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胡志明昨天晚上又来找我了,手上还沾满了做糕点的糖渣.我感到有些意外,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在张开的遮阳罩下透过来的微弱光线中看见他站在床边.我想,一定是大女儿把遮阳罩打开的,好让我别忘记早上太阳又升起来了.我已是上了年纪的人.女儿似乎觉得说不定哪天早上我连自己是否活着都不知道了.这个傻丫头!说不定哪天晚上我还能从床上爬起来,溜进她房间,撑开她屋子里的遮阳罩,好让她一清早就见到太阳呢.她也是六十四岁的人了,该替自己操操心了.我是不会死于健忘症的.

  • 标签: 奇山 山飘香
  • 简介:杜甫《不见》诗云:“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原注谓:“近无李白消息。”一般认为此诗是杜甫在蜀中怀念因人永王幕而获罪流放的李白而作。此诗诗意明了。惟“匡”何指,古今争议颇多。综合各家之说,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指绵州彰明的大匡。如吴曾《能改斋漫录》(卷)、杨慎《升庵集》(卷)、王嗣爽《杜臆》(卷)、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杨伦《杜诗镜诠》(卷八)等。

  • 标签: 《不见》 诗意 杜甫 《杜诗详注》 平议 《杜臆》
  • 简介:《楢节考》根据日本的弃老传说,讲述了生活在偏远村落里年逾七十的主人公阿玲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带着信仰主动进山祭祀的故事。在艰苦条件下,阿玲主动放弃生存的权利,毅然决然地作出死的抉择。主人公的命运是注定的,是村落共同体规则制约下的必然结果。

  • 标签: 《楢山节考》 深泽七郎 宿命 共同体规则
  • 简介:冯梦龙的“言”和凌潆初的“二拍”是中国小说发展中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在许多方面都体现出创造性,其中颇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穿插了一些小曲。这些小曲多为明白如话、朴实浅近的情歌,

  • 标签: “三言二拍” 小曲 中国小说 “二拍” “三言” 凌潆初
  • 简介:《行香子》这个词调为北宋新声,张先词乃创调之作,描写一女子容貌美,歌舞技艺高超但内心郁积愁恨。苏轼以此调写了七首,用于咏物、写景、酬赠、感叹人生。其后,秦观、李清照,辛弃疾、蒋捷等人都有作品。此为双调,六十六字,以四字句和字句为主,

  • 标签: 字句 《行香子》 歌舞技艺 李清照 辛弃疾 词调
  • 简介:清咸丰年(1853)二月初九日夜,太平天国军攻陷金陵,一位身处城中的诗人,紧紧关上了房门。耳中充满了各种鼓角呼喊,大火借着风势肆虐开来,屋檐下的人们,在死亡的迫近中,反而有了如归的平静:“心揣贼所为,残命万难贳,母呼坐近床,儿女各牵袂。阿嫂将一绳,系婢还自系。谓死亦同归,神定都不涕。”

  • 标签: 诗人 咸丰 晚清 太平天国
  • 简介: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这首毛作词的歌曲(《橄榄树》,曾经唤醒了多少人的天涯流浪梦。上个世纪80年代,毛在港台及海外华文圈里被誉为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一生走过四十八个国家,写了二十六部作品,启迪了许多年轻人去追寻生命的意义,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的生活情操与理念。

  • 标签: 三毛 小说 贝拉 玫瑰 《橄榄树》 生命的意义
  • 简介: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策略,以宋词《江城子》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其个不同的英译本以及对《江城子》的背景进行了严谨的考证,同时尝试着在美学视角下审视整个翻译过程。本文通过分析和对比研究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观点: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策略不仅要遵守传统的翻译理论,更应该把翻译美学这一学科的理论作为指导。

  • 标签: 宋词《江城子》 对比研究 翻译美学
  • 简介: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也是日本“私小说”文学题材的代表作家,在日本文坛享有“大正文学的象征”之称。芥川创作的“戏作昧”与“地狱变”,在其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充分反映了芥川的艺术观。本文在对“戏作昧”和“地狱变”进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从两部作品中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的隔阂、创作题材与生活压力的矛盾、文学创作与文学管制的博弈、艺术自律与功利主义的冲突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芥川龙之介通过“戏作昧?和“地狱变”,反映了其既推崇艺术至上主义,又不得不直面现实生活的矛盾的艺术创作观。

  • 标签: 芥川龙之介 “戏作三昧” “地狱变” 艺术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