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王国,初名国桢,字静安,又字伯隅,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浙江海宁人。王国所处的时代正是清末民初社会巨变的时代,西学东渐,东学西研,中国学者开始尝试和借鉴西方的学术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中国学问,解决中国文化与学术问题。王国就是这方面的探路者和先行者,他秉持'独立之意志,自由之思想',借鉴西方哲学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在词曲、戏剧、史学、古文字学和考古学诸多方面,筚路蓝缕,开山立户,创造性地构建起一座座学术丰碑,为中华民族文

  • 标签: 学术思想简述 王国维学术思想
  • 简介:王国作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并没有专门讨论书法的文章,但他的《古雅之在美学上之地位》涉及到书法艺术价值问题,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低度美术与高度美术王国曾赴日本留学,他也是一位较早接受西方美学理论的人物,他的美学观念来源于康德、叔本华。如果说梁启超是用西方艺术理论的概念,并通过与西方艺术门类的比较来总结书法艺术的美感,王国则以康德、叔本华的哲学、

  • 标签: 王国维眼中 眼中书法艺术
  • 简介:王国一生涉猎极其广博,举凡哲学、美学、教育学、文学、文献学(版本学、校勘学、目录学)、小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经学、史学等均有专门研究,并且在众多的学术(学科)领域都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众所周知,王国的治学之路大致以辛亥革命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辛亥革命前(1877—1911),主要从事哲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研究。辛亥革命后(1912—1927),治学重点转向经、史、小学。与此相对,王国对艺术的看法与评价,也可谓前后有别。

  • 标签: 有别王国维 王国维艺术观 道术有别
  • 简介:瘗鹤铭在镇江,原本是江岸摩崖,坠落又被打捞,现存残石五块,在焦山碑刻博物馆,筑碑亭特别保护。瘗鹤铭自宋初进入文人视野,便受到极度追捧,热情至今不衰。虽然如此,有关瘗鹤铭的作者、拓本情况、书法价值,却是异说纷纭。

  • 标签: 特别保护 书法价值 博物馆 焦山
  • 简介:清末民初不仅出学者思想家,而且造就一大批艺术骄子。令人称奇的是,时代越是动荡困苦,这些佼佼者越是佳作频仍。独特的时代造就了独特的文化现象:想成为政治家,先得成为渊博的学者;想成为学者,先得有一手好字。从孩提开始,熟读经史典籍和深谙翰墨之法就捆绑在一起,前者是后者的知识基础与文化铺垫,后者是前者的自然流露与艺术载体,下笔方显学养修为之高下。有人说,从清末民初流传下来的诸文人的手札,就能看出他们的深功力、真性情,洵非虚语。

  • 标签: 古雅味道 味道王国维 手札笔墨
  • 简介:[编者按]本期专题围绕王国展开。王国(1877.12.3—1927.6.2),浙江省海宁人。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王国时逢清末民初的巨变时代,西学东渐,东学西研,当时的中国学者开始尝试和借鉴西方的学术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中国学问,解决中国文化与学术问题。王国以其卓越的学术文化建树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启蒙者、开拓者与领路人。2017年是王国诞辰140

  • 标签: 文化艺术 水中盐 盐文化
  • 简介:彭修银在《王国的“美术”义界及其“日本因缘”》一文中认为,讨论王国的“美术”义界问题,简单地将其等同于“文学”或者“艺术”都不全面。实际上,

  • 标签: “美术” 王国维 义界 因缘 日本 “艺术”
  • 简介:明师高徒“名师出高徒”,这是各行各业包括书画界所信奉t开流行的一句俗语,甚至被作为常识。亦即水平很高超的老师,所教出来的学生,水平也一定非常高超,即使不能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至少很高。相比之下,如果不足高水平的老师,所教出来的学生水平一定很低下。然而,这并非常识,更非事实。

  • 标签: 明师 名师出高徒 书画界 涅水 于平 水信
  • 简介:每每世界读书日,都会出现很多书单。看着这些书单,想起一句拉丁古谚:“书籍自有它们的命运。”十年后,百年后,被时间淘洗过后,这些书单里有哪些书是能留存下来,依然被阅读,依然能和人类文明呼应呢?这样的书首先不会是跟风、应景的书,也不是以获利、获奖为最大目的的书,而一定是承载了独特价值的书。有本书非常不起眼,没听说获过

  • 标签: 小书版本
  • 简介: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信札文化自古就十分发达,传统书信来往极其讲究礼数,如何具礼、称谓、祝颂,乃至书写格式及字体等,都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而且这种传统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在新旧交替的民国时期,虽然也有胡适等人大力推行并实践白话文的写作,但在这些文化修养比较高的文人学者之间,他们还是更愿意采用传统的文言书信来进行日常交流。王国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受过传统文化的滋养,也保留着老派文人的一些习惯,所以信札中透着一股文人书

  • 标签:
  • 简介:中国绘画与书法艺术历史悠久,历代书画名家创作了大量精湛的书画作品,经过数千年岁月的积淀,早就成了历代文人学者竞相求购的珍贵藏品。唐太宗李世民,为收集王羲之墨迹《兰亭序》,落下了'萧翼赚兰亭'之公案。宋徽宗赵佶,雅好书画收藏,更是将内府所收藏书画汇编为《宣和书谱》与《宣和画谱》,留下'书画皇帝'之美誉。收藏之风的盛行又常与书画作伪相伴而生,也就催生了不少精于书画鉴赏与辨伪的名家。

  • 标签:
  • 简介:元末杨桢是一位集文学家、书画家于一身的“乱世奇才”,他为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的高行镇所书的《真镜庵募缘疏》历来被称作为代表作品。本文试就六百五十多年前杨桢在浦东交游中的题额、记文与挥毫劝募,进行笔墨情性意义上的浅析。

  • 标签: 杨维桢 浦东交游 笔墨情性
  • 简介:当独自看到米尔这幅令人惊讶的画时,犹如面对一张故人从理想国寄来的明信片,抑或寄给这个从深沉睡眠中苏醒的世界,这里发生之事竟如此的难以置信。

  • 标签: 维米尔 十七世纪 赞助人 拍卖 作品 隐身
  • 简介:书画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史上讨论的关键问题,尤其是诗文进入书画艺术领域,完成了诗书画的融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独立的传统艺术精神。本文主要从书画源流切入,通过对书与画由实用功能转向艺术性而形成书法和绘画两大艺术领域的研究,进而研究诗进入书画艺术领域后,以书法作为载体将诗和绘画融合为一体,形成了中国艺术领域内特有的位一体的诗书画内在联动关系。

  • 标签: 书画 求笔于书 求墨于画 诗书画
  • 简介:是作《岁寒友图》为吴昌硕71岁时所作,日本书家青山杉雨旧藏,气息浑厚,笔墨苍涧,是老箭毕生所学之精髓。全图自左向右斜上构成,大开大合,起结关系明朗、简约,整体感强,在吴的作品中,此种构图法最属典型,也是吴昌硕对传统大写意花鸟构图推进发展的一大贡献。

  • 标签: 吴昌硕 文人画 重读 构图法 整体感 大写意
  • 简介:当前书法美学原理或者书法美学导论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展开形式:一种是点画、结体、章法、笔法和墨法等角度的展开,这种角度较为流行,是大多数书法美学书籍所采用的,用这种逻辑来分解书法美学成了一种流行思维习惯,从晰导致很多著作大同小异;

  • 标签: 书法美学 美学原理 《书谱》 文本 思维习惯 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