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首都巴黎被德国占领.导致大批法国艺术家纷纷逃往美国纽约.其中包括超现实主义的“教父”安德烈·布雷东和马克斯·恩斯特。这对正处在现代主义探索初期的美国艺术家而言是个极大的鼓舞.催生了美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本土画派——抽象表现主义。而抽象表现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西方艺术世界的中心从巴黎转移到了纽约。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代表着美国在获得政治、

  • 标签: 艺术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抽象表现主义 超现实主义 国际影响 现代主义
  • 简介:作为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的女儿,米塔·伯弗明克出生于阿根廷。因为家庭失去了所有的财产,这也有助于帮助他们的子女重新构建他们战争前的过往。伯弗明克的成长过程中故事和艺术成为她精神上的慰藉,也建立了她对于人权的兴趣。她毕业于普瑞里迪阿诺国立美术学院并获得了埃内斯托国立美术学院版画硕士学位,这两所美术高等院校都位于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 标签: 奥斯维辛集中营 布宜诺斯艾利斯 对话 隐藏 美术学院 成长过程
  • 简介:在西方雕塑艺术史上,奥古斯特·罗丹一般被认为站在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重要转折点上,他的学生康斯坦丁·布朗西(ConstantinBrancusi,1876-1957)则被视为现代主义雕塑的代表人物。虽然罗丹的其他学生如马约尔、布德尔、德斯比欧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突破了罗丹的艺术风格,实际上只有布朗西真正彻底地转向了现代主义,成为现代主义雕塑艺术的里程碑式人物。本文欲探讨的正是布朗西雕塑艺术具有的现代性特征。

  • 标签: 现代性特征 布朗库西 雕塑作品 现代主义 代表人物 雕塑艺术
  • 简介:1854年,尔贝[GustaveCourbet]创作了一幅名为“偶遇”(TheMeeting,又名“你好,尔贝先生”)的作品,作为尔贝“七年创作生活”中的写实主义佳作,这幅作品一直被误认为不过是户外写生而已,为数不多的国内外研究大都关注于作品的图式运用与引发的舆论纷争,未能真实还原事件背景,也未能将其纳入到尔贝写实主义艺术体系的发展脉络中加以考量,从而使这幅作品长期为人忽视。

  • 标签: 写实主义 艺术体系 《偶遇》 理想诉求 转型 户外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