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卡尔·施皮特勒(1845-1924),瑞士诗人、小说家,HI生于瑞士的里斯塔尔一高级政府官吏家庭,在伯尔尼度过童年。先后任牧师、教师、记者、编辑、专业写作。1879年完成神话史诗《普罗米修斯和埃庇米修斯》。1905年完成史诗式作品《奥林匹亚的春天》,他采用仿古语言、象征性寓意手法和辛辣的讽刺表达自己的思想.

  • 标签: 皮特 卡尔 普罗米修斯 专业写作 神话史诗 奥林匹亚
  • 简介:二年级(1)班的黄小,无论干什么都特别慢:写字慢、走路慢、吃饭慢,就连说一句话,也要想半天,急得别人直冒汗,人送外号"奥特慢"。一天,一封紧急电报飘到了他眼前,还飞来一张魔毯,卷着一柄长剑。电报说:怪兽要袭击地球上的发电站,上帝请黄小去救援!

  • 标签: 奥特曼
  • 简介:正一"你那个同学的哥自杀了。"电话那头很热闹,范所长的口气像是新闻发言人。"哪个同学?"雷小其实已经知道所长指的是庞亮,但她不敢相信。严格来讲,是不愿相信。"你还有哪个同学我认识?"挂电话之前,范所长又福利性地丢给她两个字,"跳楼。"

  • 标签: 雷小曼翅膀
  • 简介:<正>凯瑟琳·斯菲尔德(KatherineMansfield,1888-1923)是20世纪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一位坚强独立的女性主义先驱。[1]虽然她从未发表过任何女性主义理论,但她的内心却向往两性和谐统一的美好未来。她将自身个性和经历在小说中充分扩张,深刻细腻地描绘了当时女性的生

  • 标签: 曼斯菲尔德 女性主义 男权意识 性的自由 短篇小说家 童年往事
  • 简介:“朝向发光的羚羊”——杰·卓根布鲁特诗歌朗诵酒会,9月17日下午约6时许,于比利时驻上海总领事馆草坪举行。与会者上海诗人陈东东、刘漫流、古冈、肖水、王晟、郭雯琼、李天靖,台湾诗人罗青,浙江诗人潘维,以及女诗人、评论家张瑞箫,翻译家黄福海,学者顾瑞荣,音乐人徐一叶等三十余人。

  • 标签: 诗歌朗诵 酒会 台湾诗人 领事馆 比利时 女诗人
  • 简介:瑞士剧作家弗里施的《毕德和纵火犯》是一部寓意剧,剧中运用对比、重复、讽刺、暗示、间离等手法,讲述了奸商毕德先生由于自身的纵容、自欺欺人而导致灾难发生的故事。

  • 标签: 寓意剧 对比 重复 讽刺 暗示 间离手法
  • 简介:德拉古·久尔吉(DragomdnGyorgy)是中东欧文坛具有代表性的“70后”,1973年9月10日出生于罗马尼亚境的特尔古穆列什市。历史上,德拉古的家乡隶属匈牙利王国领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1920年签署的《特里亚农条约》被割让给罗马尼亚,德拉古的祖籍是匈牙利族,他的母语是匈牙利语,尽管在齐奥塞斯库统治时期,罗马尼亚当局在匈族区强行推广罗马尼亚语,但当地人始终不放弃自己的母语。1988年,东欧剧变前夕,德拉古随家人逃亡到匈牙利,当时他只有15岁。

  • 标签: 匈牙利 小说家 年轻人 罗马尼亚语 第一次世界大战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