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2002至2003学年德国夏季学院的两位外籍教授来我系担任三个星期的客座教授,授课对象是五年级毕业班学生.我从头至尾参与了他们的授课过程,从构思阶段到作品的制作阶段直至作品的布置、展示.我看到了他们授课方法与我们的相同和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所带来的授课结果的不同.

  • 标签: 视觉语言 思维方式 逻辑思维 艺术规律 雕塑艺术
  • 简介:楚默治学,视角素与时人不同。他的书论文章,把书法置于西方美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多重审视中,辅以中国古代诗、书、文、画理论,故常能独抒己见,言人所不能言。这在楚默近日面世的《书法解释学》一书中更是表现无余。该书汇集了楚默多年来在书学理论方面研究、探讨的精华,

  • 标签: 书法 画理 书学理论 书论 表现 文化人类学
  • 简介:焦点与散点焦点是画面主体部分的最重要最集中之点,它的作用,是使观众把注意力首先集中到画中的主要部位,第一眼就造成强烈印象。处理焦点的办法很多,主要靠人与人之间的行动关系;色调的明暗与强弱虚实;人物本身的动势运动线和物象的疏密聚散所形成的视觉节奏高潮,以及利用人物周围的背景色彩对比关系等等,以达到焦点突出之效果。列宾的《伊凡杀子》焦点在伊凡雷帝的两只睁大失神的眼睛上,为突出因与儿子政见分歧进行争吵,而失手误伤其子所产生的惊愕、悔恨、不知所措的十分复杂的表情,画家把全部精力集中在那双失神的惊愕的眼睛上。画家用儿子身穿亮色衣服躺在地上形成曲线形的动势与伊凡雷帝两只颤抖的捂住儿子血流满面的手势,必然引向了伊凡雷帝的两只眼睛。在大片黑暗沉重的宫廷背景衬托下,造成强烈的焦点。(图1)

  • 标签: 构图规律 绘画构图 规律初探
  • 简介:谈中国书法的当代标准,既不能忽视作为重要参照的古代的书法品评鉴赏标准,又要考虑到当代文化发展中出现的符合艺术规律的审美需求。书法是中国地地道道的国粹,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近百年来它受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较小。表面上看,它的发展似乎慢一些,有点“落伍”,但“落伍”也有“落伍”的好处。

  • 标签: 中国书法 鉴赏标准 艺术规律 审美需求 文化发展 艺术门类
  • 简介:一、继承与创新有无矛盾?能否撇开传统,另起炉灶来创造?继承与创新,我以为本来是没有矛盾的,只是对于继承的理解有偏,学习方法有偏,于是产生了矛盾。这好比吃东西,有的人属“热性”,不好吃鸡吃牛奶。这是他本身的机能有毛病,绝怪不得鸡和牛奶。善消化者,是没有矛盾的。所以前人早有“师心”与“师迹”的说法。只要我们理会和掌握传统的根本道理,取其精华,就可以学为我用,就能通而

  • 标签: 艺术规律 师心 热性 人属 石涛 墨法
  • 简介:少儿书法的启蒙教学,一般均从唐楷入手,这是因为少儿书法学习的目的,是首先要将汉字写得“准确、工整、符合规范”,也即是将书法的实用功能放在第一位。这一阶段,说正确些,应是写字教学而非书法教学。但是当楷书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适时地进行一些行书的教学,这对提高少儿学书的兴趣,开阔书法视野,进一步使楷书渐趋生动、成熟,无疑是大有俾益的。这时的书法教学,无论是行是楷,应该说是“书法教学”了,因为学习的目的、要求,已经起了质的变化。

  • 标签: 书法教学 少儿 教学规律 写字教学 楷书 书法学习
  • 简介: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一直以它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屹立在东方艺术之林,并越开越艳.特别近年来,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随着现代美学思想和艺术创新观念的变化,中国书坛悄然出现了“中国书法主义”或又称“后现代书法”为代表的新型现代书法流派。这一现象的出现,引起了书坛各派人士的热切关注,众说纷纭.其中一些人士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称“中国书法主义”(以后简称“主义”)在书法上超前的创新精神,是

  • 标签: 中国书法艺术 书法主义 自身发展规律 书法流派 创新观念 超前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