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国内的设计教育实践以及国外的学习经历,重新审视中国的设计基础教学,寻找设计基础教学的"根源"。在对中国学生学习状态的了解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发现,"设计基础教学"与"设计"有其本质的差别,设计基础教学的培养不是单纯的课程构建,同时也不能以"视觉造型能力"作为设计基础的唯一培养模式,而应以打造设计生态为前提,加强学生的交流能力、创新能力、思维发散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设计过程体系建立,提高学生设计思维的独立性。

  • 标签: 设计基础教学 交流能力 创新能力 习惯 思维发散
  • 简介:中西方绘画色彩传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本文从艺术本体论出发,以洋葱结构的认知模型,从绘画本体上考察色彩取材、色彩表现、色彩感受、文化对色彩的影响等因素,能更本质地把握中西绘画艺术基因的异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 标签: 色彩 中国画 文化差异
  • 简介:一、原创式课程方向工业设计学院注重培养师生的原创能力,原创能力的形成需要良好的理论研究基础和研究条件。学院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拉近专业与实训、虚拟与现实、艺术想象与生产实际之间的距离,将"真题真做""学以致用"这种实践性课题落到实处。

  • 标签: 原创能力 设计学院 基础教学 能力的培养 学生实际 艺术想象
  • 简介:在构建游戏的虚拟世界过程中,如何将游戏中的情感构成发挥到极致成为关键,这一关键将直接影响到整款游戏给予玩家审美心理体验的满足感与归属感。色彩在建构游戏互动情感基调、渲染游戏氛围以及表达特定环境等方面都有其鲜明而独特的话语优势。

  • 标签: 数字游戏 “生成” “造境” 色彩 世代 情感基调
  • 简介:“虽然开始时我更习惯于艺术领域及其古典准则,但我很快就发现插画这个门类富有活力、丰富多样,并且还学习了其他表现形式,例如字体。”

  • 标签: 色彩 回溯 创新
  • 简介:中国当代很多油画艺术作品都或多或少具有色彩平面化的倾向,这种绘画语言形式是在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色彩的平面化是画家通过重新构造空间,用画笔有机地组合,均匀平铺后形成的和谐统一且符合画面色彩搭配的较大块色彩。画家通过这种方式使得色彩不再是简单地依附于物体的形态,而是挣脱出各种几何形状的约束,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来塑造形象不再是单纯地对客观色彩的真实展现,更能构造画面的秩序性,简化平面的形状,

  • 标签: 色彩搭配 油画创作 中国当代 平面化 重新构造 艺术作品
  • 简介:自文人画产生之前,中国古典绘画艺术对色彩十分重视。《周礼.考工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五彩备谓之绣……,杂四时五色之位以章之,谓之巧。凡画缋之事,后素功。”[1]由此可见,古人将色彩进行归类,分别为青、赤、白、黑、黄这五种颜色代表着色彩的基本种类,称为五色,孔子称它们为“正色”,中国传统宫廷画家偏爱正色,这种固定的审美模式逐渐确立。

  • 标签: 西方科学 色彩观 工笔人物画 创新研究 中国当代 绘画艺术
  • 简介:本文以拉斯金和莫里斯为观察中心,对工艺美术运动中所蕴含的"绿色设计"理念和"红色社会"理想进行论述,指出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与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英国有着某种相似性,人们可以从一百多年前的这场设计艺术运动中获得历史比较的素材,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找到可供借鉴的当代启示。

  • 标签: 工艺美术运动 “绿色理念” “红色理想”
  • 简介:“创作基础”这门课程是鲁迅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础训练课,是实验性较强的新开课。基于课程目标要求,对课程内容的立意、设定以及导入方式、教授方法的选择都不同于其他课型,是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基础课程。创作基础课的入口是创作思维的训练,创作思维,究其词义本源可作如下解构解读:“思维”是通过表象活动本身,借用语言之于表象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

  • 标签: 创造性思维培养 创作思维 基础训练课 鲁迅美术学院 课程目标 基础课程
  • 简介:在学生教育工作中,不论是初级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是极其重要的内容。近年来,教育界相继提出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旨在提高社会、学校对培养学生个人发展、品格修为的重视程度。在美术教育领域,核心素养也是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的,学校的教育教学应当与核心素养的理念紧密联系,

  • 标签: 美术教育 美术院校 核心素养
  • 简介:本文通过中国与英国在基础艺术教育、高等艺术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的比较,探讨我国设计类学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尝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终力求探索目前国内综合类本科院校中设计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需要改进的方向。

  • 标签: 设计教育 基础课程 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
  • 简介:雕塑系第二工作室的石雕实践课程,对象为本科四年级学生。这是一次材料课程也是一次创作实践,是具象雕塑的基础课程向创作实践过渡的又一次尝试。此次石雕教学实践以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实习基地——鼎立石雕集团为依托,深入具有丰富石雕文化和技艺传承的地区——中国石雕之乡福建惠安进行考察学习及创作实践。

  • 标签: 石雕 创作教学 手记 创作实践 鲁迅美术学院 实践课程
  • 简介:中国有极为丰富的美术史资源,包括文字和图像资料,加上现代考古学发掘和整理,各种资源更是蔚为大观。对于美术史的记述和研究也有悠久的历史,谢赫《古画品录》和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都有画史记载和明确的史观表达。与西方相比,我们的这门学问确实早熟。

  • 标签: 美术史教学 王先生 中国美术通史 美术史论 王伯敏 西方学者
  • 简介:白描是以单纯的线条以及书写性的笔法来描绘对象的中国画表现方式,是中国艺术独特的一种表现样式。以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白描教学为例,文章阐述了其现状与主要问题,并提出主要对策与方案,即白描教学中技法体系与文化观念同等重要性,白描教学在高等艺术院校中国艺术通识教育、中国画与书法专业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白描 教学 造型 笔墨 文化精神
  • 简介:一、天津花鸟画教学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天津自明朝建卫以来,有着六百多年的悠久文化历史。这里不仅是北方重镇、军事要塞,又是工商大埠,人口众多,文化繁荣。由于长期受到帝都文化的影响,文化积淀深厚。近代天津又是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西方列强的入侵也促进了西方的文化传入,因此这里又是中西文化融汇之地。

  • 标签: 教学体系 花鸟画 天津 20世纪 文化历史 西方列强
  • 简介:展示策划是一门跨界综合性的课程,是设计艺术学科中比较常见的课程,一般重在培养学生们对于展示的设计和策划能力。因此,在课程的教学中,往往格外重视创意思维的训练和培育,但针对不同的专业,展示策划的教学也应该在培养方向上有所侧重。公共艺术专业的展示策划课,培养的是设计师、策展人和艺术评论家的集合体。

  • 标签: 批判性思维 评论家 策展人 艺术家 课程教学
  • 简介: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理念的更新换代,审美素质的教育也在实践中渐渐成熟发展起来。好的审美能提升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在艺术的道路上审美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它是启发灵感创造美,实现美的最佳手段,是适应社会需求引领时代潮流的重要技能之一。所以这更加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了解学生,配合时下的设计环境和教学环境使审美教育的过程有基础理论支持和特色教学

  • 标签: 平面设计教学 教育的过程 审美教育 设计作品 设计审美 主观能动性
  • 简介:盘点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史,不乏具有进步思想、娴熟技能的名家宗师,如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然而,还有一些对我国新兴美术教育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优秀教育家,却由于种种原因被遮蔽、被遗忘。本文所探讨的,是陈抱一。陈抱一是广东新会人,生于上海,少时家境富裕。他对绘画的爱好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并于1907到1908年间在张聿光的指导下学画。

  • 标签: 上海美专 西洋画 现代美术教育 教学 早期 进步思想
  • 简介:写生是画家与自然之间达成的精神及心灵的沟通。写生,即写自然的生机、生气及自然之形态,是中国花鸟画训练的重要课题。写生过程中要感觉自然的气息,仔细地观察细节。写生是一种非常具体的艺术积累过程,其间需要自己的思想,但作为中国画画家,应该以线造型强调写意性。写生过程中,艺术家要面对和处理复杂丰富的客观世界,通过对对象的观察、了解、熟知、感情交流后将对象的结构、动态等作绘画的记录。

  • 标签: 工笔花鸟画 视觉导向 第三阶段 点线面
  • 简介:当前,我国艺术设计产业的低水平就业已呈现趋于饱和的态势,这种饱和假象实际上是由高校扩招、艺术设计专业生源数量与就业率不平衡导致的,而行业中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始终没有得到满足。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社会主体审美与客体功能需求的功能性转变,促使我们在学习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特点,进行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教学实践中引入“工作站”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将专业知识付诸实践,促进当代设计生产方式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对旧有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优化转型,可有效克服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状况,提高艺术设计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 标签: 艺术设计学 教学模式 工作站 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