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正>清晨,师达坐在摇摇晃晃的公共汽车上恹恹地时断时续地打着盹儿,一个紧急刹车使他猛地睁大了眼睛。他挺直腰板,向车窗外望去,已经司空见惯的城市风景使他很快又收回了目光。车厢内,目力所及的乘客们都是熟悉的陌生人了,在这些人身上,师达十分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目光茫然、神态慵懒,把真心藏得很深,心的触角却探得很远……这是都市人共同的影子,也是都市人共同的悲哀。来自农村的师达跻身于城市已经十年了,这个城市也已接纳了他,

  • 标签: 目力所及 熟悉的陌生人 紧急刹车 城市风景 高考落榜 回过头
  • 简介:滚滚长江,自天际而来,奔腾直下。而一座城市的荣光,让浩荡的江水放慢了东去的步伐。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水在城中流,山在水中行。山城重庆以雄奇秀丽之姿彰显其独特的魅力。古人云:山城迷人处,最是夜登楼。此话一语道出了山城重庆一天中最具魅力的时光莫过于她的夜景了。重庆夜景古称"字水宵灯",为巴渝十二景之首。重庆古有"字水"城的美称,

  • 标签: 山城 城市 重庆夜景 明清时代 情景交融 清代诗人
  • 简介:大年初一,我去坝洲给二伯拜了年,在父母、二伯、三伯三位长辈中,我对二伯一直保持着一种特别的尊重。大伯自解放后就成了我们这个家族唯一的工人,一直在国营的航运公司工作。虽然他的大半生也漂泊在水上,但我以为他是国家工人,对长江两岸的民生不太关心。父亲很小便当兵,后来当干部,接着在文革中被整回老家,终于又变成一个述而不作的农民,固而对长江上下的风俗、

  • 标签: 航运公司 述而不作 解放后 工人 长江
  • 简介:本文认为明末骈赋创作普遍、作家众多是骈文复苏的先兆。而《文选》在明末的重新被重视,为六朝文学特别是六朝骈文翻案的舆论盛行,六朝文得到全面整理,尤其是一些骈文选本的出现,使此时骈文写作渐开风气,一些骈文作家相继出现。诸多方面都标志骈文在明末确已复苏,并且为清代骈文的繁荣作好了充分准备。

  • 标签: 六朝骈文 作家 《文选》 骈赋 选本 晚明
  • 简介:进入三试的考生公告榜一出来,我便发现了十七号,号码排在了第三位。十七号是我的同乡,去年来学院报考美术时经旁人介绍便相识了。在家的时候总觉察不出“老乡”意味着什么,可在外耽搁久了再遇着了熟稔不熟稔的人,乡音一透,那热乎劲儿也便跟着被丝丝缕缕地抽露出来。我不能明确说明这到底是因了我长大成熟了,抑

  • 标签: 游泳 传呼器 美术 考生 幸福 失眠
  • 简介:<正>明,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概念,包括从万历年间到明清之际.当然,向上还可以追溯得更早一些,向下也可以延伸得更晚一些。这是一个从中世纪的愚昧开始走向觉醒的时期,从漫漫长夜开始感受到黎明曙光的到来的时期。这一历史时期以李贽为发端,加上徐渭、汤显祖的巨大影响,中经公安三袁、竟陵钟谭和冯梦龙、凌濛初.王思任,到明清之际的张岱、黄宗羲、傅山、金圣叹等思想家和文学家,遂掀起了一股具有早期启蒙性质的美学思潮.因此,本文认为,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美学思想进行反思,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艺术如何求变创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美学思潮 历史时期 美学思想 汤显祖 黄宗羲 金圣叹
  • 简介:<正>万历29年(1601)二月,风烛残年的明末著名“异端”学者李贽(1527—1602)流落到北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住在友人马经纶处。“忽蜚语传京师云:卓吾著书丑诋四明相公。四明恨甚,纵迹无所得。”“四明相公”即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学士沈一贯。后有礼部给事中张向达上疏参劾,被逮系狱,因不堪困辱自杀,这是次年三月的事。张向达所上章疏,当然是极尽丑诋之能事,其中说:……李贽北岁为官,晚年削发,近又刻《藏书》、《焚书》、《卓吾大

  • 标签: 李贽 三袁 “童心”说 “狂禅” 万历 文坛
  • 简介:在花团锦簇的白云山脚下,住着两户紧挨一起的人家,他们便是电影作者梁信一家和小说三部曲作者肖玉一家.

  • 标签: 居梁信 庐晚晴 晚晴居
  • 简介:本文通过对“小品”一词在明的使用状况的分析,认为小品不是文体分类学意义上的范畴,而是特定时代的文体演化的产物。在明,笔记其实是小品的主体,其产生正是出于对正统思想的反抗。在此基础上,小品通过对我国古代笔记传统的发挥,在文体发展上有所突破,从而获得了个性表达的自由,实现了小品自白自娱的功能。但小品的大量流行,从另一方面也使明文人束缚了自我,导致知识的僵化和创造力的匮乏,文体上的突破性意义也受到了局限。

  • 标签: 晚明小品 晚明 文体演变 反抗 局限 正统思想
  • 简介:秦少游是一位多情而又钟情的淮扬才子.由于他多情地爱惜芳华的性格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故能以艺术的真实,揭示出"春"--生活的本质,创造出超越现实而又基于现实的不朽美学意象.并以鲜明的意象传导内心幽微深秘的感情,表现强烈的自我意识.他诗词中的春景春情,既有乐景乐情,也有悲景悲情;既蕴含着自然美、风光美,又表现了情爱美、生活美;既洋溢着喜剧美,又弥漫着悲剧美.这种种情、种种美,又高度凝聚和统一在少游诗词情景交融、含蓄深婉的艺术美和以心写词,以词铸心的"词心"(冯煦《宋六十一家词先·例言》)美之中,因而产生了感发人心的艺术魅力.

  • 标签: 春景春情 自我意识 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