后佛家思想也开始逐渐渗入到古琴领域.此后,儒、道、佛三家思想均对传统古琴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影响,并各有诸多美学命题提出,其中"琴者,禁也"、"琴者,心也"、"攻琴如参禅"等命题更为重要,分别集中体现了儒、道、佛的古琴美学思想.

  • 标签: 古琴 《溪山琴况》 琴论 美学思想 乐器 传统
  • 简介:<正>中华民族的律学传统之悠久使历史学家惊讶。世界上还有哪个民族能象中华民族这样,每一个稳定的王朝都留下了乐律方面的长篇记述?但或许是由于奴隶制与封建制时代的迷信观念与律学的数理科学内容在中国律学中久久未能予以分离,在近百年民主革命的洪流冲刷下,律学在中国竟几乎成了绝学。欧美发达国家的音乐学院是普遍不设律

  • 标签: 律学 中华民族 民主革命 欧美发达国家 科学内容 历史学家
  • 简介:传统艺术如何在当代复兴,特别是那些具有悠久历史并深受大众喜爱的传统艺术,如何重现往日辉煌,可能是经常萦绕在艺术客、理论家心中最难以回避的问题。从历史与逻辑上看,任何一种艺术的兴起与繁盛都与一定的时代生活和民众需求具有高度一致的内在相关性,日寸代变了,需求变了,旧的艺术便被新的艺术取代。但是有没有一种艺术,当它面对新的时代和需求时,能够不断地依靠原有的经验去尝试对接新的时代、新的需求,同时又不断地激活自身的传统生命力,从新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需求中获取生命的延续,甚至新的生命,这是完全可能的事实。不过要想实现这个事实,必须有赖于两个至关重要的条件:一是新的时代对这种传统艺术提出了一种巨大的明确的需求;二是这种传统艺术具有满足这种需求的充分条件。当我们用这种思维观照扬州评话的时候,我们不禁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历史机遇。

  • 标签: 扬州评话 历史与逻辑 传统艺术 民众需求 时代生活 社会生活
  • 简介:文章通过对现代中阮乐器诸要素改革的考察,着重对其音质的改善、技法的进步、形制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论述,总结了其成功在于坚持了“音质为根,技法为本”的乐改基本原则。

  • 标签: 现代中阮 乐器改革 音质改善 技法进步 形制变化
  • 简介:1939年以"思鹤"名义发表的《复兴国乐我见》,被认为是萧友梅的论文,学界亦提出过"陈洪代笔、萧友梅审定"的说法。本文通过研究,证实"陈洪代笔"确有其事,并进而发现:该文内容与观点的归属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况,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代笔"。它延续了陈洪的一贯主张,亦渗透了一些萧友梅的略有不同的观点。今人使用《复兴》的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到该文的成文过程及作者,尽量明确各部分内容的归属,使得《复兴》的观点与陈洪、萧友梅的国乐思想有着更加准确的对应。

  • 标签: 《复兴国乐我见》 萧友梅 陈洪 思鹤 国乐 旧乐
  • 简介:在文艺复兴音乐断代史的编纂中,历史分期是著者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文艺复兴时期的边界如何确定?时期内部音乐演变的阶段性怎样划分?这不仅是这一领域历史研究与写作的传统的积淀,而且更体现出历史编纂者们观察问题的视角,及所采用的学术原则和方法。奥地利音乐历史学家安布罗斯最早把15、16世纪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为文艺复兴音乐断代的奠定基础。以里曼为首的一些德国音乐学家则主张把14世纪划归文艺复兴。然而20世纪大多数历史学家还是遵循了安布罗斯的分期传统。在断代内部阶段划分方面,里斯、布朗、阿特拉斯、珀金等的音乐断代史著则依据各自的编史原则对内部分期进行了不同的处理。

  • 标签: 文艺复兴断代史分期 断代的边界 时期内阶段划分 原则与观点
  • 简介:假如说肖复兴的文学作品是一棵枝繁叶茂的苍天大树,那么音乐是树干中流动的养料,滋养着它,陪伴着它成长。诚如,他不仅有斩获首届冰心散文奖的《音乐笔记》,还有专为孩子们激情创作的音乐励志书《音乐漂流瓶》、古典音乐科普书《我的音乐札记》。另外有《音乐的隔膜》《聆听与吟唱》《春天去看肖邦音乐笔记续编》等多部作品。

  • 标签: 中短篇小说集 随笔集 理论集 写作学 《人民文学》 专栏作家
  • 简介:黄自作为20世纪早期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其创作不仅在当时唱红了祖国大地。起到了鼓舞人民斗志、陶冶人民性情的作用,而且有些作品迄今仍是我们学习、研究的典范;而作为音乐教育家,他不仅为我国20世纪早期音乐事业的发展培养出了许多创作人才,并且涉足于普及音乐教育事业,同样做出了贡献。其中由他主持编写的《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出版后。曾连续再版印刷22次,影响了一代代学子。书中所包含的一些编写理念和编写思想。迄今依然能给我们以启示。

  • 标签: 黄自 《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 教材
  • 简介: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异彩纷呈的中国曲艺百花园中,评书艺术博大精深,独具魅力。北方评书因语言通行而流传最广,早已不仅限于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市。除此之外,苏、扬、杭、福,各州有各州的评话,而其流传则不限于一州一府。

  • 标签: 优秀传统 文化自信 责任 中华民族 精神追求 文化积淀
  • 简介:“筝,又称秦筝”在很多有关筝的文献中都使用过这句话。《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载:“筝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李斯列传》……春秋战国时期筝已流行于秦地(今陕西),史称秦筝”。

  • 标签: 秦筝 陕西 中国大百科全书 筝乐 当代 春秋战国时期
  • 简介:20世纪中下叶,“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研究成为西方音乐史学里一个受到关注的领域,出现了几部文艺复兴音乐的断代史著。霍华德·迈耶·布朗撰写的《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和阿兰·阿特拉斯所著《文艺复兴时期音乐:1400-1600年的西欧音乐》是其中的两本有代表性的史著。对这两部断代史进行概括性的比较,能从中观察出20世纪后期西方音乐历史观念的变化。

  • 标签: 布朗的历史观 重要作曲家支撑的历史 阿特拉斯的尝试 以音乐为中心而作曲家 为附属
  • 简介:廷克托里斯是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早期具有标志意义的音乐理论家。他在欧洲大陆北部接受音乐教育,但是他的创作和理论的研究完成于15世纪70-80年代人文主义氛围浓厚的那不勒斯。他以敏锐的历史目光观察和证实了1430年前后一个新的音乐时代的开始。摆脱了中世纪音乐理论抽象的和教理神学的束缚,他以经验主义的态度对待音乐,信赖人的耳朵,关注音乐中的人,把作曲家置于历史的中心位置。他最早对不协和音的控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拨开音乐术语的迷雾,我们还可能认识到,比皮得罗.阿龙早50年,廷克托里斯就从理论上阐述了欧洲音乐从即兴式对位向和声性的新对位的转变。

  • 标签: 廷克托里斯 文艺复兴观念 不协和音的控制 “逐次创作”与“同时构想”
  • 简介:  冯骥才:符合过年的要求冯骥才认为,春节晚会之所以能够进入人们过年的生活,是因为它在3个方面十分符合过年特别是大年夜的要求:一是家庭式的.春节晚会一家人,同看一台节目,契合传统的过年心理;二是欢乐热闹.春节晚会正是这样一台热热闹闹、载歌载舞的集锦式的晚会:三是熬夜式的.大年夜的习俗是熬过今夜到天明.春节晚会是所有晚会中时间最长的一台节目.……

  • 标签: 冯骥才肖复兴 新民俗 春晚吵起来
  • 简介:卡洛林时代(约8世纪中叶-9世纪晚期)是欧洲中世纪政治、社会和文化史的重要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西方文明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卡洛林时代的许多文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西欧天主教仪式音乐的实践、理论与观念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是欧洲音乐艺术的真正滥觞,许多典型的“中世纪”式的要素从这一时期开始,真正进入到了基督教音乐的肌体之中,并在随后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缓慢发展和衍变,即便是在经历了近代与现代社会的剧烈转型之后,时值今日,依然依稀可辨。本文试图从结构性史学观念的角度,观察从查理大帝时期直至诺特克·巴布鲁斯时代,法兰克人的音乐活动的物质与心理基础,寻觅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典型的“中世纪”特征,并将其中一些结构性要素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类似现象进行对比,从而更生动地理解欧洲音乐文化从源头开始就具有的某种特殊性以及这种特殊性中所包含的巨大潜质。由此,将会展现出“中世纪音乐史”这一断代史学科不同于之后时期的性质,以及汉语语境下的学者在探索这一学术领域时可能具备的优势与空间。通过这一研究,或许会更深入地揭示宗教仪式音乐之于西欧文明的某些本质性意义。

  • 标签: 卡洛林文艺复兴 文人音乐 查理大帝 诺特克·巴布鲁斯
  • 简介:译者前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音乐系主任、副教授朱塞佩.哲比诺(GiuseppeGerbino)先生于2011年4月13日下午4点在中央音乐学院作了题为《文艺复兴音乐的两种灵魂说:反思亚里士多德式与柏拉图式的心理学》的讲座,本文据其发言稿译出。文章论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两类音乐心理学理论,一类来源于柏拉图有关宇宙灵魂起源的记载,带有神话色彩;另一类来源于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认识能力的理论,更接近于现代心理学。通过对两种理论的描述与比较,作者迈出了重构文艺复兴音乐心理学的第一步。

  • 标签: 中央音乐学院 文艺复兴时期 亚里士多德 心理学理论 灵魂 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