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到处都是莫扎特的音乐。远方的原野上,天空里,风中……耳畔是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于是,列车的车窗外,透明的山峦与河流交叠在一起,风景的色彩被音乐过滤成琴键上的黑与白。汽笛声里,我想起莫扎特童年在欧洲奔波时弯弯曲曲的车辙,想起颠簸在马颈上的铃声。里帕蒂演奏的莫扎特从电池里潺潺流出来。

  • 标签: 莫扎特 钢琴奏鸣曲 汽笛声 音乐 黑与白 车窗
  • 简介:<正>如果你只是觉得她好看。如果你猜她是一朵风中玫瑰。如果你不相信爱情。如果你还没有爱上过什么人,也没被什么人爱过。如果你没有经历过难熬的剥茧抽丝般的青春成长。如果你只喜欢时髦与聒嗓……那么,你还听不懂这张唱片的内涵。你,甚至不需要听。如果你已经毕业了,或者你还有几个月就要离开。

  • 标签: 夏花 藏狮
  • 简介:<正>音乐织体(指乐曲中声部组合的方式)作为一种表现手段,是随着音乐历史的发展而形成的。它与时代、民族风格、音乐的表现内容、体裁、乐器、演唱、演奏的技巧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织体类型,其中一些类型已成为音乐中声部组合的基本形式,如多声部音乐织体中的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主调音乐中常见的有伴奏音型式

  • 标签: 表现内容 表现手段 民族风格 装饰型 节奏 结构形态
  • 简介:作者2000年9月应邀在西安、武汉、上海、中央、中国五所音乐学院和清华大学讲学,并邀他的朋友——美籍日裔钢琴家坂田勋、美籍韩裔钢琴家李贞美、台湾萨克斯风演奏家李贤、香港打击乐演奏家吴美莹,举行了“梁雷作品音乐会”。文章是作者讲学和主持“梁雷作品音乐会”时的演讲稿。在演讲稿的题记中,作者写道:“我的好友、韩国建筑家金钟振常和我一起讨论音乐与建筑方面的问题。金钟振对声音非常敏感,甚至对事物的记忆常借声音来表述。我曾从他那里听到过很多关于声音的美丽的故事,并受到启发创作乐曲;他又说从我的音乐中,找到过建筑设计的灵感。这篇小文就是在金钟振的建议下写的,作为我和金钟振的艺术交流的一个小小的记录。”

  • 标签: 音乐创作 迷楼 声音楼阁 扭曲与变形 协调与比例 三维立体空间
  • 简介:<正>“和声空间”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多有述及,但只从声部纵横关系角度提出,是一个二维概念,所以充其量只是一个平面概念。本文提出和声音响的多维性,重点论述三维性,即:纵——高度(音高)、横——长度(音长)及深——深度(音强和音色),可分别用直角坐标系的X、Y、Z轴加以表示。

  • 标签: 和声音响 音色 直角坐标系 关系角度 音强 音高
  • 简介:<正>像知了一样和谐有同学问我,说我在前边教大家学鸡叫、学狗叫,这样科学吗?再说,模仿这么重要吗,需要你不停地讲?哈哈,我说,模仿当然是重要的,也是科学的。你知道吗?有一种说法很有趣,也有一定道理,就是音乐与歌唱都是来源于模仿。英国的音乐出版家克罗威斯特认为自然界有许多声音,如虫叫、鸟鸣、风声、动物的吼声、水流声……人类从这些自然的声响中得到了灵感,因而创造出音乐。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也认为,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

  • 标签: 声音训练 希腊哲学家 威斯特 出版家 鸟鸣 德谟克利特
  • 简介:<正>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包括壮、汉、瑶、苗、侗、毛难、仫佬、回、倮倮(彝)、京、水家、仡佬等十三个民族的多民族地区。各兄弟民族都爱好歌唱,民歌极为丰富,素有“歌海”之称。据调查,在壮、侗、瑶、毛难、仫佬等五个民族中存在和流

  • 标签: 和声音程 民间合唱 广西壮族自治区 多民族地区 五个民族 兄弟民族
  • 简介:论声乐训练中声音的反复现象关韶华声乐训练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地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声乐学生常常为自己建立的声音基础动摇反复而产生困惑.歌唱是人体机能的综合在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在声乐乐训练的实践中,即使获得了比较清晰准确的声音概念,...

  • 标签: 声乐训练 发声机能 声音概念 心理因素 发声器官 声乐学生
  • 简介:  逍遥一夏,躲藏于耳筒中的声音  今年夏天过得很快,转眼间已过了8月7日"立秋",仿佛是一场刚发过的未了的梦、又如一套没有结局的电影,其中被渗进了太多太多未知的结局.……

  • 标签: 中的声音 耳筒中的 躲藏耳筒
  • 简介: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新生基本是大本嗓或有的学过一段时间声乐,但对声音概念模糊不清,甚至毛病重重,例如:高喉器、压舌根、浅呼吸等。学生在开始的声乐学习中,对课堂知识能够当堂接受,但课后又不知其所以然。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切感受到采用以下几个步骤及方法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自如练唱,获得良好的声音位置、状态、气息和发出优美富于色彩声音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声音概念 高师声乐教学 声音位置 声乐学习 气息 优美
  • 简介:中国多声部民歌,大多流布于五岭之南.这里原为古代越人住地,其中西越(西瓯)一支聚居岭西,这就是今人所称壮语北部方言区的地方,至今盛传不衰的北路"双声"歌,是岭南文化最古老最本色的有声载体.这里的歌手,唱歌、传歌、编歌、用歌,乃至对歌的称谓、腔调的命名等,都有自己传统的谚语、口诀、行内话,约定俗成为民间口头理论,世代相传.解读这些理论,并用以解读其多声音乐形态,对于发掘和创造中国特色多声音乐,很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通过本文,也兼为民歌研究提供一种方法.

  • 标签: 中国 岭南土著居民 民间口头理论 腔口 多声音乐形态 多声部民歌
  • 简介:本文为《欧洲9~16世纪多声音乐中的和声观念与形态》系列论文首篇的缩略稿.对自公元850~1300年间多声音乐的产生及其在理论与应用上的发展、演变进行介绍、分析和探讨、从“奥伽农时期多声音乐的特征”、“奥伽农时期的音程性和声观念与形态”及“理论与应用在多声音乐形成中的作用”等三个方面提出总结性的观点和意见。

  • 标签: 早期多声音乐 奥伽农 迪斯康特 康都克图 经文歌 音乐理论
  • 简介:中国古典音乐哲学所谓"发于声音"、"形于动静"的言说所蕴涵的,乃是一种"赖有我以凝道"之中国古典特色的实践人本主义哲学.人类发于声音、形于动静即运象成行的音乐艺术行为实践,既是得道的途径,又是行道的手段.就音乐艺术与人类生活的内在关系而言,音乐之符号的意义,与其用法有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所谓"乐体",正是有关"乐用"即音乐之用法的范畴.音乐所谓乐体,乃是人类历史途程中各种不同社会生活行运样态的基型.正因为人类不仅能够接收可听声,而且可以主动"自发"可听声,所以听觉的音乐艺术与视觉的造型艺术比较而言,更具有主观的意味.任何可听声,都可以引起人们以自己的歌喉自发同类可听声时的同样主观体验.人类对音乐之所以会产生强烈感受的秘密,正在于每一个音符都引起了某种对应的内在生理和心理的呼应.

  • 标签: 发于声音 人道 天道 乐用 乐意 自发
  • 简介:文章以分析心理学方法和文化学方法,对岭南土著之越系各族多声音乐进行逆向考察,指出原始图腾崇拜之集群歌舞、婚制变革之群唱运动、歌唱人生与爱情之并唱或重唱等,形成其多声音乐发生、发展、发扬之独特规律。同时指出,共同地域中的分层分治、共同语言中的方言土语、共同地域与共同语言之群体中围绕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等形成的亚文化因素。也不可忽视。因此,我们在积极借鉴人类文化成果和西方多声音乐技术理论的同

  • 标签: 百越文化 文化背景 民间多声音乐 岭南地区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五声音阶的形成与发展.原本五声音阶较为简单,但实际上它有着四种类型,这就大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语汇.例如:广东的粤乐,它有着三种类型的五声音阶;潮乐也有着四种类型的五声音阶.这都是中国古代仿承发展过来的.我们要搞民族音乐创作可运用多种类型的五声音阶,这既有民族化,又有地方特色,是创作的好路子.中国古代五声音阶是我们民族音乐之源,我们应更多地研究它,运用它,以便创作出更多效果更好、含有丰富民族特色的受广大群众喜爱的音乐作品.

  • 标签: 中国古代五声音阶 四类五声音阶 粤乐 潮乐 民族音乐创作
  • 简介:从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十余年中,各种内容的歌曲先后浮出水面。其中也出现了一批描写女性、歌颂女性的救亡歌曲,这些歌都记录了中国危亡时期女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我们就请读者听听抗战中女性的声音。在众多的歌曲中,以第一人称口吻

  • 标签: 中女性 女性声音 女性歌曲
  • 简介:<正>新音阶、古音阶、清商音阶(或称清乐音阶、雅乐音阶、燕乐音阶)为中国的三种传科七声音阶形式——此说在我国音乐理论界甚为通行,被奉为不刊之论,并广为应用于传统与现存民族民间音乐的记谱整理等实际工作中,然而却时常发生同一乐调在音阶属性认识上的分歧与抵牾,矛盾十分突出。音阶观念的矛盾现象并非肇端于学力浅薄者之不敏。我国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先生即有言论:“(晋荀勖笛)下徵调就是一个新音阶,相当于现代的do调式;”其意思是:古音阶的徵调式等于新音阶。同一现象

  • 标签: 新音阶 传统七声音阶 古音阶 清商音阶 调式音阶 三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