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什克洛夫斯基是20世纪20年代俄国著名形式主义文艺学派“奥波亚兹”的重要代表,也是同时代俄苏著名文艺团体“拉皮翁兄弟”的精神导师和灵魂人物。“奥波亚兹”与“拉皮翁兄弟”是两个志趣相通的文艺先锋队。“兄弟们”的小说实验与什氏的“陌生化”小说理论之间有着互通、互验的关系。

  • 标签: 什克洛夫斯基 “奥波亚兹” 陌生化 “谢拉皮翁兄弟” 小说实验
  • 简介:东正教神学思想与俄罗斯当下的社会问题是布尔加科夫理论关注的两个焦点,这直接促成了他独特宗教哲学思想的形成。对索非亚学说的诠释是布尔加科夫宗教观的具体体现,为其文艺批评提供了理论支持。在对文艺的界定和具体文学作品的解读中,布尔加科夫确立了“宗教一美学文艺评价标准”,以此来挖掘文学作品与作家精神世界的联系,并认识到个体精神与民族集体性的宗教无意识特点。

  • 标签: 东正教 索非亚 文艺评价标准
  • 简介:<正>在姆昌诺我们营有过一个托西卡,她有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姓氏——佩佩利亚耶娃。从一切来看,她之所以落到科雷马集中营,只是出于偶然。她的罪行无足轻重——刚从乡下来到县城,在商店里偷了一块肥皂(众所周知,有段时期乡下根本没有肥皂),而所谓“初犯”一判就是两年,可我们谁也没有把这么短的刑期当回事儿。托西卡是在1938年来到我们集中营的,那时候一般都是判10到25年,所以她的两年刑期在富有阶层就显得寒碜了,这种小乞丐很少被遣送黄金科雷马。富有阶层得有相当可观的判

  • 标签: 集中营 历史渊源 肥皂 头巾 裙子 阶层
  • 简介:提要《熊掌山》是当代俄罗斯作家弗·索罗金最新长篇小说。作品讲述在未来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新中世纪”,人类社会进入“后古堡时代”。人们以崭新方式“阅读”书籍——将纸本书充作燃料烤制食物,“阅读”成为毁灭书籍的过程。作家通过讲述未来世界“书籍”和“阅读”的变异,从未来角度形象描述技术进步与文化衰退之间的冲突,表达对人类文明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忧虑。本文以分析小说中“书籍”与“阅读”为切入点,解读索罗金这部新作。

  • 标签: 弗·索罗金 《熊掌山》 书籍“阅读”
  • 简介:<正>人物:沙曼诺夫杰尔加切夫瓦莲京娜帕士卡麦切特金卡士金娜波米加洛夫叶列麦耶夫霍罗希赫第一幕早晨[夏天的早晨,在密林中的一个小镇上。[一座老式的木头房子:有高高的台阶,凉台,还有一间阁楼。房后孤零零地耸立着一棵白桦树,稍远处可以看到一个小山岗,山岗下面是一片云杉,往上则覆盖着松树和针叶树,有一扇窗和一扇门对着凉台,门上挂着一块招牌:“茶点部’。

  • 标签: 小卖部 摩托车 茶点 审讯员 手枪 叶列
  • 简介:德··梅列日科夫斯基是在荒凉的、被德国人占领的巴黎度完自己最后的人生时光的。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孤独的生活方式,纵使是在75岁这样的年纪他仍旧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每天早餐之前,他都是首先来到自己的工作室,不停地写啊,读啊,无休止地在

  • 标签: 德·谢·梅列日科夫斯基 思想家 评论家 艺术家 俄罗斯 《沙皇与革命》
  • 简介:“流亡”是贯穿中国俄侨作家巴维尔·维尔内中短篇小说创作的一根主线。作家笔下流亡中国的俄罗斯侨民对母国的文化记忆,在流亡地的现实生活、情感遭遇、本土印象和文化碰撞等,无不带有深刻的流亡印迹。维尔内的创作基调是现实主义的,但他的作品注重人物的内心感受和精神思索,颇具意识流特色。整体上充满静态的、孤独的、忧伤的审美氛围。

  • 标签: 流亡 谢维尔内 中短篇小说 俄罗斯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