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四十岁生日是邢志平陪我一起过的。我们俩的生日相差无几,几乎可以算作是同一天。这样也可以说成是我陪他过的生日。四十一岁的生日,还是我们俩一起过的。今年我四十二了,邢志平却再也不能和我一起喝杯酒,继续接着往下长。他死了。

  • 标签: 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所有路的尽头》
  • 简介:在荆州和重庆我们会同时想念一座城市用全部的牵挂和大部分的力气想念马德堡想念来自德意志温暖的陌生和遥远的熟悉因为一个人,马德堡很近近得就在荆州和重庆的隔壁近得甚至不需要乘车坐船就抬脚可到,触手可及于是从荆州到重庆或者从重庆到荆州都必须在马德堡中转或者经停一座外国的城市,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把两座中国的城市联系紧密。

  • 标签: 重庆 荆州 德意志 城市
  • 简介:<正>有那么一天,我和一个人说起《革命之路》,之前她的心情还挺不错的,天也那么蓝,可忽然就变了,她问我——你,确定你也喜欢吗?我说是啊。于是我就看到了一种质问,这种质问是从她的眼睛里面迸发出来的,那么愤怒,那么失望,还有忧伤,就像我亵渎了那个电影,就像萨姆门德斯,莱昂那多,温斯莱特,包括我,我们的存在都是在证明着一件事情,证明这是一部属于她——只属于她一个人的电影。这件事终止

  • 标签: 门德斯 她的眼睛 莱昂 斯莱特 相信自己 感情纠葛
  • 简介:1每次遇到一个大人,都会同时遇到一大堆问题。“你叫什么?”“为什么叫湾花原?”“你几岁?”我叫湾花原,我不懂大人为什么连这么明白的问题还要问。湾花原当然叫湾花原,为什么还要问为什么?再说了,要问也该去问爸爸妈妈,是他们决定的,又不是我。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狷者和狂者一样追求文学风格与人格的统一。姜夔是一个典型的狷者,几乎具备了狷者各方面的特点。他洁身自好、恬淡寡欲,孤僻阴郁,又洒脱不羁,其词也相应地呈现出清空的特点:"清"表现为意象洁净、素淡、清冷;"空"则更表现为意象疏朗,描写空灵蕴藉,不留滞于物,其词可以说达到了清空的极致。他锐感深情,于旧日情人,于个人身世、于国家时世始终不能忘怀,情怀怨抑;表达现实感受,往往流露出无限低回骚怨的情绪;而离别和漂泊的骚怨情绪时而从心底喷涌而出,其怨情相当强烈,是一种不同于辛弃疾等狂者的清怨。姜夔多才多艺,耽于书卷翰墨,志趣高雅,他不写应景应酬、歌功颂德之类的泛泛之作,既不追求奇险,也不流于率易,很少用僻典,能熟事虚用,表情没有半点粗气,曲折深远,引人遐思。此雅是一种狷士应有的清雅,堪称雅的极致。姜夔词风亦以清刚为人所称,此种风格固然与他对江西诗派的接受有关,但也可说是其狷士气骨的体现。

  • 标签: 清空 清怨 清雅 清刚
  • 简介:我的书法老师赵俊奇先生,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河北书坛崛起的中青年书法家之一,他出道甚早,成名已久,却在中国书法界旗幡招展空前繁荣时激流勇退。幽居冀中深泽一隅,默默打造着自己的书法艺术,兀自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其书风高古雄逸,耿介拔俗,戛戛独造。人书合一。

  • 标签: 青年书法家 成一 八十年代 中国书法 书法艺术 精神世界
  • 简介:一谈到对经典的引用,我们很自然想起20世纪英美现代主义代表诗人T.S.艾略特,在他的代表作《荒原》中,艾略特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这首十九页四百三十三行的诗,引用了三十五位作家和诗人的作品以及《圣经》和流行歌曲,并使用了六种外文,这使得《荒原》看上去就像是用大量引文构成的蒙太奇组合,也使得艾略特在人们心目中成了一位广征博引、用引语写作的诗人。反感者认为他“掉书袋”、“卖弄”,而欣赏者则认为,引用过去时代的文本,可以作为对现实的对照。瑞恰慈在他的《T.S.艾略特的诗歌》一文中,也从艺术表现的角度肯定了这种引语写作策略,他认为:“艾略特先生笔下的典故是追求凝练的一个技巧手法。《荒原》在内容上相当于一首史诗。倘若不用这个手法,就需要12卷的篇幅。”[1]的确,关于诗的长度,艾略特和爱伦·坡的观点相同,他认为一首诗的长度,应以令人一次坐下即能读完最为理想,因为这样才能使人读过之后,

  • 标签: 《麦田里的守望者》 T S 艾略特 塞林格 解读
  • 简介:洪炳文是近代杰出爱国剧作家。他的《电球游》传奇开创了我国科幻剧的先河。洪炳文的剧作鲜明地体现了传奇杂剧在近代特定背景下的时代新变:传奇杂剧体式走向融合。剧作多“案头之曲”.借助新式道具表现新内容及外来语科技语入传奇等诸多内容。

  • 标签: 洪炳文《电球游》科幻剧 爱国情怀 创作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