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明代文人对韩文的接受出现了复杂的局面,否定者有之,肯定者亦有之。唐宋派对韩文是肯定的,对韩文的地位、文道观和文法作了全方位的审视和多层次的接受。

  • 标签: 唐宋派 韩文 接受
  • 简介:笔者近年正在进行宋代杜诗学的研究,既涉及到从宋初至北宋中后期,及整个南宋时期宋人对杜甫其人其诗的认识过程和评价变化,也涉及到某些文学流派对杜甫的认识和评价传统,还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诗论家的杜学思想进行了专门研

  • 标签: 杜甫 宋人 杜诗学 诗论家 文学流派 体认
  • 简介:由唐入宋,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发生了由“神”到“逸”的嬗变,这一转折最终在元代完成,其结果是文人化的审美趣味成为时代主流。在这一过程中,杜甫以独特而不容忽视的方式对其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目前学界对此的关注还远远不够。杜甫作为一代“诗圣”和文化巨人,对唐宋艺术精神的转变在理论和实际创作方面都有所作用。这主要表现为:对士人人格精神的陶铸,对主体人品学养的重视,对“传神”、“比兴”手法的强调,对文人审美趣味的推进以及对诗、书、画艺术融合的渗透等等。可以说,杜甫是唐宋艺术演进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 标签: 杜甫 艺术精神 神逸 文人趣味
  • 简介:摘要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瞩目。其别具一格的文化史观,独特的中国史分期方式,尤其是论证中世与近世分期的唐宋变革论,百年来在史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和诸多争议。本文从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中国史通论》入手,概括了内藤的中国史分期理论和唐宋变革论,认为内藤的唐宋变革论在思想和行文上有着鲜明的特色。

  • 标签: 唐宋变革,文化史观,中古贵族,内藤湖南
  • 简介:摘要本文在简略描述柳的特性,柳意象的基本情况基础上,对唐宋诗词里的柳意象大量出现的原因及其类型进行了深入探究。最后,着重分析了唐宋作家在描写柳意象时所运用的主要手法。

  • 标签:
  • 简介:唐宋时期,随着寺院经济的膨胀式发展,政府对其进行了长期的世俗化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寺院经济特权逐步被取消,尤其是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最终废除租庸调制,开始推行两税法。两税法取消了寺院和僧尼个人田产免税的特权,这一制度性的变革直接给占有大量土地的寺院增添庞大的税收负担,而日渐名目繁多的税收也加速了寺院经济的衰落。

  • 标签: 变迁初探 唐宋时期 寺院税收
  • 简介:<正>《金瓶梅》与道教之密切关系,是《金》学研究中的一大专题。鲁迅先生首发其端,作了开拓性的论述。拙作《关于鲁迅的〈金瓶梅〉论》中,曾立专节加以考证及补论,那是八五年的旧作;现据86年后新发现的一些问题,就三个问题再作考证与论述。

  • 标签: 道教经典 印度和尚 佛教 道士 西域 房中术
  • 简介:豫西北唐宋时期谓怀州,此域民间演剧氛围厚重,从唐《踏摇娘》、宋《祈雨歌舞》之歌舞戏到戏剧文物所载宋代民间傀儡戏搬演再至戏曲砖雕所现脚色齐全的杂剧装扮,皆说明此域唐宋民间演剧的多样性和普遍性。这些史料和文物可补此域唐宋民间演剧史料阙如之憾,同时亦为考察和研究此域民间民俗等文化提供注释。

  • 标签: 豫西北 唐宋时期 戏剧史料
  • 简介:<正>在纵横数千年的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中,原始先民发现茶叶的强身健体功能并逐渐发展其烹煮煎熬的饮用手段,只不过是停留在满足口腹欲望的生活必需品的阶段,直到后来历代不计其数的文人们参与到饮茶活动中后,才逐渐促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茶文化。隽永的茶味,甘美的泉水,高雅的茶客,幽静的环境等与饮茶有关的高尚意象与意境,吸引着文人雅士们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饮茶这一生活艺术活动中来,茶的文化意蕴与精神象征意义逐渐地被

  • 标签: 文人士大夫 中国茶文化 茶诗 文人雅士 象征意义 文化经典
  • 简介:摘要李商隐作为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词创作对于唐宋婉约词的兴起和定型有着无法忽视的影响。他的诗歌在很多方面都与唐宋婉约词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李商隐诗歌和唐宋婉约词的关系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唐宋婉约词的独特品质的由来。

  • 标签: 李商隐诗歌 唐宋 婉约词 关系
  • 简介:道观是道教活动的场所。道士修炼之所,包括观、府、宫、庙等。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他们信仰道教,自愿接受教义和戒律。他们是道教文化的传播者,又以各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方式,布道传教,为其宗教信仰尽职尽责。修道的方法很多,要求"清净无为""离境坐忘""安静自然"。道教是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汉朝末年创立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它与中华文化紧密相连.沃

  • 标签: 道教文化 道观 对联 德阳 宗教信仰 道教活动
  • 简介:基于互联网技术形成的“虚拟教会”使道教传播超越了种族、土地、权力等因素,为教义的传布、道教仪式的举行以及教徒的精神交流提供了新的话语空间,建构了信徒群体认同的新路径。与此同时,互联网作为公共领域又成为道教与其他教派相互对话的场域,以及再现不同教义的布告牌,这些信徒由此拥有大量解读和选择信仰的自由。“虚拟教会”不仅将个人和群体连结成一体,也使信徒的群体认同呈现出异于传统道教的特点,信徒们彼此之间的社会网络也更加复杂,并处于持续的分化、聚合过程中。在此语境中,道教不断边界淡化,道教本身及信徒都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本文主要针对江西地区的历史人文环境,对当地的道教文化网络传播进行研究。

  • 标签: 江西 道教文化 网络传播
  • 简介:以叙事来抒情,是唐宋词在表达上的一大特点,其中场景叙事是唐宋词运用最为普遍的叙事手段。唐宋词在追求情景交融审美理想的同时,注重写"眼前真景"并擅于刻画具体的生活情景,显示出对"事"的依赖。唐五代词树立了词体场景叙事的典范,两宋慢词继续深化、拓展,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叙事特征。场景叙事是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抒情文体在表达上形成其内在韵律的主要因素之一,显示出诗与词在表达上的微妙差异,也是词与曲在艺术传达上的近似之处,体现出唐宋词处于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之间的过渡性文体特征。

  • 标签: 唐宋词 场景叙事 抒情文学 叙事文学 文体意义
  • 简介:唐宋“雅词”从其文化内涵来看,可以分成隐士、文士、豪士、儒士四种范型:“隐士型雅词”体现的是释道为主的隐士文化精神;“文士型雅词”以娱宾遣兴为创作目的,注重修辞技巧和个人情怀的抒发,反映了文入的特点;“豪士型雅词”表现作者的进取意志、事功愿望,风格豪放;“儒士型雅词”则深受儒家诗教观念的影响,追求“雅正”,提倡“中和”之美。

  • 标签: 雅词 隐士 文士 豪士 儒士
  • 简介:<正>一、引言邓志谟是作为三种道教小说的作者而名世的,但其详细生平却几无所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三九称其为饶安人。孙楷第曰:“志谟字景南,号竹溪散人(一作竹溪散生),亦号百拙生。所著书多自署饶安人,今不详为何地(疑江西饶州府安仁县)。尝游闽,为建阳余氏塾师,故所著书多为余氏刊行”。(《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余氏即余泗泉,其在建阳有书肆萃庆堂。邓志谟的三种道教小说,皆是于明万历年间由萃庆堂刊行的。此外,他所编著的书中较为知名的,尚有如下几种:《古事苑》(内府藏本,《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九)、《一握坤舆》(十三卷)、《新刻洒洒篇》(六卷)、《丽藻》(八

  • 标签: 道教 中国通俗小说 吕洞宾 邓志谟 明万历 净明道
  • 简介: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境内。为著名的道教圣地,道教真武大帝的道场。唐代社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将其列入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

  • 标签: 道教圣地 洞天福地 武当山 丹江口 十堰市 湖北省
  • 简介:最近见到一本奇书《集版本大成之红楼梦》(文化子汇校,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版)。说它是奇书,是因为号称“汇校”,全书却没有一条校记!这位文化子先生自己不写校记不说,还对别人的校记痛加批评,一笔抹杀:“以红研所的权威新校本为例,版本中每回都有连篇累牍的异文异字,而那些权威专家只是出了几条最简单的校记。

  • 标签: 校记 汉晋 子汇 庚辰本 妙玉 《石头记》
  • 简介:杜鹃是儒家的文化鸟,关于它的三个传说——杜宇化鹃、杜鹃啼血和"不如归去"的啼鸣,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达成的文化共识。鹃声在唐宋词中有特别表现:淡化了诗文中恶禽的象征意义和冤禽怨鸟的政治内涵,而单纯地表现伤春及归家、归隐之情。鹃声中蕴含了丰富的地域文化、悲剧文化,及儒家进取精神和隐逸情怀。

  • 标签: 唐宋词 鹃声 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