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标签: 辛弃疾 《恐美人之迟暮 伤灵修之数化》 《愁思百结 莫之能解》
  • 简介: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有四部传世悲剧改写自欧里庇得斯,学界一般认为欧里庇得斯对拉的影响远甚于其他古希腊作者。但事实上,拉在创作前期将索福克勒斯奉为最佳悲剧诗人典范,即便改写欧里庇得斯也有意否认其影响。自《伊菲革涅亚》起,拉转而公开自封为欧里庇得斯的当世唯一传人。拉参考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亦相应地从单纯的文艺理论借鉴转为沉思戏剧教化问题。拉与古希腊悲剧传统的渊源微妙复杂,与路易十四年代文坛论辩有着深刻内在关联。

  • 标签: 拉辛 索福克勒斯 欧里庇得斯 《诗学》
  • 简介:辛弃疾生于宋辽对峙时期的北方金国,深受齐鲁之地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将民族危亡收复北方视为己任,为此投归南宋,积极奔走于抗金前线。然而,南宋朝廷的懦弱偷安,一腔爱国热情无法施展,辛弃疾便将其熔铸在词作之中。本文论述了辛弃疾青年时期受到北方地域文化的熏染形成了豪放的性格,以及南归后又在南方老庄思想的影响下,为自己不平静的心灵找到了暂时安慰的场所,由此形成了词“雄奇刚健与深婉雅丽”的风格。

  • 标签: 辛弃疾 词作 南北文化 风格
  • 简介:民国时期的《印度艳记》记录了作者对印度社会的观察,也大量参考了英国作家费纳摩尔(JohnFinnemore)的《印度一瞥》及《印度家庭生活》的内容,并与二者形成鲜明的互文关系。《印度艳记》在所记述内容上虽然与后者大同小异,但在对印度的态度上却多有不同。其对印度的态度是复杂矛盾的,表现出在西方现代文明与东方传统文化之间的艰难抉择和矛盾的立场,在当时的中国是具有普遍性的。

  • 标签: 印度游记 《印度艳异记》 民国时期
  • 简介:艾萨克·巴什维斯·格创作中的宗教思想已经引起国际文学批评界的关注.然而,大多数评论者主要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试图通过对格创作文本和思想的分析,归纳出其创作中反映出的宗教思想的主旋律.本文则力图从格创作和思想中反映出的宗教思想的不同侧面,来揭示其宗教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探索这些复杂思想形成的过程,努力展示一个充满自我矛盾,甚至常常自我否定的格,一个既信奉上帝又怀疑上帝的格.

  • 标签: 辛格 宗教思想 美国犹太文学
  • 简介:元人乔吉在谈及诗词的章法时曾说:"作乐府亦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这里所说的"凤头"就是强调诗词创作要有一个好的开端。词的起调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造势,开门见山,直陈其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是也;2.造境:由写景入手,创造一个符合主题的环境,由景生情,表达主题,欧阳修《踏莎行》"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

  • 标签: 辛词 辛弃疾 设问 诗词创作 欧阳修 表达
  • 简介:本文融叙事学视角与空间批评理论为一体,一方面借鉴列斐伏尔的空间批评理论视角对刘易斯小说的叙事空间进行了文学界定与分类,将其划分为“地理景观空间”(物质层面)、“个体心理空间”(心理层面)、“社会性别空间”(社会层面)三个维度,另一方面从叙事视角出发分别研究叙事与作家的文化情感、人物的心理特征和美国社会的性别机制三个主题方面的关系,旨在探讨刘易斯小说的空间化叙事特征,步步深入地揭示“空间”概念在刘易斯小说中所呈现的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层的思想内涵.

  • 标签: 辛克莱·刘易斯 叙事 空间 地理景观
  • 简介:《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经典名篇,历来研究者对它有着超乎寻常的解读热情,魅力非凡。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故事内涵仍未阐释到位,尚可再论。蒲松龄在小说中两次用到"黠"字:一处是婴宁用以形容丫鬟小荣"是亦狐,最黠";另一处是作者用以点评婴宁"其黠孰甚焉",足见此字甚得蒲氏之心。以本文之见,最黠者并非小荣、婴宁等美狐,而是作家本人!蒲松龄小说创作上的灵心慧性,在《婴宁》篇中施展得酣畅淋漓。

  • 标签: 《婴宁》 《聊斋志异》 小说创作 经典名篇 研究成果 蒲松龄
  • 简介:《三笔谈》是清代许元仲所著的一部笔记小说,深受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的影响。它是一个久历官场、由师爷而至宫的能吏所记载的奇闻掌故。全书共有81篇,依据题材内容,将故事类型分为五类,同时与《阅微草堂笔记》进行比较。本书对于研究清代宫僚制度、经济状况、社会生活及西南地区的风俗民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笔记小说 故事类型 思想意义
  • 简介:本文拟从媒介的角度考察意义重大的欧洲近代早期,探究当时媒介的并存及其对“者”知识的传播,尤其是新出现的印刷媒介所起的作用。15世纪印刷术的兴起促成了当时的媒介转换,而在这一新旧媒介交替、并存的时期,新世界的形象被多种媒介共同建构和传播,其中,新兴的印刷媒介地位渐趋重要。统·化、标准化的印刷媒介在向公众传达有关新世界这一“者”的知识时,往往包含有特定的视角和立场,本文将着重探讨印刷媒介的建构机制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 标签: 欧洲近代早期 媒介 “异者”建构 欧洲中心主义
  • 简介:格的《羽毛皇冠小说集》(ACrownofFeathersandOtherStories)①收集了24篇短篇小说,其中写得比较精彩的大多是对精神世界的透视。对充满着超自然力的神秘世界,格不是抱有怀疑态度就是加以讥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真理的虚无与幻...

  • 标签: 犹太教 幽灵 基督教 语言符号系统 羽毛 符号象征
  • 简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叶芝叙事诗的研究一直被忽略,甚至有学者认为像《乌漫游记》这样早期的诗作更是无足轻重。其实不然,叶芝在《乌漫游记》中就已经有意识地探讨诗歌形式的变革如何更好地呈现主题,通过"失效"的价值主体对话和并置不同的价值主体叙事,叶芝借表达自身艺术身份的焦虑进一步阐述了对如何表达爱尔兰民族身份的焦虑。

  • 标签: 叶芝 《乌辛漫游记》 对话形式 身份焦虑
  • 简介:崇左建市以来,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始终坚持特色立城、特色建城、特色兴城的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做好“两篇大文章”、打好“四大攻坚战”的战略任务,大力发扬“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实干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良好作风和“钉钉子”的精神状态,加快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 标签: 崇左市 城镇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发展 精神状态 建设系统 城市建设
  • 简介:本文以声音和语气为线索,对笛三个阶段的创作进行了纵向的考察,以此窥测诗人的自我意识和抒情策略。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抒情的"我",到后期自我质询的"我",再到20世纪40年代意识到"我们"的声音,笛的变化既和诗艺的成熟、诗风的转换有关,也无不关涉着外在的时代和社会。

  • 标签: 辛笛 声音 语气 抒情策略
  • 简介:“这届大会更牛了!”这是许多藏家对2010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的赞叹。在他们看来,这次大会和2008年举办的首届大会比,不仅增加了收藏家展览,而且从世界各地赶来的收藏家层次更高、代表性更广泛,许多世界级的代表人物都前来参加。

  • 标签: 收藏家 世界级 收藏市场 华人 中国 折射
  • 简介:"同化"是格作品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主题.身为犹太人的格在其多部小说中,反复探讨了作为被迫害的犹太人与其他民族"同化"的可能性及其表现模式.他承认"同化"是一种双向互动性行为,即一个民族在"同化"另一个民族时,也受其所"同化"民族的影响.但是由于格始终是一位反对各种形式"同化"的犹太作家,所以他对"同化"的最终看法是:犹太人不可能被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所"同化",尽管有时候他们非常希望能成为主流社会中的一员;同时身为少数民族的犹太人也不可能彻底接受异教徒的"同化".

  • 标签: 辛格 美国 犹太人 “同化”主题 艺术风格
  • 简介:<正>克雷洛夫一生写了二百零五篇寓言。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寓意深刻,反映了作家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刻的民主思想。他站在现实主义的立场上,在作品里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人生的坎坷,诉说了普通人的疾苦,也嘲讽了专制统治者的凶残。由于他的寓言风格的独创性和描绘生活的真实性,又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达到寓言创作的新高峰,所以别林斯基评论说:“克雷洛夫创造了俄罗斯的寓言。”

  • 标签: 克雷洛夫 寓言作家 现实主义 民族特色 民主思想 作品
  • 简介:鲁迅在作品《野草》中,多处运用丰富的色彩搭配意象来表达独特的生命情怀和人生感受,在《好的故事》中,鲁迅以和谐的色彩配合营造了神往中的美的意境,而在《死火》中则以冲突性的对比色彩形成奇诡的景来表达痛苦、激越的现实生命感受,对比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色彩搭配意象,能更真切地理解鲁迅的精神世界和生命哲学。

  • 标签: 《野草》 色彩搭配 意象
  • 简介:<正>清词号称中兴,除了词作之外,词学批评文献也很丰富,但是迄今没有一部完整展示这方面内容的资料汇编。在参与编纂《全清词》的过程中,南京大学文学院冯乾副教授即用功于此,汇集了有清一代的词集序跋等资料多达3000余篇,编为此书,堪称清人论词的一大文献渊薮。全书所收序跋,包括清词别

  • 标签: 凤凰出版社 词学批评 论词 词集 资料汇编 南京大学
  • 简介: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专门吟咏幼女(含少女)的诗作数量不多,但这类诗作大都写得富有诗趣,颇具特色。西晋著名诗人左思的《娇女诗》可谓中国古代最早写少女情态的妙诗。此诗极尽铺陈之能事,着力描绘诗人的两个

  • 标签: 《幼女词》 施肩吾 毛铉 诗歌 表现手法 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