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写作是你对过去发生的人与事物记忆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只是一种记忆,或记忆的记录。应该说,它已成为写作的传说。除此之外写作还有一种记忆,那是在写作中由词语、形象,意境激活了的记忆。那是瞬时记忆,也是一种思维状态,这种正在进行的记忆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它包括编录记忆发生的方法。写作永远是一种坚持。

  • 标签: 散文 随笔 当代
  • 简介:<正>不存在没有立场的写作,凡写作必有立场。立场首先是写作的出发点,然后变成了写作的趋向和深度,以及对写作进行评价的一个尺度。对文学的判断历来包含着对写作立场的判断,20世纪以来的文学之争,说到底其实暗含着写作的两个看似对峙的立场,也即文

  • 标签: 写作立场 作家 文学立场 文学性 当代诗歌 社会学
  • 简介:  写作需要阅历,这是不争的常识.但是写作需要什么样的阅历呢?  任何一个作家的写作都和他的生活阅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曹雪芹的大观园、沈从文的湘西、老舍的茶馆、钱钟书的大学,几乎所有的文学著作都浸透着作者的人生体验,留下了他们灼生活印迹.  ……

  • 标签: 写作阅历
  • 简介:我十多年没动笔写小说了,也基本没发表小说,除了2001年在《中国作家》发的《五十年谋杀》,那是十多年前写了半截撂下的一个中篇。这十多年我干什么去了?很简单,两个字:生存。想着先把生存的问题搞好,回过头来再写小说。结果十多年过去了,生存的问题还是没搞好,小说也给耽误了。回头反思自己,生存问题没搞好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大概是老忘不掉自己是一个作

  • 标签: 小说写作 五十年 中国作家 现实生活 生存问题 价值体系
  • 简介:一一部作品写给什么人看,就决定了这部作品的价值.写作有时就像演戏,演戏时戏子一面作戏,一面会琢磨下面观众的反应,观众是些什么人,什么教育背景,什么趣味,反应是冷淡,还是热烈,或者太过热烈,都会直接影响台上戏子的发挥.大都市的交响乐团如果到县镇上演出,演员的注意力是会分散的,因为老担心会被无端响起的掌声打断,这当然不能怪谁,这里有一个相互习惯的问题.

  • 标签: 写作自由 自由谈
  • 简介:因为血缘的关系.对宁波文学界一向较为留心,尤其是诗歌圈子里的动静,大致知道一些。因此,戎道者的诗,可以说去年夏天他刚露面时就读到了。最初的印象,颇似怀揣鼓鼓的钱包,一时找不到投资渠道的那种感觉。或

  • 标签: 写作 诗歌史 印象 属于 自然 金庸小说
  • 简介:1.我们所寻找的,必然也在寻找我们。我们所逃避的,必然也在逃避我们。既然已经开始祷告,我们必然就要为所祷告的吃苦受累。那藏匿着的隐蔽事物,由于过于隐蔽,因此在我们谋求它的过程中,必然要备受其苦。这就是古老的命运的功课——除了通过苦难,我们将无从达成。

  • 标签: 写作 生命 自然美 必然性 信念 不可能
  • 简介:我对生活的兴趣始于最近几年.在此之前,"生活"大略只是一个名词,信口说来却无关痛痒.那时候,我们似乎更愿意谈论"生命"之类的话题,热血,高迈,目光充血,后脑勺发热……总之,凡是与"死亡"这个词根有关的东西都能够引起我们浓厚的兴趣:无休止的争论,迷狂般的写作,在贫贱幽暗的小酒馆里高声朗诵赞美月亮的诗句.即便是今天,当我微闭双眼,仍然可以隐约听见青春的喧嚣和呕吐声.我得老实承认,这没有什么不好.问题是,总有一天我们必须加倍老实地呵护着各自的肉体返回来,回到生活的现场中,而此刻,"生活"便成了一个动词,它可能是世界上最慢的一个词语,真是"比慢还慢"啊.

  • 标签: 始于生活 生活写作
  • 简介:50年代,以詹姆斯·邦德007为主角的系列间谍小说,轰动西文文坛。尤其约翰·肯尼迪当上美国总统后说了一句:"我很喜欢看邦德。"这套书身价百倍。小说搬上银幕,007在文坛和影坛风光了40年。最近一部新片推出,这位英国间谍又红火了一阵,伦敦《每日电讯》随即发表弗莱明死前两年(1962)写的一篇文章,叫《我怎样写我的畅销书——写好007的秘诀》。据弗莱明说,一个人决定当作家以后,还必须在这个大前提下作出另一个决定:你写作是为了荣誉,还是为了乐趣和金钱。他毫不讳言地说自己写作是为了乐趣和金钱。他还认为惊险小说虽然算不上高雅文学,但是也可以要求自己把它写得精彩动人以外,还让人家读来像一部文学作品。文学史上不乏这样高明的先例。比如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他的文学作品如同侦探小说一样引人入胜;达希尔·哈曼特(1894-1961),本人当过9年侦探,写的书很

  • 标签: 埃德加·爱伦·坡 文学作品 写作 弗莱 畅销书 惊险小说
  • 简介:"作家"这一职业我始终认为是出于心灵之需而非为稻粱谋的,是被历史或公众普遍认可而非自封或某几个评论家"册封"的,是内心独立先锋而非以外表的怪异时髦为标榜的."作家"是像福楼拜、卡夫卡、曹雪芹那样为历史这如喜马拉雅山一样的巨人所默默追认的,在被追认之前,他们在大街上的行走和所有人一样衣饰无华,行色匆匆.他们的生存和所有人的生存一样,悲哀或欣喜,富裕或窘迫,困顿与虚无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他们的光顾.他们只是在死后多年才成为无数追随者心目中的图腾.

  • 标签: 写作者生存
  • 简介:  诗写得有多少说头,尤其在艺术上有多少说头,我以为是一个形而上的思维问题,而决不是一个"技巧"问题,应该在诗艺中将这个词删除掉,因为这个词儿不知使多少人误入歧途.诗写得有说头,说明你的诗中所包含的思维中蕴含着人的复杂的情感、复杂的思想、复杂的精神.人在复杂的世界中生存,常常丧失那种能使人高尚起来的精神,所以,我坚持在人世中,在诗艺中,顽固不化地寻找并坚持的人格精神.我知道这种固执的坚持是属于非诗的理想,而我宁可坚持这样做--我相信这个世界是有那种珍贵的精神的,它像诚实的眼睛一样,呼唤着人们:望着我!望着我的眼睛!谁敢于去望?只有那些抱定了毕生要为铸就人类的人格精神而奋斗的人,才有可能在极其孤寂冷寞的世界--挥动拳头,自己对自己说::"没事儿,走."……

  • 标签:
  • 简介: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很小的时候我就对某些事物的有关形式一类的东西情有独钟.小辫子的扎法,小手绢的花样,室内杂物的摆放,总要用尽小小心计,把自身丁点小的天地弄出个标新立异来,满足一颗不安分的心.这种天性自然过早地表现在对词汇的敏感和对话语形式的在意.

  • 标签:
  • 简介:文坛正在进行关于"私人化写作"(又称"个人化写作"、"私小说"等)的讨论。无疑,这是90年代文坛上出现的一个现象,也是一种新的、中国的读者与批评家都十分陌生的写作方式。在这个意义上它之成为人们议论、评价的对象是毫不奇怪的。我个人的初步看法是,私人化写作不仅表明在原来一统天下的代言式写作中,分化出了一种私人化的(即非代言式

  • 标签: 私人化写作 私人经验 写作方式 私人性 代表作家 写作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