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抗日战争》以三卷的恢宏篇幅记述了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作品以战争的每一次事件和每一场战役为纵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际视角全面真实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全民同仇敌忾、浴血山河所赢得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通过细节还原历史面貌,树立起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好汉的丰碑形象,向世人展现了震

  • 标签: 历史面貌 全面真实 民族精神 近代历史 四十年代 国际视角
  • 简介:丽江黄山幼稚园发起于1939年末,因为在40年代初丽江古城狮子山(即黄山)脚下创办的民众教育馆院内而得名.1903年,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寻常小学堂内,设立了第-所以教养幼儿为目的“蒙养院”,让幼儿“启蒙”与“养育”.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全国逐步开办“蒙养院”,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渐渐有了“蒙养院”,后改称幼稚园.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黄山 丽江古城 洋务运动 狮子山 张之洞
  • 简介: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尤其是加强了党的思想作风建设,为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文分析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作风建设的几种表现,对今后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七七事变起风云,烽火卢沟动刀兵。日寇豹狼侵国土,中华大地失平津。二十九军大刀队,卫国杀敌扬英名。历史沧桑七十栽,伤痛血泪铭记心。

  • 标签: 抗日战争胜利 感悟 七七事变
  • 简介:七十年前噩梦长,纵然不忆也神伤。硝烟顿失卢沟月,血雨横飞白下墙。一曲军歌催义愤,万方志士赴疆场。头颅尽作干城铸,终教顽魔战败降。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卢沟桥畔烽烟起,血横流,染山丘。抗日聚兜鍪,华商挥戈高亮剑,寒敌胆,砥中流。八年浴血捐躯胆,驱倭奴,固金瓯。回眸历史,殷鉴记心头。强国兴邦宏伟业,圆美梦,展新图。

  • 标签: 抗日战争胜利 纪念 卢沟桥
  • 简介:赵尚志(1908年-1942年2月12日),满族,辽宁朝阳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抗日将领。1919年春,赵尚志随家迁居哈尔滨,因家庭贫困而失学,11岁开始做苦工,曾当过杂役、学徒、信差等。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同年冬入广州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北伐战争时期,他在东北地区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

  • 标签: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共产党党员 纪念 东北地区 家庭贫困
  • 简介:失去了老家,永远……1936年我开始上学,那是不久前才建起的小学,在湘北一个小山村大禾场的旁边。记得父亲从浙江回来,带着几位王家人在河边草地上挖草皮,让我们这些孩子搬着去垫在小学外边的场子上。校门外很快变成一片绿茵草坪。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上屋、下屋、新屋、庄家畈等几个小村。当我们欢欢喜喜背起书包、提着放毛笔的小竹筒开始上课时,父亲又去了浙江。母亲说父亲在部队工作,不能在家久留。上二年级时,忽然不太平了,

  • 标签: 上挖 日本鬼子 王家 宋美龄 船上 王翦
  • 简介:"1945年9月9日9时到9时20分,是我们历史上最光荣、最肃穆的二十分钟。在这二十分钟内,日将冈村宁次到我陆军总司令部签订了中国战区及皖南百万日军的降书……"这是新闻特写《日军签降一幕》的开篇,刊于1945年9月10日《大公报》,作者鸿增。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从这个时候起,不仅意味着那场旷日持久的抗击日本军事侵略的悲壮战斗终于结束,也洗刷了近百年对外抗击屡战屡败的耻辱。这是一个预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 标签: 陆军总司令部 冈村宁次 周年纪念 中国战区 《大公报》 新闻特写
  • 简介:2014年2月27日,我国以立法的形式确定每年的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弘扬抗战精神,保持民族生机与活力,更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培育人民爱国爱党的情怀。但是由于现实中诸多因素的限制,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急需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好地彰显和发挥。

  • 标签: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简介:<正>一最近,重庆出版社一次性出版了共十编、二十卷、一千二百万字的“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以下简称“书系”)。这部丛书的出版在我国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这套“书系”规模大,取材广,资料丰富,全书共分十编——“文学运动”、“理论、论争”、“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杂文”、“诗歌”、“戏剧”、“电影”“通俗文学”和“外国人士作品”。其中,《外国人士作品》是综合性(包括各种体裁)的外国人士作品的汇集我作为《外国人士作品》编的编选者,面对各界人士对此书的关注,不禁热泪盈眶,思如潮涌,写下了这篇“漫记”,以作对读者和关心者的“交待”。

  • 标签: 外国人 作品 爱泼斯坦 中国抗日战争 “通俗文学” 中国人民
  • 简介:列强百年欺中华,人民五亿遭祸殃。七一建党红旗扬,南昌起义军威壮。红军入川创奇迹,雪山过后尽欢畅。

  • 标签: 南昌起义军 中国梦 二山
  • 简介:前些日子随朋友参加新编《寒夜》电视剧编写组的座谈会,主持人要我谈谈原作小说的时代背景与当时社会状态。真有点儿不堪回首话当年的味道。要说时代,那正当抗日战争末期阶段。国土一再沦陷,国民政府已早早退守到战时陪都重庆来了。1944年的初秋我恰好又因“湘桂大撤退”被迫逃难到这座山城,同三个月前先到的巴金一道住宿在市中心区民国路文化生活出版社重庆处内,也就是《寒夜》里所描述的那座破大楼里。小说中讲述的故事,正是周边日常生活发生的种种,身处其境,记忆犹新,能不感慨万端么?

  • 标签: 抗日战争胜利 《寒夜》 创作时代 文化生活出版社 史实 纪念
  • 简介:夸父号军舰那天凌晨从外婆的视线中消失后,一直向着武汉方向航行。民国二十五年古历三月十九的长江江面浓雾混沌,气压极低,水中的白条子鱼间或跃出江面,张开血红的腮鲒,呼吸着水面上的大气,有几条鱼由于跳跃时用力过猛,竟然

  • 标签: 军舰 飞行员 水兵 江面 夸父 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