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是北宋词坛上雅俗共赏的婉约派词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评:"观诗格不及苏黄,而则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①较准确地归纳出少游情感深挚、韵味含蓄的特点。

  • 标签: 秦观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意境 纯美 苏门四学士 雅俗共赏
  • 简介:群是指在词义上有着语源关系,在文字形体上有着家族标志特征的一类。汉语"马"群指以"马(马)"为义符所构成的字(单纯)和以"马"为义素构成的合成、惯用语和成语。汉语"马"群在字形发展、构词方式、词形发展及词义演变上,都是一个秩序井然并且有着深厚认知基础的层次系统。本文通过对"马(马)"群的字形发展、词形特点及词义演变的分析,揭示出"马"群产生的认知基础。

  • 标签: “马”词群 字形发展 词形特点 词义演变
  • 简介:先师严迪昌先生撰著《清史》时,尝根据在清代这个特定时空运行之特质,选定地域、家族、流派/群体等"中观"视角进行史程构架。^(1)考察近百年之历程,以上几大特点整体上走向消沉淡散,而自晚清至民国末共和国初,乃至新时期以来——包括网络时代——社的大量崛起构成了一道崭新的风景线。文学社团从根本上说,乃是审美共同体和创作共同体的集成。无论是嘤鸣求友、切磋琢磨,还是标举风气、月旦人物,文学社团的存在均可起到其他样式无可取代的作用,历来是辨认文学生态系统最应关注的焦点之一。

  • 标签: 词社 考论 文学社团 清至民国 网络时代 生态系统
  • 简介:晏殊不仅是北宋真宗、仁宗两朝的"太平"宰相,同时也是引领一代风的词人。晏殊有《珠玉》存世,作品有130余首。《珠玉》在内容上基本没有离开传统的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歌宴祝酒一类题材,正因如此,"既没有关乎家国兴亡之重大题材,

  • 标签: 《珠玉词》 晏殊 心态 重大题材 宋真宗 词人
  • 简介:我国古代婚俗现象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沉淀,嫁娶礼仪约定俗成,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和文化。从文学、民俗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角度来看,古代婚俗文化有其独特研究价值,对于溯源人类繁衍的历史进程、动态,及其礼制、风俗,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等研究,有着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唐代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相对开放的历史阶段,人们的婚俗习惯和生活趣味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封建礼教的严格束缚,

  • 标签: 婚俗文化 宫怨 唐代诗歌 湘妃怨 人类繁衍 陆畅
  • 简介:九十年代以前,学界大体认王元化是学贯中西的文艺理论家。然学界大多忽略,真正纵贯王元化文论演化七十年的思辨方法,是源自前苏联的"日丹诺夫主义"。王元化撰于1939-1940年的《鲁迅与尼采》、《现实主义论》证明"日丹诺夫主义"是其初述文论的理论基点。以1943年为时间起点的"第一次反思",表明王元化开始质疑"日丹诺夫主义"有掩抑作家人格力量之嫌,但并未提升到方法论水平去否定"日丹诺夫主义",这就为其六十年代撰《文心雕龙创作论》时全线复活"日丹诺夫主义"埋下伏笔。1976年王元化从黑格尔美学觅得"知性不能把握美"与"情志"两大命题,本可在理论上一举掀翻"日丹诺夫主义"的文艺"本质论"和文艺"功能论",从而成为改写中国现代文论史进程的领军人物,但因其当年受囿于"日丹诺夫主义"的那块反映论哲学短板,故痛失历史机遇。

  • 标签: 王元化 文论方法 演化 日丹诺夫主义
  • 简介:《老乞大》《朴通事》作为早期的对外汉语教科书,以接近口语的对话体编写,真实反映了从元末到清中期北方汉语口语的面貌,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本文着重考察了《老》《朴》诸版本中"给""馈"二的使用情况,并在分析语料的基础上总结其各种用法。

  • 标签: 《老乞大》 《朴通事》 “给” “馈”
  • 简介:一切如昨。从洛杉矶开车沿着起伏的15号公路往北再往北,就可看到横亘在加州和内华达州之间的那一大片沙漠。不过,这只是美国人眼中的"沙漠",而非我这个中国人想象中的由沙粒堆积而成的连绵的沙丘所形成的真正的沙漠。在这片由碎石块和沙土所延展开来的沙漠上面不仅有丛生的沙棘

  • 标签: 世界历史 之城欲望 历史扁平化
  • 简介: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兵部尚书陕甘总督伊犁将军伊尔根觉罗.长庚的玄外孙女欣力,寻先祖遗踪,向西北万里行,在山川湖海老屋旧瓦之间,实现了一次时间、空间及至心灵的穿越……1、创作,是"意外"的收获写这本书,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写另一本书,是一件想了十五年的事。为了写后一本书,而有了现在这本书《八声甘州——西北万里寻祖》,我由此理解了一个的含义:因缘际会。

  • 标签: 创作谈 发现纪行 寻祖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