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认为,世纪初接受俄罗斯文学的特点是误读。误读既表现在对俄罗斯小说主题的现实性理解上,又表现在对文本的传统性归化上,误读与传统审美心态密不可分,但俄罗斯文学的原生形态在误读中仍被保存,它成为“五·四”时期充分认识俄罗斯文学精神内核的基础。

  • 标签: 世纪初 俄罗斯文学 接受 误读
  • 简介:朝鲜是最早输入儒家文化的国家,也是极其遵从儒家文化的国家。因此,朝鲜文人在接受与批评明代文学时也体现了鲜明的儒学化特色,具体表现为:以维护儒家政治统治、道德教化为最高标准,以能够美颂和适度讽刺者为优秀之作,更倾向于认同儒者的作品。这种儒学化特色符合传统儒家文学批评的主流,有利于朝鲜的文学批评向着儒学正统的方向发展,也有利于文人自我道德、社会道德的完善和政治的稳定。但是,这种儒学化的接受、批评标准也有负面影响,比如过分强调作品的教化、美颂作用而忽视了文学的艺术性,过高评价儒者的作品也使得朝鲜的部分文艺批评有失客观和公正。

  • 标签: 朝鲜文人 明代文学 接受 批评 儒学化特色
  • 简介:韩少功对米兰·昆德拉的文学翻译与文学接受由来已久,但他并非单向度地接受与传播,而是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对昆德拉的小说艺术进行了立足中国本土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具有典型的“原小说”特征,即跨文体写作、跨艺术写作和跨主题写作。韩少功最新的长篇小说《日夜书》即从这三个方面对昆德拉的“原小说”艺术进行了创造性的文学接受与转化。

  • 标签: 韩少功 昆德拉 原小说 文学接受 创造性转化
  • 简介:文学作品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姚斯《走向接受美学》,引自陈厚诚、王宁《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文学作品“像一部管弦乐谱”,这个比喻形象地阐发了文学接受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宋代 柳永 作品评论 《乐章集》
  • 简介:魁北克文学的历史并不长,约有一个半世纪。就在这一百五十年当中,它走过了曲折的路程,经历了复杂而急剧的变化,尤其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魁北克文学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被称为“沸腾文学”、“爆炸文学”,在世界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魁北克文学在中国尚鲜为人知,系统地译介和研究还很不够。今年四月,在南京召开的魁北克文学国际研讨会将有助于推动国内对魁北克文学的研究。我刊把中外学者的全部论文摘要刊登,为魁北克文学在我国的译介尽绵薄之力。

  • 标签: 魁北克文学 加拿大文学 法国文学 爆炸文学 国际研讨会 世界文坛
  • 简介:屈原的《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部诗歌作品,庾信的《哀江南赋》深受其影响。他们二者都具有史的性质,并且在语言词汇和修辞手法上表现出明显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 标签: 屈原 庾信 思想内容 形式技巧 接受
  • 简介:<正>西德出版的《法兰克福杂志》一九七九年第十期上刊登了维也纳大学讲师文德林·施密特·登格勒的一篇专论奥地利文学的文章,题目是《不变的情感》。关于奥地利文学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提法,一种是直接从语言的角度出发的,认为奥地利文学是德语文学的一部分,称其为“奥地利国的文学”(DieLiferaturaus(?)sferreich)。另一种提法是以奥地利文学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为出发点的,称奥地利文学是“奥地利的文学”(Die(?)sferreichischeLiferatur)。后一种提法为大多数奥地利作家所采用。

  • 标签: 民族文学 德语文学 现代作家 法兰克福 语言 角度
  • 简介:作为英美文学空间研究的一个前沿议题,文学地图蕴藏着引人入胜的集成性文化记忆和气象万千的学术意蕴。本文分别以“属+种差”的定义原则、类型学的异质标准、摹状词和历史因果指称命名学理论为基石,梳理文学地图的定义、类型和研究名称等三大本体话语,以管窥深藏其中的空间诗学奥秘。

  • 标签: 文学地图 本体研究 定义 类型 研究名称
  • 简介:卡尔维诺的文学创作是一台复杂的文学机器,他一生的工作是将与时代相关的科学、哲学、政治学的零件置入文学机器中,不断地磨合,不断地调试。《文学机器》是卡尔维诺一生文学创作和实验的心得体会。

  • 标签: 文学创作 机器 卡尔维诺 心得体会 政治学
  • 简介:自进入互联网时代,草根博客的兴起在我国掀起一股创作民主之风。本文通过研究近年来中国网络草根博客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追寻新传媒平台下的文学样式与传统文学的关系,即草根博客文学在传统文学基础上的发展转变和对文学本源的回归。在互联网的媒体时代中,文学出现了新的元素和发展,而新媒体文学形式必将与传统文学汇成一支,对文学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媒体文学 草根博客 传统文学 创新发展 本源回归
  • 简介:固于近代哲学主体性一认识论范式的理论视阈,对接受美学思想进行相对主义悖论性的自为式解释,必然因语境失察导致文本误读,将之视为读者一元论、相对主义和“审美乌托邦”。将接受美学思想还原到其本然自在的西方现代哲学主体间性范式的理论场域中,可以说明其经由现代解释学与现象学出场的理论路径及萁主体问性的本体论预设、对历史规定性与主体超越性的双向肯定与审美解放的理论旨趣,实现对接受美学思想的准确理解和合理评价。

  • 标签: 接受美学 主体间性 对话 审美解放
  • 简介:托尼·莫里森于20世纪80年代被译介到中国,从此这位非裔美国作家开始了在中国的"旅行",并逐步成为中国学界研究的"宠儿",有关她的评论和著述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一直呈上升趋势。本文拟全面梳理30多年来中国的莫里森研究,通过追踪横向、纵向的发展脉络,从译介出版、主题手法研究、理论探析和综述研究等方面梳理和分析中国学者对莫里森的批评与接受,认为中国莫里森研究既追随欧美研究步伐,也具有自己的特色,是与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语境密切相关的。

  • 标签: 托尼·莫里森 中国视角 批评接受
  • 简介:Womenwritersasananalyticalcategoryhassincethelate1990sgainedconsiderabletractioninthestudiesofpre-modernChineseliterature,withtranslations,anthologies,andthematicexplorationssurfacinganeweveryfewyearsineithermonographsoreditedvolumes.Referencetofeministliterarycriticismasananalyticalframework,however,isstillafairlyrecentdevelopment—thatis,untilRonaldEgan’sdefinitiveworkunderreviewhereonthemostwell-knownfemalepoetoftheentireChinesetradition,LiQingzhao李清照(1084-ca.1155).Notonlyisthis11-chapter,422-pagetreatmentofasinglewomanafirstinEnglishscholarship,Egan’stheoreticalstancealsomarksadeparturefromearlierworksthatplacetheirsubjectmattersinamorenativecontext.ThatalonemakesTheBurdenofFemaleTalentamustreadforallstudentsofChineseliterature.Moreover,throughoutthewholebookEganneverallowstheoreticaldiscussiontoovershadowhisfocusedanalysesofLiQingzhaoandthecircumstancesandchallengesshefacedasawomanwriter,thusretainingthedistinctiveappealofthebooktothemoretraditionalreadershipofSinology.Thisisnottodiscount,however,Egan’sconversancewithfeministcriticism;infact,his“substantialdebt”(p.8)toitisveryrecognizable,sincetheunderlyingapproachesarefullysubsumableundermuchofthepreoccupationsandassumptionsoffeministliterarytheory—and,consequently,susceptibletocritiquesofthetheoryingeneral.

  • 标签: 李清照 EITHER 接受史 this ENGLISH SINCE
  • 简介:<正>古老的亚洲文化和亚洲文学从地理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域;这三个区域又可以分别由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作为代表。由于地理位置、民族、宗教、语言等多方面的原因,斯里兰卡自古至今和印度保持着特别密切的关系。从广义而言,斯里兰卡文学

  • 标签: 斯里兰卡 本生故事 巴利语 民间故事 佛教文学 南印度
  • 简介:本文以法国作家布朗肖的文学思想为研究对象,围绕着沉默与声音这一对概念,深入分析了布朗肖对语言和文学的独特认识。作为当代法国文学界与思想界一位特立独行者,较之他的朋友勒维纳斯、德里达和福柯而言,生前相对默默无闻的布朗肖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布朗肖的文学思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正在对西方思想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 标签: 布朗肖 沉默 声音 文学理论
  • 简介:南宋著名词人张炎论词力倡雅正,标举清空,张炎词论的基本原则是雅正,他作词的理想境界,最高的美学追求则是“清空”。朱彝尊是清代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张炎的词学理论一脉相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们的理论却不尽橱同,朱彝尊在接受雅正说的同时,刻意回避清空说。

  • 标签: 张炎 朱彝尊 词学理论 词作 研究
  • 简介:唐诗中称引屈原及化用其辞赋文句意旨之作甚众,通过检索《全唐诗》等相关文献资料,对唐代诗歌的屈骚接受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可为我们提供一个多样化的新视角。藉此通道,本文意在考察比照中窥测唐代诗人接受屈骚的种种具体情状。

  • 标签: 唐诗 屈骚 接受 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