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1972年4月20日【听贝多芬《F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号之1)、布商大厦四重奏组《降E大调钢琴与木管五重奏》(作品16号)的录音;鲁道尔夫·塞尔金与费城管乐合奏团】

  • 标签: 里赫特 弦乐四重奏 日记 音乐 贝多芬 五重奏
  • 简介: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洛尼姆斯基(下文简称“”),著名作曲家、理论家、钢琴家、教育家,1932年出生于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被誉为“俄罗斯音乐领袖”,是目前生活在俄罗斯本土的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现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教授、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院士,曾获格林卡艺术奖金(1983)、俄罗斯人民演员(1987)、俄罗斯政府奖金(2001)

  • 标签: 斯洛尼姆斯基 音乐 作曲家 理论家 钢琴家
  • 简介:摘要:2011年,时逢李斯200周年诞辰之际,纪念性文章林林总总、琳琅满目,但管中窥豹、以偏概全却依然是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本文拟从生平传记研究、音乐史学与音乐美学研究以及音乐批评研究三个方面,对我国音乐学界近年来对李斯的纪念与纪念性研究进行评述,以期引起同仁的重视。

  • 标签: 李斯特 诞辰纪念 生平传记 音乐史学 音乐美学 音乐批评
  • 简介:谁都不会想到,威尔第会以一部喜剧来作为自己创作生涯的结尾,自从他的第二部歌剧,也是第一部喜剧《一日为王》上演失败之后,威尔第整整半个世纪没有碰过喜剧。直到写完了《奥赛罗》,已入暮年的威尔第感到下一部作品有可能真的是自己的最后一部歌剧了,而博伊托也一再向威尔第进言,从他喜欢的莎士比亚作品中选一部。

  • 标签: 斯塔 《奥赛罗》 威尔第 创作生涯 莎士比亚 喜剧
  • 简介:<正>柏辽兹(1830-1869年)的标题音乐和固定乐思的尝试,对李斯的音乐性和作曲技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和李斯特在1830年12月4日,《幻想交响曲》初演的前夜第一次会面。这一点,在柏辽兹的《回忆录》中也有所记载:"这次音乐会的前夜,李斯特来看我,到目前为止,我们都还没有见过面,当我和他谈论《浮士德》的时候,他还并没有看过。但不久,李斯便和我一样非常热衷于《浮士德》,彼此分享着强烈的共鸣感。之后,我们的友情便更加紧密更加强力。李斯特来到我的音乐会,并对所有的听

  • 标签: 李斯特 钢琴改编曲 柏辽兹 固定乐思 作曲技法 器乐作品
  • 简介:李斯《b小调钢琴奏鸣曲》,结构庞大,内容复杂,使用单乐章奏鸣曲的写作方式,方法独特。文章结合图示从曲式结构、主题、调式调性、织体、节拍、速度六个方面对作品的曲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由于到目前为止对该作品的曲式结构分析或以文字形式进行大概的分划或总结归纳的研究非常之少,所以本文章意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标签: 李斯特 《B小调钢琴奏鸣曲》 曲式
  • 简介:爱沙尼亚作曲家阿沃·派尔(ArvoPart)1968年创作的《信经》(Credo)是一部音乐风格上承上启下的作品,具有形式化结构及逻辑程序。该作品主要运用序列、拼贴、偶然、音块等技法,既是对早期先锋;f~-44作技法的总结归纳,同时还隐含后期“钟鸣”风格的一些音乐特质,是一种繁而化简、内在演化的风格。本文以“钟鸣”音乐的先声作品《信经》为例,在分析其先锋派技法的同时,探析隐含其中的“钟鸣”音乐元素。

  • 标签: 派尔特 《信经》 先锋派技法 “钟鸣”风格 宗教
  • 简介:在讨论什么是音乐历史的事实问题时,达尔豪指出,应区分音乐的事实与音乐历史的事实。其意义在于强调史学研究中的历史意识。从而使音乐史学研究不只局限在对往昔实在可感现象的关注,更应对音乐历史过程自身的结构进行哲学式追问。这对中国语境的西方音乐史尤其值得重视。

  • 标签: 达尔豪斯 《音乐史学原理》 音乐的事实 音乐历史的事实 历史意识
  • 简介:“敦煌乐谱”自发现至今,中外诸多学者对其解读倾注大量心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逐步为学者证实的相对稳定的结论,是古代乐谱留给我们的宝贵信息,对深入了解唐宋音乐形态,尤其是音高组织形态(如调式、调高、调性等)特征,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资料。以前辈学者解译敦煌乐谱及其他唐乐谱的成果为基础,通过对若干译解谱例的宫调分析,结合文献记载和当时音乐实践,从音乐理论和实践关系角度探讨唐俗乐二十八调的某些特征。笔者认为,敦煌乐谱等谱研究应走进传统乐律学视野,与乐律、宫调、乐谱、乐器等研究形成良性互动,在唐宋音乐实践的大背景中阐明自身特征,共同深化中国古代音乐形态研究。

  • 标签: 二十八调 唐俗乐调 敦煌乐谱 五弦琵琶谱 音乐实践 唐代音乐
  • 简介:2013年11月,宁波市第九届音乐“带徒”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宁波市特级教师协会、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以音乐为本教学课堂教学实践”为主题,众多特级教师带徒学员展示了中小学音乐教学课例。展示课后,导师对学员教学课例进行了点评,分析了学员的课堂环节,充分肯定学员勤于学习敢于创新的精神,课堂教学中能够以音乐为本,注重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同时,从追求完美课堂、充分凸显以音乐为本的角度,指出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指导,提出了改进意见。本次活动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对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起到推动作用,促进了宁波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 标签: 课堂教学实践 中小学音乐 展示活动 宁波市 成功 教育局教研室
  • 简介:超级练习曲第八首《野猎》(WildJagd)《野猎》也译作《狩猎》,它是李斯练习曲中当之无愧的代表作,更是一首让人“爱恨交加”的作品。人们非常容易被音乐中恢弘的气势与华丽的效果所感染,并激起想要挑战作品中高难度技巧的欲望;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又发现技巧是如此的艰难,尽管和弦、八度都是常见的技巧,但当它们以密集而庞大的数量在这首作品中出现时,对演奏者的体力、耐力都是一种考验,掌控起来就变得难上加难。

  • 标签: 练习曲 李斯特 浪漫情怀 理性 《狩猎》 代表作
  • 简介:理查德·斯特劳早期创作的《第一圆号协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主题在引子中第一次出现至全曲结束,先后进行8次使用,以不同的位置、速度、调性、形态出现,完整的贯穿于全曲。

  • 标签: 理查德·斯特劳斯 《第一圆号协奏曲》 主题
  • 简介:威廉姆·本内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他的钢琴音乐作品得到与他同时代作曲家――门德尔松和舒曼的高度评价。西方音乐界将其钢琴音乐视为英国19世纪中期音乐风格的典范。本内特强调音乐结构的有机统一和调性的严谨布局,但又不拘泥于形式,求变出新,达到古典与浪漫的最佳平衡。同时,他还追求简洁的诗性语言与钢琴化的音乐表现,使得音乐充满着明快、纯净、柔美的特点。

  • 标签: 威廉姆·本内特 钢琴音乐 结构严谨 诗性语言 钢琴化表现
  • 简介:作为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和音乐文化中最重要的理论家和实践家,瓦格纳的“音乐戏剧”理论却建立在以古希腊悲剧为模板的古典精神之上。“古典”和“浪漫”成为瓦格纳的艺术观中看似二元对立、实则水乳交融的基本范畴。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理解这对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并探讨瓦格纳的二元性音乐戏剧观赖以产生的社会文化土壤,进而阐释其在19世纪晚期的德国文艺思想中成为主流的必然性原因,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 标签: 瓦格纳 音乐戏剧 “古典”与“浪漫” 民族意识 阶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