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酷儿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便深受后结构主义影响,大多数酷儿理论相关著作及选集前言,都选择从后结构主义角度概括酷儿理论精要,而处于福柯及巴特勒理论体系根基位置身体,却没有得到足够多重视;并且,近年来学界身体转向对酷儿理论也鲜有提及。本文旨在借助重读福柯及巴特勒相关著作,为理解酷儿理论挖掘新身体视角。本文认为,酷儿理论精髓在于揭示话语规训身体机制,发掘身体突破话语规范潜能,身体视角可以促进酷儿理论转型,且能够推动酷儿研究跨学科合作。

  • 标签: 酷儿理论 身体 后结构主义 福柯 巴特勒
  • 简介:“现代化理论”及“传统—现代”论是当代西方中心论新形态,“依附—反依附”理论及“中心—边缘”二元观则对此提出了挑战。在此基础上,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理论把“世界体系”作为基本单元,对人类现代社会进行综合整体把握。其“中心—边缘—半边缘”三元结构论是对“东方—西方”或“西方—非西方”二元对立模式及西方中心主义史观超越,形成了全球观与现代世界史新模式,启发了阿布—卢格霍德、彭慕兰等一些学者发现“现代世界体系”之前“早期世界体系”,从而对世界历史结构做出了新解释。柄谷行人“资本—民族—国家”三元构造论及“走向世界共和国”瞻望,则是对“现代世界体系”理论进一步发挥、对“东方—西方”二元结构论再超越。

  • 标签: 比较文化 “世界体系” 东方—西方
  • 简介:"现实主义翻译"理论是20世纪俄国文艺学派提出重要理论观点.它对当代翻译研究文化学转向,以及翻译政治批评范式建立都具有启发意义.本文在考察该理论内涵和学术立场基础上,运用现象学文论对其核心概念"艺术现实"和"历史现实"等进行分析,指出"艺术现实"与"历史现实"非对应性以及它自身非单值性,正是影响其"历史现实"、"原著艺术现实"和"译著艺术现实"三者等值关系成立原因所在.

  • 标签: 现实主义翻译理论 现象学 艺术现实 学术立场 历史现实 非对应性
  • 简介:<正>历史回顾欧洲悲剧理论,先由亚里斯多德开始创立科学体系,黑格尔继续进行深刻探讨,在马克思主义以前,这是两大高峰。他们美学思想,曾经先后在历史上发生重大影响。古希腊最伟大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总结古希腊悲剧辉煌成就,在《诗学》中系统地阐述了悲剧问题。他在著名悲剧定义(第六章)中,关于描写对象、艺术手段、表现方式以及悲剧快感,作了明确规定。他认为,戏剧所“摹仿”是“在行动中的人”,“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他指出悲剧包含六个成份,“最重要是情

  • 标签: 悲剧人物 悲剧性 俄狄浦斯王 悲剧理论 悲剧冲突 悲剧快感
  • 简介:评价理论分为态度、介入、级差三个系统。它是研究语篇中词汇语法框架所体现出的人际意义理论。海明威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语言简练、内容深刻,体现了人们对待同一事情不同态度和思想道德水准。用评价理论对《白象似的群山》进行分析,有助于加深对小说语篇资源深层次解读,展现小说中人物间的人际意义。更多还原

  • 标签: 评价理论 《白象似的群山》 人际意义
  • 简介:正确理解宗白华意境理论前提是将其放在对宗白华美学思想整体观照视野中来进行考察。艺术是创作主体人格外化是宗白华基本美学观念。他意境理论是他在对前人理论继承基础上对自己以"人格"为核心范畴美学思想深化与发展,其核心意旨是强调对人格境界追求。

  • 标签: 宗白华 意境 人格 美学
  • 简介:固于近代哲学主体性一认识论范式理论视阈,对接受美学思想进行相对主义悖论性自为式解释,必然因语境失察导致文本误读,将之视为读者一元论、相对主义和“审美乌托邦”。将接受美学思想还原到其本然自在西方现代哲学主体间性范式理论场域中,可以说明其经由现代解释学与现象学出场理论路径及萁主体问性本体论预设、对历史规定性与主体超越性双向肯定与审美解放理论旨趣,实现对接受美学思想准确理解和合理评价。

  • 标签: 接受美学 主体间性 对话 审美解放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劳伦斯·布尔《环境想象:梭罗、自然写作与美国文学形成》与《为濒危世界而书写》两部环境文学批评专著中核心概念变化与发展,具体展现布尔生态批评理论发展,说明两部著作在批评视野、核心伦理观与生态思想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显示出深层生态主义与人文生态主义不同侧重点,代表美国第一、第二浪潮生态文学批评不同立场与观点。

  • 标签: 劳伦斯·布尔 生态文学批评 环境文学批评理论 地缘性
  • 简介:意大利著名理论家和小说家翁伯托·艾科建构了一套以读者为中心开放作品阐释理论体系,其理论内核主要由文本、读者和方法论相辅相成三部分构成。它们指的是创造性、多元而歧义现代开放作品;知识和美学积淀深厚虚拟“模范读者”以及具有图书馆和百科全书般组合和联接能力批评策略。这一理论体系显示艾科对现代和经典开放性艺术作品一种真诚批评态度,他教给我们对抗文学迷宫方子,给重读经典和叙事结构分析以理论启迪。

  • 标签: 翁伯托·艾科 开放作品 模范读者 百科全书
  • 简介:<正>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开拓者和主要奠基者之一,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文艺理论家和散文家,瞿秋白(1899—1935)在译介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方面所做卓越贡献是不可磨灭。这方面,由于他跟鲁迅等许多左翼作家共同努力,促进了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从而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五四”时期为开端,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较广泛地译介和宣传,则始于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前后。

  • 标签: 现实主义 文学运动 创作方法 文艺理论家 浪漫主义 拉普
  • 简介:曹雪芹《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巅峰之作,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卓越艺术成就。语言优美生动,善于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性格艺术形象,特别是人物名字意象应用十分精彩。本文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提出合成空间理论从认知层面对《红楼梦》中"鸟"意象和隐喻进行简要个案分析,旨在说明概念整合是一种非常普遍认知活动,具有极强认知解释力。合成空间为理解这部名作意象组合和创新提供了一种不可或缺认知工具。

  • 标签: 合成空间 映射 投射 意象
  • 简介:一殷企平先生在2001年第二期上发表<〈黑暗心脏〉解读中4个误区>(以下简称)一文,引起王丽亚女士"商榷",殷先生随后对王女士"质疑"进行了答复.①这场争鸣是近年来外国文学研究界不可多得亮点之一.两位学者出于强烈"问题意识",围绕康拉德杰作所引发的话题,从各自角度出发,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可贵探索.读了他们文章深受启发,受益匪浅.笔者有感于两位学者争鸣,不揣浅陋,且将一管之见道出,以图抛砖之效.

  • 标签: 康拉德 文学评论 《〈黑暗的心脏〉解读中的4个误区》 殷企平 王丽亚 文学争论
  • 简介:“根基主义”是俄国19世纪下半叶思想本土化运动中一个十分醒目的,集政论、哲学、文艺美学、历史文化学于一身新斯拉夫主义理论派别。本文拟对“根基主义”及其民族文化审美理论作一讨论。

  • 标签: 根基主义 文化根基 精神和解 斯拉夫主义
  • 简介:作为一种文化模式,狂欢节至今还在深深地影响着大众文化,从好莱坞电影、通俗期刊、电视搞笑肥皂剧、摇滚音乐等等之中都不难发现这种文化影子。巴赫金狂欢理论精髓就在于其狂欢精神体现,亦即狂欢节全民性、仪式性、平等性和颠覆性。美国大众文化理论家约翰·菲斯克创造性地运用了巴赫金狂欢理论分析了美式摔跤比赛中身体狂欢及其隐含各种权力关系和政治力量。

  • 标签: 狂欢节 狂欢理论 大众文化 摔跤比赛
  • 简介:理论经典化问题始终无法逃脱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争论,而在不同经典理论合法化个案中寻求其诞生规则,看似是搁置争议有效办法之一。诺斯罗普·弗莱代表作《批评剖析》作为西方文论经典著作,自1950年代开始受到不同国家学者热议和追捧,相关研究重心随着西方理论思想变迁,几经沉浮。弗莱思想经典化路径主要从走入经典和"去经典化"两方面语境中得以重现,同时能够展现其思想在西方兴衰以及这种转变内在逻辑和时代内涵。此外,在理论爆炸过后的当今西方文论界,弗莱思想中的人文主义倾向是其保持读者群延续和经典地位重要原因,同时也很好地阐释了经典理论在不同历史维度下绽放经典性辩证法则。

  • 标签: 经典化 去经典化 经典性 诺斯罗普·弗莱 人文主义
  • 简介:批评家们常常把布洛克-罗斯跟"反现实主义"等量齐观.然而,从她理论著作和一系列访谈录来看,她不但不反对现实主义,而且对现实主义情有独钟.本文结合她理论观点,重点对她最近发表一部小说进行了分析,从而证明了这样一个观点:一旦小说家对人类现实加以真诚关注,无论他/她从事怎样新奇实验,其效果最终仍然是现实主义.

  • 标签: 现实主义 小说创作 新奇 批评家 小说家 布洛克
  • 简介:李奇教授是美国著名批评理论家、《诺顿批评理论选集》主编、俄克拉荷马大学讲座教授。他《解构主义批评》(1983)和《美国文学批评:30年代至80年代》(1988),后者2009增订版改名为《1930年代以来美国文学批评》)为我国学者所熟悉。他后期著述包括《文化批评,文学理论,后结构主义》(1992),《理论之重要》(2003),《与理论同行》(2008)。北京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理论之梳理,批评与辩护:李奇选集》(2010)。本次访谈成于2009年4月。在批评理论兴起半个世纪之后今天,对它进行回顾与展望,话题涉及到我国批评界关注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包括:对“批评理论界定,批评理论兴起时代和学术背景,文学研究与批评理论关系,批评理论和文学院系乃至和研究型大学关系,对文化研究反思,“后理论”以及“反理论”思潮出现缘由,以及批评理论未来发展和命运。

  • 标签: 批评理论 解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 60年代 文化研究
  • 简介:<正>当今西方思想界,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理论显得尤其耀眼。实际上,无论从政治理论还是从批评方法上看,这都是一种反文本主义文化现象。这一理论之所以能在批评界暂行立足并再掀波澜是因为它在消解中心、倡导多元文化研究等方面所扮演特殊角色,即后殖民主义强调是一种话语批判和文化政治批评。其理论家几乎都无一例外从政治、历史和文学等层面全方位地探

  • 标签: 后殖民主义理论 东方主义 萨伊德 被殖民者 后殖民理论 西方文化
  • 简介: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中分离出来升格为独立门类,标志着我国艺术学科迎来新发展契机,而作为该门类中五个一级学科之一艺术学理论,其所发挥学科功用可谓举足轻重。本文从艺术学理论下设艺术史、艺术原理、艺术批评史三个二级学科入手,分析该三个二级学科所研究对象与艺术学门类中其余四个一级学科所研究对象之间关系,彰显艺术学理论在当代社会语境中重要学科功用。

  • 标签: 艺术学理论 学科 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