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史铁生名作《秋天怀念》在文体定位上存在着分歧,它在史铁生作品集中有一个从小说列到散文发展历程。本文通过详实资料证实了这部作品是一篇小说而非散文,并对这篇小说在史铁生文学创作中进行了简要定位。

  • 标签: 《秋天的怀念》 文体 小说
  • 简介:在《乔伊斯伦理解读》一书中,玛丽安·艾德以后结构主义现象学家列维纳斯伦理学为理论基础,融入女性主义伦理学,分析了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为芬尼根守灵》等作品中伦理困境。艾德强调读者在文本解读中作用,她认为乔伊斯作品叙事特征要求读者承担伦理责任,参与作品意义建构。该书出版为文学伦理批评提供了逻辑严谨、论证充分范本,也拓展了乔伊斯研究视野,具有不可替代开创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 标签: 玛丽安·艾德 詹姆斯·乔伊斯 伦理困境 责任 他异性
  • 简介:追求和谐恬淡内心世界,重返朴实率真的诗歌艺术,回到古典,回到天人合一雄浑境界,重新树立诗歌汉语言地位和尊严,重新让诗歌成为中国当代人精神信仰,是新世纪诗人们不约而同诗歌追求。

  • 标签: 诗歌 困顿 回归 和谐
  • 简介:本文从小说出版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创作过程出发,围绕《漂浮歌剧》主题展开讨论.笔者以为,国内外学术界一致认同虚无主义虽然是小说重要主题,但这并非表达了作者虚无和消极的人生观,因为作者本着对社会和历史负责任态度深入地探讨了世界根源问题、人生存终极意义问题,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 标签: 《漂浮的歌剧》 虚无主义 存在的本质
  • 简介:人类欲望膨胀和贪婪,对自然界生态过度开发和掠夺,让诗人们重新考量人和自然哲学定位。在拯救地球呼唤中,军旅作家李松涛以庞大体系,构建了独具一格的当代史诗典范。最近《诗刊》组织了“黄河诗人写黄河”,表达了诗歌对生态莫大关注。

  • 标签: 拯救自然 诗人 诗歌 和谐 黄河
  • 简介: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在其新作《生命层级》中,以对妻子悼念为主线,进行了对“爱”这一主题深层解读.巴恩斯一方面为爱描绘了从云端到地面再到墓穴之中这一空间路线图,消解了爱意义,另一方面又在哀悼和冥思之中重新确立了对爱信仰.爱注定是缺损、痛苦,但它却是我们唯一希望.哀悼在个人与个人之间、历史与个人之间、死亡与存在之间建立起意义纽带,证实了爱存在和价值.《生命层级》表现出巴恩斯深切的人文主义关怀和对终极意义探究和思考.

  • 标签: 朱利安·巴恩斯 《生命的层级》 哀悼
  • 简介: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金圣叹文学评点艺术是一个独特存在,影响深远又备受争议,本文从金圣叹文学评点与话语权力关系入手,分析其如何在矛盾思想下建构他文学批评理论体系。

  • 标签: 金圣叹 文学评点 话语权力
  • 简介:本文以法国作家布朗肖文学思想为研究对象,围绕着沉默与声音这一对概念,深入分析了布朗肖对语言和文学独特认识。作为当代法国文学界与思想界一位特立独行者,较之他朋友勒维纳斯、德里达和福柯而言,生前相对默默无闻布朗肖留下了大量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随着时间推移,布朗肖文学思想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并正在对西方思想产生着深刻影响。

  • 标签: 布朗肖 沉默 声音 文学理论
  • 简介:作为凯瑟"女性"而非"女权主义"边疆神话,《我安东妮亚》不仅再现了女性拓荒者在颠覆传统大男子主义西部话语同时又被其抑制边疆生活困境,还勾勒了一幅多元文化互融边疆图景。通过对《我安东妮亚》和特纳边疆学说对比阅读可以发现,凯瑟对特纳边疆话语采取了"违法占用",达成与美国其他历史、社会话语协商,从而参与到西部文化乃至美国文化建构过程。

  • 标签: 薇拉·凯瑟 《我的安东妮亚》 特纳 边疆学说 多元文化
  • 简介:取材于《圣经》《约瑟和他兄弟们》是一部宽泛意义上历史小说。托马斯·曼以当前思想和精神思考约瑟埃及行这个古老故事,用“拟古”和“历史悖谬”书写方式将埃及描写成一个既是地理上、历史上确定存在现实国家,又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虚构空间,这也正是历史小说持久不衰魅力所在。

  • 标签: 《约瑟和他的兄弟们》历史小说 拟古 历史悖谬 当前思想
  • 简介:自古诗歌伤春悲秋,寒秋气氛,孤凄寂寥游荡心头,纵使丰硕景象,昂扬之情,也难解萧瑟愁绪。郭小川于1975年创作《秋歌》也是如此。往昔诵其章,思其人,可见那雄浑而壮丽气势,高调战斗激情跃然纸上,仿佛是当年历史舞台上昂首赤膊勇士在孤独地吟啸。可今日再三读之,你还会有那种受到激励感动吗?更多是感悟诗人潜伏于这种激昂下矛盾而复杂心境。

  • 标签: 《秋歌》 郭小川 激昂 卑微 歌声 1975年
  • 简介:在童话小说集《仙草姑娘》后记中,戴潍娜说这是一本由“梦话”攒成小书。这是对其创作最好阐释。我们因此明白,她小说——我们甚至很难以确定文体来指认那些文字,“梦话”应该有固定文体吗?——何以呈现出如此独特气质。

  • 标签: 青春 小说集 梦话 文体 童话
  • 简介:1935年在鲁迅大力推荐下面世《生死场》即给当时文坛“一个不小新奇和惊动”,对第一次写长篇萧红来说,不啻为一种莫大鼓励,从这以后,她正式走向文坛,这部小说也奠定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地位,在其有限生命里为后世留下不多但都是不管文学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极高作品。从作品面世至今,对这部作品研究和论述已经很多,本文将从萧红自身经历、国族主义斗争、两性关系和“出走乡村”等方面对其进行解读,以期从新视角发现其艺术价值,对萧红作品有更深一步理解。

  • 标签: 萧红 国族主义 两性 出走乡村
  • 简介:维也纳以西森林,是维也纳一道风景线。无论哪个季节,徜徉森林间,都是美妙时光。举目四望,林木葱郁、曲径通幽,既可忘却凡尘,修养身心,亦可探古寻幽,纵身史海。古往今来,这片森林历经沧海桑田,目睹世间万象。有过战火纷飞,亦遭外族强占,如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所有的悲欢离合已是过眼烟云,它却依旧空灵自在、苍翠欲滴,山涧水不急、溪流自涓涓,更有群鸟争鸣、百兽齐唱!森林脚下,多瑙河平缓开阔,迤逦多姿,蜿蜒而行,河水随季节不同、光线强弱,折射出时而祖母绿,时而蓝宝石般潋滟波光。

  • 标签: 维也纳森林 举目四望 林津 葡萄品种 群鸟 咖啡文化
  • 简介:在近代书画家中,吴友如当数个例。这位新闻图画巨擘宗师,借助现代传媒便捷,将晚清社会剧烈变革与各阶层之众生相,加以描肖刻微、细摹工写,为后人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难得形象资料。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丹青妙手,尤其是他白描功夫,老成持重,炉火纯青,

  • 标签: 书画家 新闻图画 现代传媒 吴友如 社会剧 白描
  • 简介:我们说,这是你葬礼,但实际上不是。葬礼是为活人举办。詹妮和她兄弟姐妹将父亲骨灰装在猎枪子弹里射向落基山庄西边茫茫荒野。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柯希莫爬上了玉兰树。由于这棵树枝干密布,对于像我哥哥这样一个熟悉各种树木少年来说,行动起来极为方便,树枝承受住了他体重,虽然还不很粗壮,木质也很嫩。柯希莫鞋尖踢破了树皮。黑色树皮上裂开白色伤痕。由于风吹动树叶,叶片翻动,时而是暗绿色,时而碧油油。柯希莫被笼罩在叶子发出清新香气之中。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美国后现代作家多克托罗擅于运用“拼贴”手法展现后现代作品片段性、凌乱性、边缘性和分裂性特点.《皮男人》中,他通过视角和话语拼贴、历史事件拼贴、小说人物拼贴三个角度表达了对美国现代社会关注,揭示“被压制真实”,通过“事实降格”来揭露和抨击权力政治谎言,达到“去权威化”效果.多克托罗借助“拼贴”手法有意唤醒读者去了解和发现历史真相和社会现实,让读者意识到文本意义和历史真相都是社会性语境建构,是一种基于特定利益“谋划事实”.

  • 标签: 《皮男人》 拼贴 谎言 异化 去等级化 分裂
  • 简介:2010年龚古尔奖得主米歇尔·韦勒别克是法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大家,他作品标新立异,充斥着对西方消费社会挑衅和对人类普世价值敌视。性现象泛滥是作家文本里一大特色,书写中性赤裸大胆,超越了色情文学尺度。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角度,韦勒别克在创作里将重点从性冲动对象拉回到性冲动本身,在性行为书写本真状态里让淫秽和诗意并行不悖。人物由于年少时性心理创伤而拒绝成长,发展出病态心理表征。作者书写投射是性时代视野,在对后现代社会性解构中,竖起了科幻乌托邦旗帜。

  • 标签: 韦勒别克 解构 乌托邦
  • 简介:传统小说中图文关系是松散而和谐,删掉插图对阅读文本不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图一般都为文服务,它们意义所指也是明确;而后现代小说图文关系则是紧密而对抗,删掉插图,文本就无法正常阅读,图不是文傀儡,而要凸显自身意义和价值,图像与文字所指意义关系常常是解构性和不明确。这种由《项狄传》开创“语像写作”手法,在后现代小说中仍以文字叙事为主导,但图像在小说发展中逐渐展现出与文字相同地位,不再是小说中可有可无噱头。图像突破了媒介差异直接参与到叙事流中,以“图像修辞”方式呈现出一种媒介融合叙事风景,对读者提出了新要求。这印证了现代社会表达“语言危机”,也预示着文字叙事在纸媒上所能达到极限。

  • 标签: 后现代小说 媒介 插图 图像修辞 语像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