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米芾《珊瑚帖》记载了米芾收藏绘画作品:二幅以及珊瑚笔架一座的情况,并有题珊瑚笔架七绝一首。两幅绘画来源不同,各有其人,珊瑚笔架则是来自“天支节桕”家。长期以来,学界关于《珊瑚帖》的确切年代都不清楚,因此天支节何意,其人是准,与米芾关系若何,当然也都成了无法解决的课题。

  • 标签: 珊瑚 米芾 考释 绘画作品
  • 简介:谢安素善尺牍,而轻子做之书。子敬尝作件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安尝问敬:“卿书何如有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于敬又答:“时人那得知!”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亦过乎!

  • 标签: 《书谱》 钢笔书法 书法艺术 艺术作品
  • 简介:不管是大陆抑或是台湾,以“一团矛盾”自喻的林语堂实在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在中国大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复杂情况,林语堂曾经一度被极大忽视与严重误读。但是,无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还是文化史研究上,要想回避林语堂这个名字,几乎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事。

  • 标签: 林语堂 美学思想 书法 中国大陆 文化史研究 文学史研究
  • 简介:思想政治课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要改变这一种状况,达到素质教育,即要牢固掌握知识,而且要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的要求,就必须端正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

  • 标签: 思想政治 教学 改革
  • 简介:现代教育技术早已走进课堂,随着广大教师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多媒体辅助教学正以其形象、直观、动态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展示着它的优势,尤其在优化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显示出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也对这一现代教育技术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在教学中积极实践,勇于探索,本文将结合作者自身实践——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 标签: 思想政治 多媒体 课堂教学
  • 简介:摘要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教学的网络化、信息化和多媒体化已成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使之更为完善,灵活地运用各种交流方式,为一线教学服务。这将是网络时代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 标签: 初中政治 多媒体 教学
  • 简介: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教学的网络化、信息化和多媒体化已成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使之更为完善,灵活地运用各种交流方式,为一线教学服务,这将是网络时代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 标签: 初中政治 多媒体 教学
  • 简介:我认为创作可以分为以下个发展阶段。摹仿应该是第一步,它的价值就在于可以巩固、检验临摹学习阶段是否有效,又可以帮助理解书法创作所涉及的诸多因素。当然,此处的摹仿和上文所说的临摹是有实质性区别的,它要求书写者对原作进行一系列调整。比如,我以所临范本文徵明的《草堂十志》为素材,改变其原有的界格形式,书写成团扇或者册页。

  • 标签: 创作构思 书写者 书法创作 界格 文徵明 临习
  • 简介:阐释学大师伽达默尔说,理论是对实践的反驳。我想模仿这句话且稍做修正,并尝试将其引入书法领域中来:"书法理论是对书法实践的系统反思。"这个理论系统大体包括书法史学、书法美学和书法鉴定。书法实践当然包括书法创作和临帖两个方面,我们暂且搁置创作不谈,仅就临帖实践与书法理论的互动,进行初步梳理,以期建立一个新的学书模式。

  • 标签: 史学观 三学 阐释学 《兰亭序》 临习 米芾
  • 简介:无论是董其昌代表的正统派,以心学来解释画学,还是龚贤等大批遗民画家,选择"复古",从儒学内部寻找传统之源,其实都是对此际传统绘画出现的问题作出的回应。本文结合龚贤的画学思想,提出认为"复古"即是回避自我的传统看法,恰恰是没有领悟"心源"的内涵,才没有抓住传统的实质,而这个根源不在别处,就蕴含在传统思想内部。所以,龚董二人所做的,是回到生命境界的本源上,找寻思想的灵魂,从而为此际绘画寻求新的发展契机。

  • 标签: 龚贤 董其昌 复古 心源 生命境界
  • 简介:在学术研究领域,中国作为一个论文大国,每年靠出产学术研究论文的数量“稳居第一”。但是,论文的质量特别是论文的原创性非常差,因此与发达国家的科研水平实际上有很大的差距,差就差在缺少独创性。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倪进教授,却以其长期的知识积淀与深厚的文化学养,特别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一个人就开创了艺术研究领域的3门新学科,为艺术研究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创立新学科,是一项了不起的建树。

  • 标签: 学术研究论文 知识积淀 艺术研究 学术研究领域 中国书画 现代经济
  • 简介:退之迎追平捺笔画较平且长,以承载上面的笔画。起笔时稍顿,行笔有起伏,须有一波折之意。如“退”、“之”、“迎”、“追”字下的捺画。好妹娘妨撇点例如“好”、“妹”、“娘”、“妨”,“女”旁的第一笔。行笔要曲折委婉,用以蓄势。收笔处稍顿,不出锋接着写长点。

  • 标签: 硬笔书法 规范字 教程 楷书 “之” “好”
  • 简介:撇(1):落笔重、行笔怏、收笔细,关键在出锋。出锋要像汽车刹车,不能在出锋前突然加速,也不能一下刹住不动。长撇相对短撇弯曲一些,但切忌弯得过分,太弯则无力,如“人”、“文”等字。撇(2):起笔轻、收笔重,中间略带弯势,向左下斜曳,收笔用力按,笔势向左上提。此笔画一般用在字左侧的长撇,如“度”字”。

  • 标签: 硬笔书法 规范字 教程 行书 收笔 “文”
  • 简介:《周易》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它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众所公认,然而在中国古代造物艺术思想史上的地位,似乎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故对蕴含其中的思想进行全面认识与把握,特别是梳理《周易》纲领性、本原性的深刻思想,探讨其怎样对中国古代两千余年的造物艺术思想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从而成为中国古代造物艺术思想的源头和依据,因而对其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论文运用比较研究法、例证分析法和归纳研究法,提出《周易》确立了中国古代造物艺术取象比类的关联式思维方法,进而影响到造物的选材、形制和色彩;它运用数学的方法为整体的系统综合设计服务,借助数字比例来确定各部件之间的最佳关系,从而形成组合多样、变化多端、错落有致、杂而不乱的"形式构造方法"。《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原性著作,其中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对后世的造物艺术思想影响是深远的,需要我们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走向新的综合。

  • 标签: 《周易》 中国古代 造物艺术思想 制器尚象
  • 简介:“请不要触摸作品”这句提示语是我们在美术馆或博物馆参观时经常听到或看到的,看似简单的一句提示话语背后却反映出公众的素养.或者说基本的观赏素养。观赏表示具有一种赏识的观看心态,观赏作品主要是用眼睛观看,用心感受、体会的过程。不仅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还能增强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并能升华情感进而产生共鸣。

  • 标签: 作品 触摸 课堂 理解能力 博物馆 美术馆
  • 简介:浣溪沙十二年前仲秋的一个午后,杭州城里的暑气尚有余威,市中心一条长长的林荫道上,树叶刚刚开始泛黄飘摇。女画家推着自行车,在前头带路,辫子一甩一甩,看身形只是中学生,背影却很“酷”(这是那一两年才开始流行的词儿),显然正刻意从学生气中挣脱出来。我在号称“故乡”的城市里毫不认路,像傻瓜一样跟在后面,说话时装出深沉的拖腔,也很刻意。

  • 标签: 散记 读画 浣溪沙 市中心 自行车 女画家
  • 简介:当下的装置艺术可以比之于当代小说:拖沓的章节,曲折的情节线,混搭的样式,以及难以捉摸、不可靠的讲述者。曾几何时,讲故事是绘画最雄心勃勃的使命。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又一位的艺术家在教堂的墙壁上讲述着基督和圣徒们的生活。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教堂的穹顶上讲述了《圣经》中新约和旧约故事中曲折壮阔的故事。

  • 标签: 装置艺术 西斯廷教堂 当代小说 里维拉 情节线 讲述者
  • 简介:本文对《长物志》中关于居住环境、家居空间低碳设计部分进行考证,文震亨对朴素的低碳设计观念的理解,对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的推广,以及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对当代生活方式和设计是有较大影响的,这为今人从古代典籍当中寻找设计智慧,打开一扇窗口。

  • 标签: 《长物志》 可持续发展 材料 生活方式 当代价值 空间
  • 简介: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画、书、诗皆有较高成就,但却一直缺少研究评介,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而至今为止,学者们关注研究较多的是其成就最高的画,对其书法则无人涉及,这不能不是一个遗憾。本文在各位学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书法特点及艺术思想做一评述。

  • 标签: 书法特点 李方膺 思想述评 书学 扬州八怪 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