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俄罗斯有句谚语:“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谜底是语言。的确如此。语言极富粘性,它粘住词句,粘住思想,粘住气象万千的物质世界,也粘住幽微深邃的精神世界。因此,英语语言学中有语篇学,专门研究句子间的衔接和语篇的语义连贯。汉语有类似的章法学等。正如中外语言学者们普遍认为的那样,语言中词句决不是无意义地盲目堆砌,它们之间有某种“有形的网络”和“无形的网络”在粘连。但无论这个网络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它应该与语言的基本特征相吻合。语言首先是有声的,而且是有序的,传情达意的。它变化起伏,有韵律,有更多还原

  • 标签: 英语语言学 审美鉴赏 语篇衔接 美学效果 抽象名词 连接词
  • 简介:由日本勉诚社隆重推出的《白居易文学讲座》(全七卷,太田次男等编),是汇集日本汉学界白居易研究最新成果的专题丛书。本文译自第一卷《白居易的文学与人生》(1993年6月版)。文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弘阔视野与精锐识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撰者入矢义高(1910-),历任名古屋大学、京都大学教授及花园大学客座教授,是日本当代资深汉学家,著述甚丰。所著《虎居士语录》、《明代诗文》、《求道与悦乐》等书、监修《禅语辞典》,在本国乃至国际汉学界享有盛誉。

  • 标签: 文学与人生 汉学界 义高 口语词 大学客座教授 太田
  • 简介:抽象表现主义是二次大战之后在美国兴起的一种艺术流派,后来流传到欧洲。在二次大战期间,一些欧洲艺术家为了躲避战争,来到美国从事艺术活动。虽说他们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方法不同,但可以把他们的艺术创作领域分成两种艺术倾向。一种是行动派,

  • 标签: 抽象表现主义绘画 美国 艺术流派 艺术风格 行动派 色彩派
  • 简介:人们一般把的风格视作金斯伯格的诗歌风格.其实金斯伯格前期、中期和后期诗风变化很大.本文主要通过对其具有代表意义的长诗的分析,强调由于文化语境的不同,金诗在六、七十年代出现的演变.这种演变是更加理智、冷静的深层次的发展.文章同时说明,诗人历来注重语言策略,注重诗歌的社会功效.

  • 标签: 金斯伯格 语言策略 长诗 金诗 诗风 诗歌风格
  • 简介:<正>德国画家阿列克赛·亚夫伦斯基(AlexejJawlensky1864—1941)出生于俄国。1882年在莫斯科开始军事生涯,不久转入圣彼得堡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06年迁居慕尼黑,在安东·阿兹伯绘画学校继续学习艺术,并在该校与康定斯基相识。1909年成为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创始人之一,并同“青骑士”画家交往密切,1924年同康定斯基等人创办了“四青骑士社”。

  • 标签: 德国表现主义 几何形体 康定斯基 国画家 马蒂斯 专科学校
  • 简介:美国现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其书信体长篇小说《紫色》中运用发信人地址从无到有、写信人签名从无到有、男人姓名隐现或从Mr.一-到终有其名等空白变换艺术,隐喻女主人公茜莉从麻木、觉醒、抗争,到独立做人的心灵感受和生活历程,批判了社会两性关系有序形式中的不合理内容,展现了自尊自强的女性意识,张扬了平等独立的女权思想主题。

  • 标签: 空白 黑人 女权主义 《紫色》
  • 简介:诗人不是上帝,他无权支配万物。世界不是诗人手中的道具,任其随心所欲地摆弄。世界真实地存在着,充满奥秘,与人的精神产生各种各样的呼应。诗人只有通过自己的慧眼去发现这种呼应。所谓大诗人,便是发现万物最深层奥秘的诗人,把发现的奥秘最真实生动呈

  • 标签: 《西班牙舞女》 里尔克 诗歌 奥地利 象征主义 艺术风格
  • 简介:本文以奥地利当代作家彼得·汉特克六十年代后期发表的剧本《卡斯帕尔》为分析对象,探讨作者以语言为题材的构思技巧和表现艺术。通过对作品的主题、内容、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以及戏剧效果等方面的论述,力求突出作者在艺术创新方面的独到之处,并以此说明这部作品在当代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意义。

  • 标签: 彼得·汉特克 《卡斯帕尔》 表现艺术 戏剧 文学评论 语言
  • 简介:<正>在欧洲古典文学中,艺术大师们塑造过不少出色的吝啬鬼形象,如莫里哀笔下的阿尔巴贡,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老头和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等都名不虚传,但其中泼留希金形象的表现手法却别具一格。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极为深刻地概括了十九世纪上半期俄国地主阶级的本质特征,

  • 标签: 泼留希金 表现手法 果戈理 阿尔巴贡 农奴制度 莫里哀
  • 简介:《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语言极富活力和魔力,这主要源自它的对应性、通感性、音乐性、隐喻性和象征性。本文从文本入手,结合具体的语言实例,剖析了《肖像》语言的五大特征。

  • 标签: 《肖像》 对应性通感性音乐性 隐喻性 象征性
  • 简介:"同化"是辛格作品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主题.身为犹太人的辛格在其多部小说中,反复探讨了作为被迫害的犹太人与其他民族"同化"的可能性及其表现模式.他承认"同化"是一种双向互动性行为,即一个民族在"同化"另一个民族时,也受其所"同化"民族的影响.但是由于辛格始终是一位反对各种形式"同化"的犹太作家,所以他对"同化"的最终看法是:犹太人不可能被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所"同化",尽管有时候他们非常希望能成为主流社会中的一员;同时身为少数民族的犹太人也不可能彻底接受异教徒的"同化".

  • 标签: 辛格 美国 犹太人 “同化”主题 艺术风格
  • 简介:亨利·詹姆斯的小说是一部被忽略和误读的小说.本文研究小说的叙事话语及其对人物行为、心理的影响,探讨了直接话语、间接话语、自由间接话语在小说里出现的情况.通过解释这些话语与言语行为的关系,论文提出,读者读到的这些语言学意思上的话语实际上也是权力话语,反映了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强烈的欲望的冲突.作为现实主义小说,独特的语言特征使它超越了现实主义小说比较直接的再现形式,具备罗曼司文学和现代派文学的特点;简单地为小说贴上"现实主义"的标签是颇不足取的.

  • 标签: 语言 言语行为 欲望 权力话语 现实主义
  • 简介:<正>在西方二十世纪文学艺术中,对德国表现主义艺术之间的比较研究无疑是一个急待发掘的领域。二十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成为时代潮流,涉及各个艺术领域,特别是在戏剧和绘画方面掀起轩然大波,是德文学艺术的一大奇观。表现主义艺术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外部原因,如欧洲背景下的文化思想,文学传统等;内部原因,如德国乃至北欧日耳曼民族的文化特征,文学传统等。由于篇幅有限,本文着重论述戏剧和绘画所由产生的德国社会特征及文化背景,然后比较两者(戏剧和绘画)美学观的异同,进一步探讨它们所由产生的美学原因。

  • 标签: 美学观念 戏剧家 文化思想 文学传统 德国表现主义 新浪漫主义
  • 简介:语言作为的主题之一把作品中各个相互独立的故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相互映照的叙事整体.同时,小说借助改编、互文等手段,追溯和调拨华裔男性的语言传统,突显其语言能力,以语言勇士的形象消解主流话语对他们的文化消音,为确立华裔男性的美国文化属性打下基础.

  • 标签: 《中国佬》 华裔美国文学 文化属性 男性风格 语言传统 叙事结构
  • 简介:<正>一、圆周文体的拖延和模糊圆周句一般指包括期待成份,造成悬念,直至句末句意和结构才完整的句子。圆周文体用于指那些经常激发读者期待、有跌宕情节、悬念迭起的文体。《专使》中的句式、情节和人物刻画诸方面皆连续性地重现激发悬念之处。詹姆斯圆周句式中的期待因素是由他典型的延迟句中主要语法和语义成份的出现而引发。他时常使用扩展而多层次的插入成份来拖延呈现主句或主句的谓语动词,谓语动词的主语或宾语、以及所指人物的名字。有时他甚至把谓语动词、表语形容词或者主语后置于他的迂回曲折的圆周长句的最后一个词位。

  • 标签: 亨利·詹姆斯 人物刻画 文体 圆周句 名词化 表语形容词
  • 简介:加拿大华裔作家崔维新的凸现了加拿大华裔英语文学的重要特征:在语言上,它表现了移民语言从杂糅向规范英语的过渡.在内容上,它揭示了华人家史和族裔史上的隐秘故事,批判排华政策.在主题上,作品突出华人个体以推翻旧有的华人刻板形象,重书家史以解决身份困惑.

  • 标签: 《纸影:唐人街的童年》 加拿大 崔维 语言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