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从小说《聊斋》中著名的短篇《画》到热映的电影《画》,既有差异又有沿袭。其差异不仅仅体现在电影《画》依据的文本,虽然是从《聊斋·画》中嫁接过来的,但经过剧作家和导演的大幅改编扩充,已变得面目全非;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时代与身份的作家对于人生观念与各种价值追求的迥然不同的评判。沿袭的则是共同的仙凡之间的爱恋情仇格套。同一格套下,因为不同的艺术方式,运用了不同的语言。它们在为小说和电影提供演绎空间的同时,也为其中承载的内质作了载体。

  • 标签: 小说 聊斋 电影 画壁
  • 简介:画眉飞走时,三顺在埋一朵花。那是一朵蓝色的矢车菊。三顺是通过电视认识矢车菊的。他用花锄挖开一个坑。坑对面,几只画眉在枝叶间蹿动。一阵女人的哭泣声传来。画眉飞走了,三顺从梦中惊醒过来。

  • 标签: 画眉
  • 简介:那个男人,四十开外,对着镜头说:"听说他们找到我儿子了,这次,是真的找到了……"没有出现在镜头里的男记者问:"你心里有什么感想,给大家说说。""现在不好说,等见到了,确定是我儿子,我再说。"男人抖着手把烟凑近嘴边。

  • 标签: 男人 儿子 镜头
  • 简介:如果有迷途的人在人世间寻找方向,我建议可以去锡崖沟。这里是真正的山村,四面皆山,放眼看去找不到出入之路,令人惊讶当年的先民是如何来到这里安家落户历经千年的。沟内是零落的民居,清一色的红石板,石屋、石桥、石桌、石碾,石径通幽、石门揖客,间或有木篱和水辘,令人疑在桃源。有几户人家门前堆放着木耳和党参,不知是兜售还是晾晒,我蹲下来翻着这些山货,垂涎饱满的木耳,但是无人招呼。沿着

  • 标签: 红石板 锡崖沟 破壁 石碾 令人 石板路
  • 简介:我的谎不够了……翻开报纸——旧消息被新鲜的辞典烘烤过比例精巧的磨具,保持一贯的流线形

  • 标签: 诗歌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喝罢封缸酒,客人们都有一些微醺。这时主人摆出桌案,几位虽说没有着意打扮却也浓淡宜人的小姐笑脸相邀,有的研墨,有的铺纸,有的送过一管大笔,看来不写几个字定是走不了路了。写什么?谁来写?我们一行三人,从成都来到普洱,沿途马不停蹄,在普洱水泥厂尽管呆了一天两宿,厂子的洁净,主人的盛情,还有喜人的生产形势,都给我们留下了印象,但要将这些零星的印象综合起来并用笔在一张铺天盖地的大纸上表现出来,难乎哉,可

  • 标签: 天壁 南天 封缸 普洱县 伙伴们 就这样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下心肌梗死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一例急性下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结果一例患者好转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急性下心肌梗死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采取了积极、科学的救治与护理,可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护理
  • 简介:<正>《观猎》一诗,气势雄浑奔放,风格遒劲有力,给人以明晰而深刻的印象。诗已吟毕,余味无穷,仿佛仍能耳闻弓鸣之声,目睹马奔之状,形象飞动,呼之欲出。难怪与王维同时代的殷璠,曾以“在泉为珠,着成绘”来赞誉他的诗作。众所周知,王维的思想和创作,以天宝初年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他虽一度贬官在外,但总的来说,还是对仕进十分热衷。曾积极拥护张九龄的开明政治,称赞其刚正、清廉的情操。“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献始兴公》)张九龄遭到排挤后,王维在官场几度沉浮,思想上逐渐变得消极,政治上则采取应付的态度。迄至晚年,更发展到“万事不关心”的地步,吃斋奉佛,啸傲山林。仕途的坎坷,生活的变迁,对王维的诗歌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他前、后期的诗风虽不绝然相

  • 标签: 将军 王维 周亚夫 角弓 密州 张九龄
  • 简介:蔡九迪教授《异史氏:蒲松龄与中国文言小说》一书着重探讨“异”之生成动因,即所谓的“越界”,性别、主客与时空等界限的跨越,而其以《画》故事作为结语,旨在进一步彰显蒲公对界限的操控。《画》作为《聊斋志异》中涉及释家思想的一则故事,主人公朱孝廉因欲凝滞而飞升画之上,在另一时空中与拈花天女欢爱数日。蒲公在故事中设置了独特的时空坐标,时间在故事中并非由过去而向着未来的直线型推进,过去与现在分别存在于并置的不同时空中,而各自推演,彼此之间既存在时间差,又以一定的界限而互相隔绝。

  • 标签: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操控 汉学家 语篇 美国
  • 简介:一个个小人物通过散漫的秩序,还原成有血有肉的时代;一幅幅鲜活生动的底片,组成了横亘数十年的百姓生态图。尧山从一个长者的视角,俯瞰历史纵深。从人到物,从逸闯到事件,庞大而细碎的截面结构了复杂的迷宫,对历史的回望和反思,尽显洞见.又见修养。晨昏之间,窥视时空;轻语之下,实为凝重。有鉴于此,特授予尧山《一个人的百姓史》储吉旺文学奖。这个颁奖词写得真好,准!

  • 标签: 尧山壁 百姓 个人 散文 工夫 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