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刊布的日本藏《摩诞生图》是元代闽浙地区所绘制的摩教绘画,堪称稀世之珍。本文在日本、西方、中国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此图与各种释迦诞生图、《过去现在因果经》等有关佛经的细节作了比较:特别细致地与最近刊布的福建霞浦文书《摩光佛·下生赞》的描述作了比较。唐代《摩光佛教法仪略》是摩诞生故事的渊堰,五代、北宋出现了《下生赞》《太子下生经》等演绎这个故事的文献。《摩诞生图》就是根据流传于江南的这个故事而制作的。摩教徒为了在江南佛教盛行地区向民众传教,制作《摩诞生图》的过程中,模仿了佛传图,参照了佛经,因此此图有明显的佛教色彩。

  • 标签: 摩尼教 《摩尼诞生图》 霞浦文书 佛传图
  • 简介:教材是标准实施的主要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最重要、最核心的课程资源。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美术课程改革的曰趋成熟、作为一线美术教师应立足国家教材、再根据本校校情、学生学情编撰校本化的美术教学设计,从而达到既纲据本,又活用教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师教有所成,学生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 标签: 立足实际 依纲据本 活用教材 敢于创新
  • 简介:<正>一把锯子手中拿,哼哟哼哟拉呀拉。尺子比,圆规画,分丝毫厘都不差。

  • 标签: 尼帕 分丝
  • 简介:在刘闻先生90华诞的画展上,有几幅1979年在武汉钢铁公司画的工人像最让我感到亲切。那年春天,我还在武钢供电厂工作,刘先生到工厂体验生活,我每天陪着他到各个车间转,寻找合适的工人做模特,并和先生一起画油画、素描写生。当时印象最深的是,刘先生一边和工人聊天,一边画,那些准确、肯定的线条让我惊叹,勾勒皴擦之中,一个个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时隔近三十年,当我看到这些工人形象时,还能忆起当时的情景,甚至能叫出画中人的名字。记得那时我对刘闻先生说,想报考湖北艺术学院,先生的回答出乎意料,他说,你这里画画的条件比我在学校好多了,厂里重视,模特又多,到学校干什么?当时的办学条件可见一斑。

  • 标签: 先生 武汉钢铁公司 体验生活 艺术学院 办学条件 工人
  • 简介:柬埔寨金边的“大烟山”垃圾场,60年前还只是个普通垃圾场。垃圾焚烧产生的刺鼻烟雾持续向外排放,形成一片灰色的阴霾,“大烟山”因此得名。2000多名临时工,其中还包括600多名孩童,成日在垃圾堆中捡拾塑料袋、金属、塑料制品、废纸,进行分类、清洗、称重、出售,以供回收。人们在堆积成山的垃圾和不间断的浓烟中工作、吃饭、睡觉。每天,他们仅能获得1美元的微薄报酬。

  • 标签: 迪金森 垃圾场 垃圾焚烧 塑料制品 柬埔寨 临时工
  • 简介:今天看见了刘先生这么多的作品,有一个特点,是作为美术院校老师的特点,就是比较偏向于基本功。我认为这一点不能小看,这就是意味着牺牲,因为它的精力很多都是为了学生,他画一个作品,不是为了能够值多少钱,能够怎么样,虽然是自己创作作品,但是,其中都含有着一些示范性的作用;还有一点,不一定正确,就是现在的美术作品,好像都没有一定的标准了。什么样子叫做不好,大家都各执一词,但是我自己有一个偏见,一个自己的看法。现在有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认为美术越现代越好,潮流要新,有什么新派来了,我就搞什么派,我就了不起。往往把一些在美术战线上奋斗多年的人,认为是保守的,采取否定的态度。

  • 标签: 纪要 画展 美术院校 创作作品 美术作品 基本功
  • 简介:去年冬日,阳光温暖。北京中国美术馆正在举办“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美术作品展”。这座美术馆已不知来过多少次了,在泛着暖黄色光的展厅中,我看到了刘闻先生的作品,一幅油画静物。色调精微,不温不火,仔细看了,落款日期是2007年。我在画前留影,脑海中也浮现出了许多不得不回忆的往事。

  • 标签: 中国美术馆 主任 中国民主同盟 美术作品 油画
  • 简介:尽管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德视为纳比派的奠基理论家,但在法国以外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画作。近期举办的德作品回顾展,揭示了他对于人性的关注,使其从早期的准抽象尝试发展到复兴新古典主义的历程。

  • 标签: 象征主义 莫里斯 早期作品 博物馆 现代主义 装饰艺术
  • 简介:闻教授年届九十,精神抖擞地举办个人画展,其气魄令人作敬,其作品的时间跨度从1941年到2006年,横亘半个多世纪,足见其艺术创作的活力与激情。因此站在刘先生的画展前,总会有肃然起敬的震撼。刘先生的精神依然年轻,实在是我们的共同幸福。

  • 标签: 作品 个人画展 时间跨度 艺术创作 精神 先生
  • 简介:老普林往《博物志》的34卷(冶金),35卷(矿物),36卷(石头)分别记录了青铜雕刻,绘画,大理石雕刻和建筑这几类艺术的信息。这些内容在中世纪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是医药,动物和植物部分的内容,它们被摘录于各种文献、“到文艺复兴早期,彼特拉克把这部分内容连同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一起作为自己研究古代艺术和建筑理论的主要材料。

  • 标签: 艺术世界 古代艺术 建筑理论 《博物志》 文艺复兴 彼特拉克
  • 简介:马里奥·西奥(MarioSironi),1885年5月12日出生于意大利西西里省市中心一个优雅高贵的家庭。在六个孩子中排行老二,父亲是建筑工程师,还是天文学家、发明家、雕塑家、教师。母亲出身于贵族家庭,社会地位非常高。在西奥一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罗马,并在那里长大。奇怪的是,在西奥晚期成熟的风景画中,却呈现了他对最早居住地的不可思议的记忆力,那种粗重的轮廓线和阴郁的色调一直伴随他度过了艰难和幻灭的岁月。西奥第一位真正的老师是年轻时在罗马遇到的吉亚科姆·巴拉(GiacomBalla),在巴

  • 标签: 未来主义 意大利 欧洲 新世纪 点彩派 作品内涵
  • 简介:意籍画家乔瓦·博尔迪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最出色的肖像画家之一。在成为肖像画家之前,博尔迪从意大利移居法国,曾尝试过多种题材的绘画。本文将从博尔迪的个人境遇出发,对其生平经历和艺术活动进行梳理,追溯其绘画题材和风格的演变过程。同时,并对这一时期画家、赞助人、市场和大众间的关系进行考量,借此从一个侧面还原世纪之交巴黎画坛纷繁多元的文化面貌。

  • 标签: 博尔迪尼“美好时代” 艺术环境风格探索 自我定位
  • 简介:<正>··克林杜霍夫老师在彫塑訓練班一年来的教学中,特別强調構图課的重要意义。他要求我們不断的努力深入观察生活,获取适合彫塑表現的題材作成構图草稿。同学們許多構图草稿的題材内容和表現形式都是很新鮮的,值得繼續加工成为完整的作品,我們的毕业創作將从这些構图中产生,它將汇合我們各方面学习的成果。显示出我們习

  • 标签: 教学 图问题 老师 人物形象 性格 观察生活
  • 简介:知名华裔艺术家闫淑芬女士和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巴特(Bart)院长一行三人受福建师范学院和福州市教育学院之邀来中国,进行了为期11天的考察。他们首先在两院做了学术演讲,考察了福建莆田、宁德。随后他们到北京交流。在与《雕塑》杂志社范伟民社长见面后,到清华美院邀请鲁晓波院长做了欧洲十几个国家的高校硕士作品展的评析,并在范伟民社长的陪同下专程去宋庄参观了章华雕塑工作室、单国栋艺术工作室、李刚工作室、朱尚熹工作室、大地艺术中心创始人司秋利的美术馆等处。巴特院长非常喜欢宋庄的艺术气氛,尤其对朱尚熹工作室印象深刻,他对朱老师的儿子说:“你为什么到美国学,你爸爸就够你学一辈子了。”他们还参观了在北京SKP举办的朱炳仁“山水训——故宫藏画·熔铜创作展”。在熔铜壁画《千里江山图》系列作品前,巴特院长反复触摸,仔细观摩这组根植于中国传统又在当代语境中凸显的作品。在得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先生今年8月份要去德国柏林举办个展后,他欣然受邀前往杭州,参访了朱炳仁江南铜屋博物馆和工作室。十多天一路下来,虽然旅途辛劳,但巴特院长一行感受颇深。本次考察距上一次受本社之邀来中国已有十几年了,巴特院长感慨的说道:“现在的中国简直是今非昔比、翻天覆地,完全不一样了。”限于篇幅,本刊仅报道部分活动内容,以飨读者。

  • 标签: 巴特 范伟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千里江山图》 中国传统 谈话
  • 简介:约翰·康斯太勃尔1826年4月26日说过:"毫无疑问,对自然的热爱已根植于人的情感深处,追寻这种爱几乎是通往幸福的必由之路"。皇家学会举办的大卫·霍克"大写的风景画展"为这个隆冬奉上了一道色彩盛宴,也为近年低迷的经济带来了利好消息。三月前的预售票已告售罄,预示着伦敦将迎来史上一次重量级的最成功的展览,其锋芒将直指国家美术馆举办的《达·芬奇》展和皇家学会去年破纪录的《真实的梵·高》展。然而,和热情的观众相比,评论家们对

  • 标签: 霍克 大卫 国家美术馆 利好消息 克劳德 伦勃朗
  • 简介:娅·科瓦茨在此次访谈中介绍了从轰动一时的作品《安全套中的圣母》开始逐渐向风景艺术创作发展的历程,讲解了《山》《树》《所有的海》《空间中的十亿件物品》等多个与宇宙空间和海洋等极限空间领域密切相关的艺术项目,阐释了她是如何将自然科学与艺术结合在一起的。

  • 标签: 风景艺术 空间 自然
  • 简介:罗马尼亚当代画家艾德里安·格(AdrianGhenie,1977-)是当今世界上最受瞩目的画家之一。2015年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上,艾德里安·格由国家选派在罗马尼亚馆展出了他的画作。他的作品经常在群展和个展中展出,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画廊和美术馆,例如,利物浦泰特画廊、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和佛罗伦萨的斯特罗齐宫。2014年6月,格的油画《假罗思科》售出1426000英镑。

  • 标签: 艾德里安 逃亡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