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6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梳理了2009年至2018年翻译研究领域重要文献,发现研究范围和内容非常丰富,研究成果数量逐年上升,主要聚焦领域依次为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翻译教学、文学译介、口译、翻译史、翻译与技术,体现出学科交叉、分工更细、专题更深入等特点,认为今后这些特点将更加凸显,且翻译研究学术交流平台会进一步扩大。

  • 标签: 中国 翻译研究 发展与动向
  • 简介:本文乃个人迄今从翻译文学角度研究明末东传之西学自述,但在文章开头及结尾,我也稍谈前人如陈垣与今人如毕墨惜研究。我就翻译文学所做研究始自个人博士论文,而我第一本书《中国晚明与欧洲文学:明末耶稣会古典型证道故事考诠》也就这本论文扩大改写与加章添节而得。我第二本专书《译述:明末耶稣会翻译文学论》讨论了八部当时译作,包括《圣梦歌》与《轻世金书》在内。第三本拙作乃与梅谦立合著,题为JesuitChreiainLateMingChina:TwoStudieswithanAnnotatedTranslationofAlfonsoVagnone’s“IllustrationsoftheGrandDao”。如书题所述,除两篇专论外,我们笺注并出,中译了高一志《达道纪言》。第四本拙作《明清西学六论》系论文合集,所论议题多与翻译有关,例如利玛窦译《二十五言》或贺清泰译《古新圣经》等。我现在撰写是一本有关马若瑟专书,内容和马氏中文创作及法文翻译有关,希望能尽快完成,送请学界指正。

  • 标签: 明清间耶稣会士 明末翻译文学 传教士小说 明末耶稣会证道故事 明清西学
  • 简介:本文探索法籍耶稣会士马若瑟(JosephHenry-MariedePrémare,1666—1736)对中国古代经典“圣人”一词翻译与诠释。该词是17至18世纪索隐派耶稣会士著作里,如“圣治”、“三一”等几个关键词之一。在马若瑟对于“圣人”一词诠释里,我发现了一个有关中文“十”字相当独特索隐诠释,以此为基,马若瑟三一论述从一种形而上、抽象教义讨论,转向一种道德实践孝道理解;将圣人解释为大孝之人,将十之子转化为十字架之子。他从汉字研究探索中国古经义理,并以象数学理重新解释中国上古“圣人”就是天主教里那位降生天主。

  • 标签: 耶稣会 马若瑟 圣人 十字索隐 河图 降生天主
  • 简介:本文以记忆理论为视角,考察小说《基列家书》个体记忆如何推动叙事者参与对历史讲述、对集体文化记忆反思与修正并最终重建自我身份认同。由此揭示在阐释作者对历史、宗教及传统文学表达时,记忆所体现思想和艺术价值。在《基列家书》,个体记忆不仅使代际间情感与传统断裂得以弥合,还帮助叙事者反思集体文化记忆遗忘与压抑,并修正其核心内容:废奴传统和宗教传统。个体记忆使叙事者在历史语境审视废奴传统变迁,对它所代表集体认同演变进行反思,促使叙事者身份认同逐渐形成;个体记忆还激活叙事者宗教认同和感知力,使其看到改善宗教现状希望,最终推动叙事者完成自我认同建构,困扰其多年认同危机也随之消失。

  • 标签: 玛丽莲·罗宾逊 《基列家书》 记忆 身份认同
  • 简介:“现代化理论”及“传统—现代”论是当代西方中心论新形态,“依附—反依附”理论及“中心—边缘”二元观则对此提出了挑战。在此基础上,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理论把“世界体系”作为基本单元,对人类现代社会进行综合整体把握。其“中心—边缘—半边缘”三元结构论是对“东方—西方”或“西方—非西方”二元对立模式及西方中心主义史观超越,形成了全球观与现代世界史新模式,启发了阿布—卢格霍德、彭慕兰等一些学者发现“现代世界体系”之前“早期世界体系”,从而对世界历史结构做出了新解释。柄谷行人“资本—民族—国家”三元构造论及“走向世界共和国”瞻望,则是对“现代世界体系”理论进一步发挥、对“东方—西方”二元结构论再超越。

  • 标签: 比较文化 “世界体系” 东方—西方
  • 简介:卡森·麦卡勒斯第三部小说《婚礼成员》被称为“内向性小说”,贯穿作品始终“厨房场景”似是“有力”佐证,而“蓝月亮”咖啡馆因游离于“厨房场景”之外和涉及敏感“性”话题,被当作“败笔”。然而,从空间叙事焦点转移来看,麦卡勒斯首先从厨房说起,继而聚焦于厨房之外“蓝月亮”咖啡馆,最后重归厨房。在由内及外,再由外向内空间转换,厨房与“蓝月亮”这两个原本独立场所形成了一个有机空间整体,打破了文本封闭性。由此,这部小说将私密与公众、个人体验与公共事件结合起来。

  • 标签: 《婚礼的成员》 厨房 “蓝月亮” 空间
  • 简介: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灯塔这一核心意象常常被看作一个涵义丰富象征,它象征意义也往往成为评论家纷争焦点,但本文试图切换提问方式,把关注重点从灯塔象征意义转移到灯塔在文本结构作用来。在这部意识流作品,灯塔在时间上为文本划定始终,却又让生活洪流溢出这人造边界;在空间上,灯塔成为小说画面的焦点,却又让这个焦点成为一个缺席中心;就艺术与生活关系而言,灯塔赋予无序生活以秩序和意义,却又暗示意义脆弱与虚幻。伍尔夫对灯塔处理不仅透露出其个人对于小说结构艺术自觉,也体现出现代主义作家试图在无序与混乱制造意义集体焦虑。

  • 标签: 伍尔夫 《到灯塔去》 灯塔 边界 秩序 意义
  • 简介:澳大利亚女作家盖尔·琼斯《抱歉》一出版便以其显著主题与风格引发了争议。有些批评家认为,它是一部反映澳大利亚民族寓言宏大叙事小说。本文认为《抱歉》虽确有政治话语因素,但它呈现更是一种后现代"小叙事",因为它首先立足于白人视角,讲述一个白人女童家庭恐惧故事;其次,该作品基于澳大利亚本土知识,呈现一种柔弱和妥协反殖民话语;第三,它以一种"诗意迂回"方式,书写他者伤痛。作为"小叙事",《抱歉》具有后现代小说对抗性特征,它从个体经验出发,努力探求在理解"他者"基础上与人交流可能性。

  • 标签: 盖尔·琼斯 《抱歉》 后现代 小叙事 个性化叙事 对抗性写作
  • 简介:日常生活离不开广告。随着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者越来越要求商品既经济,又实用、美观。书法和广告设计虽然涉及两个不同领域,但二者有其共同点,他们都属于造型艺术,依赖于人们视觉感官,长于直观性和造型性。在全球化背景下,为了保持独立文化艺术性和当代广告设计根本属性,将中国书法与当代标识设计相结合是中国当代广告设计发展方向之一。

  • 标签: 旃檀鼓书法 广告设计 视觉效果 传播
  • 简介:格列佛对失明焦虑让我们关注斯威夫特对“肉眼”和“心眼”区分。斯威夫特把生理眼光从理性认知视觉修辞剥离出来,否定视觉相对于其他感官优越性,质疑“眼见为实”真实性,藉此破坏殖民话语自我合法化基础并揭露了英国游记(考察报告)对爱尔兰“生蛮”他者化叙述。在斯威夫特看来,“客观”叙述下掩盖冷漠与殖民者对殖民地人民苦难“视而不见”都是“人性弱点”体现,更是一种“道德败坏”。

  • 标签: 《格列佛游记》 视觉隐喻 爱尔兰问题
  • 简介:乔治·爱略特在《丹尼尔·德隆达》一书中对犹太形象塑造与其对“音乐趣味”讨论密切相关。通过犹太音乐家克莱斯默尔与中产阶级女主角关德琳在“音乐趣味”上冲突,爱略特一方面再现了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在现代化进程物化倾向,另一方面则凸显了犹太文化情感力量。在她看来,“情感”所蕴涵道德力量不仅能与中产阶级商品文化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相抗衡,而且能修复物化了的人类本性所产生冷漠与狭隘。可见,在《丹尼尔·德隆达》一书中,“音乐趣味”不只是一个趣味问题,它折射了爱略特对19世纪中产阶级道德观与价值观批判与反思,并丰富了英国文化批评传统内涵。

  • 标签: 《丹尼尔·德隆达》 音乐趣味 犹太文化 情感
  • 简介:蒙古族民间舞蹈是蒙古族民间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它用肢体语言展示了蒙古民族审美观念。蒙古族民间舞蹈原型是牧民日常生活,是蒙古族生产生活审美观念反映。蒙古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种多样,内涵丰富且各具特色。本文把蒙古族民间舞蹈分为原始崇拜舞蹈、宗教祭祀舞蹈、民俗文化舞蹈三类,分别从三个方面阐释其中体现审美观念——“悲”。

  • 标签: 蒙古族 民间舞蹈 审美观念
  • 简介:《金色笔记》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空间特征显著代表作品。本文从工作空间、政治空间和私人空间三个层面解读了小说呈现二十世纪中期日常生活空间及其对个体自我破坏性影响:工作空间为符码操控造成个体自我严重分裂,政治空间极为荒诞使个体处处身不由己,而代表私人空间自由女性公寓只有在主人公梦和崩溃�

  • 标签: 中的异化 异化空间 空间困境
  • 简介:宋室南渡后,北方文人迁入岭南,他们"大驾初渡江,中原皆避胡"(《剑南诗稿》卷七《书叹》)之际,"衣冠方南奔,文献往往在"(《剑南诗稿》卷三十《谢徐居厚汪叔潜携酒见访》),以致"琼僻居海屿,旧俗殊陋,唐宋以来多名贤放谪,士族侨寓,风声气息先后濡染"(《正德琼台志》卷七《风俗》),不但丰富了西江流域文化事业,而且以他们充沛活力、创造愉悦、崭新体验,以及通过岭南风物意象运用、意境呈现、性情和声色结合而形成了作品新美感特质。

  • 标签: 文人 南宋 张孝祥 《剑南诗稿》 漩涡 历史
  • 简介:在《卡萨玛西玛公主》,亨利·詹姆斯以本真的叙事手法,将伦敦城市景观、时代思潮、阶级结构、政治状况等诸多要素以全景画方式再现给读者,把伦敦诸多空间元素塑造成蕴含着权利、身份、性别等多维社会因素体系。亨利·詹姆斯以自己独特空间意识将政治元素有机地融入到小说中涉及到监狱、街道、百货商店等具体伦敦空间意象:米尔班克监狱表征着规训机制,伦敦街道再现了典型观看政治,伦敦百货商店彰显出新型民主政治,小说中每个被书写空间都再现出当时新兴政治观念。

  • 标签: 亨利·詹姆斯 《卡萨玛西玛公主》伦敦 监狱 街道 百货商店 政治
  • 简介: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化”与“地方化”之间矛盾与张力愈发显著,无可避免地导致了文化上两极格局,一极是由“全球化”带来文化趋同,而另一极则是由“地方化”造成文化多元和文化孤立。面对错综复杂全球本土化语境,世界比较文学学者做出了不同文化选择。一大批有识之士选择超越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局限和狭隘,把眼光投向非西方文化,从世界文学和世界主义这两种互相交织、互相补益理论话语体系中发掘现实意义。

  • 标签: 世界主义 世界文学 全球化 地方化
  • 简介: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全民参与房地产自由市场被撒切尔政府表意为进取时代精神下旨在实现共同财富民众公意。然而,这种表面上超阶级民主机制实际上却加剧了阶级区隔。本文以迈克尔·哈特房地产想象共同体理论为切入点,探讨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所创《大冰期》房地产市场背后经济权力两种并行运行机制: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建构经济利益共同体幻象以自然公正之名诱使小地产商投身纳入性排除资本游戏;另一方面,以帝国复兴为宏大目标的房地产重建大规模拆迁棚户区、削减福利住房公共支出导致广大底层人民个体民主合法性剥夺。本文指出房地产市场共同体背后剥削性生产关系再生产实质,最后阐明德拉布尔政治诗学"出走"市场逃逸路径。

  • 标签: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大冰期》 房地产市场 想象共同体 出走
  • 简介:《因为风缘故》是爱情诗疗诗中佳作,是一首教会人如何幸福地婚恋诗,是“爱艺术”“婚姻技术”。它是百年新诗史上少有的现代爱情诗,追求是将古代爱情忠贞和现代爱情情趣,“爱欲”与“文明”、“肉体”与“灵魂”水乳交融,它使“诗疗”承认低级情感及身体快乐,与“诗教”倡导高级情感及道德愉快相得益彰,更多地偏向后者,非常适合中国国情。

  • 标签: 爱情 爱情诗 情趣 诗教 自动写作
  • 简介:清诗是唐宋诗之后又一座高峰,不仅是大江晚潮,而且是高峰落照时分绚丽晚霞,有待读者游目骋怀,倾心欣赏。

  • 标签: 清诗 宋荦 蒋士铨
  • 简介:全党贯彻十九大,脚踏实地认真抓;习总书记新思想,好比红日暖万家。

  • 标签: 三中全会 决议 总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