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他&她/她&他》是当代俄罗斯大众文学作家奥列格·罗伊和戴安娜·玛什科娃合写的一部情爱小说。虽然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也曾有过舍写小说的先例,如苏联时期的伊里夫和彼得罗夫,二人曾共同创作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十二把椅子》。不过,《他&她/她&他》却仍堪称一个创举.因为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的“两面书”,同一个故事由男女作家从各自的角度分别构建,这种别开生面的性别书写.将一个普通的婚变故事演绎成一出深刻的社会性别心理剧。

  • 标签: 俄罗斯 大众文学 《他&她/她&他》 性别书写 性别心理
  • 简介:自译在纳博科夫的文学翻译中占据了重要的部分。他在自译和他译中采取了不同的翻译方法,但他在自译中所采取的创造性翻译方法则真正体现了他作为作家和翻译家的追求。他在翻译中所表现的不同语言之间的互文性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性使他形成了独特的译文风格,亦成为自译研究的重要对象。

  • 标签: 自译 自译方法 互文性 对话 风格
  • 简介:记忆对于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至关重要,其作品中的记亿呈现深受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时间和记忆哲学,尤其是其“绵延”概念的影响。纳博科夫作品中的记忆表现为将过去和现在融合起来、超越当前知觉并打破时间局限的空间化视觉记忆意象。这种记忆的呈现方式与纳博科夫本人的流亡生活经历相关,而这种主体化的个人记忆也成为对抗非个人化的历史进程的方式。

  • 标签: 记忆 绵延 视觉记忆意象 流亡
  • 简介:当代俄罗斯女诗人奥列霞·尼古拉耶娃的长篇小说《弥尼、提客勒、乌法珥新》是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俄罗斯第一部直接描述东正教会内部生活与信众精神世界的长篇小说。本文详细介绍了小说主要人物及真实原型的生平与活动,分析了国内学界较为陌生的当代俄罗斯教会的状况及以神职人员、信众为主体的宗教世界风貌,揭示了权威宗教人物及其形象在俄罗斯社会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关键人物的生平发展与影响做了一定的预测与论证。

  • 标签: 尼古拉耶娃 季侬 俄罗斯东正教会 圣像画师
  • 简介:“索尔仁尼琴文学奖”从肇始到落地一直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其中充满了索尔仁尼琴的苦难意识和诸多诉求,其授奖章程、评奖机制以及授奖对象都成为索尔仁尼琴苦难意识和精神关怀、历史记忆和文学价值、民族认知与道德意识的表达者,成为认识索尔仁尼琴道德意识的一面镜子。在文学商业化、市场化的今天,“索奖”及其评奖委员会珍视俄国传统文学价值,注重文学评奖的独立性,这值得加以关注。

  • 标签: 索尔仁尼琴文学奖 道德意识 文学价值 历史记忆 民族认知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的俄苏文学研究逐步形成了若干重要的学术群体,除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的几所高校外,上海地区的部分高校也有较强的研究力量,其中华东师范大学的俄苏文学研究群体颇为学界关注。这支队伍不仅有俄苏文学研究和译介的传统,而且拥有一批优秀的俄苏文学学者,并有一些独特的研究领域。

  • 标签: 华东师范大学 文学研究 学术队伍 中文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曾思艺教授等著《19世纪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研究:理论与创作》是一部融思想内涵与审美意蕴于一体的佳作。它结合多种批评方法全面梳理了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理论,并对唯美主义诗歌创作进行了回归艺术本体的分析解读,兼顾了文学的“自律性”与“他律性”,实现了文学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结合。同时,该著还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探究了俄国唯美主义的文学关系,论述了其继承发展与影响接受。该书是国内外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的著作,对完善俄国文学发展史、文艺理论史和美学发展史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曾思艺 《19世纪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研究 理论与创作》 唯美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