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在壮族民间信仰中,凌云泗城壮族巫术非常独特。该仪式的存在年代不仅久远,而且歌调丰富,内容繁杂,曲折展现了古代壮民族社会生活的原始态貌及诸多方面。本文从民俗学、民族音乐学的角度解读其"坐坛"仪式,探索调的内在规律和丰富内涵。

  • 标签: 壮族 巫术仪式 七十二巫调
  • 简介:楚辞风习俗考[北京]江林昌风习俗是原始时代普遍盛行的文化现象,并对后代历史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的风,已有学者作过深入的探讨。其中陈梦家先生的《商代的神话与巫术》、张光直先生的《商代的与巫术》、宋兆鳞先生的《与巫术》、童恩正先生...

  • 标签: 《离骚》 楚辞 通天地 太阳神 《九歌》 巫风
  • 简介:!.某古玩收藏家去世,留下一座古宅。据说,古宅近来常常闹鬼。夜晚,神探小子峥嵘奎少年侦探队的伙伴们潜入古宅,欲揭开谜底。欢迎你也参加此次行动吧!

  • 标签: 儿童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童话
  • 简介:一在探讨戏剧的源流、沿革时,有的戏曲研究者往往溯源到声腔,似乎就寻觅到了剧种的源头。如果把声腔作为剧种之源,那末形成声腔之前的戏剧形态的源又在哪里?那些还没有形成声腔体系的少数民族戏剧,算不算是戏剧?其源又在哪里呢?

  • 标签: 戏剧起源 少数民族戏剧 巫文化 木鼓 傩戏 音乐设计
  • 简介:在季云飞眼里,历史就是一阵猛烈的旋风,裹挟着一切人和事,把他们抛到半空,再扔进无止尽的循环。在他的笔下,历史变成了一种有形的驱动力,既是威胁,也是承诺:人类创造的一切都可以被取代替换。

  • 标签: 季云飞 画家 作品 幽默
  • 简介:长江三峡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原始文化积淀。三峡文化中的舞元素,从原始社会时期延续至今,是三峡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三峡舞,对于探索和丰富中国传统民间舞蹈史的内容有着重要意义。三峡舞种类繁多,包括'跳端公''傩''马脚''仙娘''七姊妹舞''跳丧''摆手舞''虾子灯''建东花鼓''茅古斯''石柱土戏''薅草锣鼓'等二十多种歌舞形式。文章重点选取三峡舞中具有代表性的开县跳端公和土家族跳丧,对其历史源流和艺术特色进行论述。

  • 标签: 巫舞 跳端公 跳丧 三峡巫文化 撒叶儿嗬
  • 简介:傩文化与萨满文化是流布于古代中国南北两大地区的原始自然宗教文化,它们都曾属于文化范畴,但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论文试图从人类学的角度,对两者在起源、主体、哲学、神话、仪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 标签: 巫傩 萨满 文化 比较
  • 简介:一、云南的文化云南地处边疆,民族众多,但又不同于西藏,广西、而是一个独特的“云南型”。云南有四千多公里的国境线,与缅、老、越三个国家接壤,有十三个民族跨境而居。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云南形成了保有民族最多的省分,少数民族人口一千零几十万,二十五个民族,二百多个支系。由于各民族长期比邻相处或交错杂居,在传统文化上他们既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又吸收了外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云南特有的“合金文化”。

  • 标签: 云南少数民族 交错杂居 原始宗教信仰 巫文化 生殖崇拜 祭鼓
  • 简介:对近代欧洲早期“魔会”题材绘画中的圈舞图像进行探讨。“魔会”既是一场魔鬼与巫师的狂欢,也是颠覆基督教世界的邪恶仪式,而舞蹈则是“魔会”的重要内容。圈舞不仅与异教诸神崇拜有关,而且适合表现集体狂欢的场景,常见于“魔会”题材绘画中。作为“猎”手册中的内容,圈舞表现狂欢的画面比文字描述更为形象,有助于增强人们对魔鬼与巫师的厌恶及恐惧。

  • 标签: 魔鬼 巫师 圈舞
  • 简介:上古时代,初民即有以鸟羽装饰仪容的习惯,原始宗教文化中神巫的戴羽、饰羽也常见。这种现象在考古学发现、先秦典籍及其注疏、我国民族学资料以及国外风俗中均有充分反映。中国汉字中"美"字的原始意义,当即此类"饰羽"、"戴羽"者形象。这表明当时的人们不仅视戴羽、饰羽为美观,且受原始宗教观念的影响,赋予鸟之翎羽以引神通灵的神秘功用。因此,把"美"之本义理解为"饰羽人"或"戴羽人",而非冠戴羊头或羊角而舞的"大人"(祭司或酋长),从宗教人类学的视角看,更具有背景的广阔性及意义的典型性、普遍性。

  • 标签: 羽人 先秦典籍 宗教人类学 上古时代 中国汉字 翟衣
  • 简介:<正>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与宗教礼仪、巫术形式有关的美术作品,作为一种文化心理的“思维表象”,必然反映出当地民族的文化思想、生活习俗以及世界观等。对于这种形式反映的文化心理的研究,必然会加深对其形式特点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在云南傣族佛寺中,“赶冬”是赕佛奉献的类似“幡”的工艺美术制品,形式或刺绣、或傣锦、或画布、或剪纸。“幡”或挂于寺庙屋梁上,或用竹竿悬于塔前寺旁,层层迭迭,五彩缤纷,渲染出寺院梵境佛界的肃静虚灵。这些“赶冬”上的图案,

  • 标签: 文化心理 云南傣族 文化思想 形式特点 少数民族文化 当地民族
  • 简介:仪式研究一直是纳西族东巴教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东巴仪式繁多而复杂,总体上可分为三大类:祭神与祭祖、超度、驱鬼。驱瘟疫仪式是驱鬼仪式中较独特的一种。本文在实地调查及采访纳西族祭司—东巴的基础上,对驱瘟疫仪式的过程作详细的描述。

  • 标签: 纳西族 东巴教 驱瘟疫鬼仪式
  • 简介:照片是记忆的载体,往昔的遗物。1839年,福克斯·塔尔博特发明了照相机,它旋即被广泛应用于文件建档、新闻报道、家庭留念、社会调查等各个方面,很快变成了一种'观察者的技术',艺术评论家乔纳森·克拉里曾归纳:'照片不仅在新商品经济中,同时也在整个符号与影像版图的重塑过程当中,成为中心要素。'摄影术的传播极其迅速。

  • 标签: 文化记忆 摄影师
  • 简介:2007年河南安阳发掘了一座北齐砖室墓,墓主刘通,字杀。其墓志铭记载了刘通的为官经历和主要事迹。与史料相对照发现,刘通即为北齐著名画家刘杀,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北齐画家的墓葬。通过对这一墓志铭的细致解读,并与文献、墓室壁画相结合,对北齐绘画面貌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北齐绘画从世祖以后达到鼎盛时期,绘画题材以鞍马出行、仪仗、花鸟等为主,崇尚写实。墓室内部绘制大型壁画的现象是北齐王侯级别的官僚死后才能够享有的丧葬礼仪,不同墓室壁画的题材和内容基本相同,可能有专门的宫廷画工完成这些壁画的绘制。

  • 标签: 刘杀鬼 北齐画史 壁画 墓志铭
  • 简介:敦煌莫高窟的彩塑艺术举世闻名,彩塑中的地作为敦煌莫高窟彩塑艺术宝库的组成部分,也有着极其丰富的艺术内涵。莫高窟唐代彩塑中地鬼神秘的表情就是独具魅力的艺术形象刻画,该文对这一神秘的表情作了探析。

  • 标签: 敦煌莫高窟 彩塑 表情 唐代 组成部分 艺术内涵
  • 简介: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中存在着形式各异的文化类型,楚文化就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型,它具有鲜明的文化、地域特征。中国古典舞剧目《楚腰》就是一出对楚文化进行表现的剧目,本文从动作与服饰两方面对《楚腰》中风文化的表现进行探讨。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楚腰》 巫风
  • 简介:自古以来,湘西地区风犹盛,人们一直崇尚祭淫祀,保留着较多原始祀的仪式。觋乐人是湘西历史上以演绎祭祀歌舞为职业的群体。清代雍乾时期,湘西觋乐人制度对湘西官庙祭祀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根据文献记载,湘西官庙祭祀音乐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雏形,并一直延续至清代雍乾时期。清雍乾年间,清王朝在湘西重新修缮官庙,继续实行覡乐人制度,主要是为了贯彻"以庙治民、以庙治蛮"的教化主张,从而达到加强对湘西少数民族统治的目的。湘西觋乐人制度的延续实施与官庙祭祀礼仪重新建立后,中央王朝对觋乐人和官庙祭祀进行了系统的规范,特别是对觋乐人以及官庙中的音乐舞蹈活动进行了严格规范。

  • 标签: 清代 湘西官庙 地方音乐 祭祀音乐 巫觋乐人
  • 简介:在对原始、苯教和藏传佛教三大系神灵进行各种祭祀时,其供品、法器、圣物及其特殊的仪、咒术和御邪术,品种类别格外繁多,内容形式也格外奇特。一、供品、法器和圣物1、“朵玛”,供给护法神用得最多的供品,一般以面团制成。有武朵玛(供奉怒相神灵,多为直、尖形,边上饰以烟云和火焰图案,供给赞神者为红色,供给魔妖者为黑色),文朵玛(供奉给善相神灵,多为圆锥形,以白色酥油装饰上日月、珍宝、花朵等图案),“查别”朵玛(以面团塑制成小人或妖魔的头颅、脑盖骨,用一把小矛或胜利旗杆或占卜之箭将其串起插在朵玛盘上,有的还塑成宫殿形状,上饰珠宝、旗帜、花朵等,表示所供神灵的天庭居所,以红酥油制成火焰装饰),毒物朵玛(属于武朵玛,面团内掺入毒品和血肉、酒浆)等。还有祭供朵玛(分内供、外供两种),火供朵玛(分武火供、文火供、旺吉火供、杰喂火供四种)、苯教朵玛(分松脂、肉制、花制、掺血、冷药、热药、樟恼、“二米”即小米和稻米、“三谷”即小麦和大麦及豌豆等等的主要献给水龙的81种),等等。

  • 标签: 朵玛 祭神 苯教 脑盖骨 出世间 代言神巫
  • 简介:神图板是大凉山彝族原生宗教的产物。从其神秘诡确的图像、“画骨”写意的线条、泼、墨凝重的字符、古拙质朴的形制中,可以发见到一种历史悠久、蕴涵深厚、活化生动的原生宗教之祭造型艺术,并从中读解其丰富的民俗文化底蕴,也可由此寻绎诸多早已淹没在历史风尘中的古文化谜底,并可成为考究中国远古羌戎文化源流中的彝族毕摩文化、纳西东巴文化以及“藏彝走廊”上的族群历史流动与文化分合流变之关联的一种参照。

  • 标签: 神图 鬼板 巫祭造型 “画骨”风格 氐羌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