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白鲸》是一部以海洋为题材的生态主义力作,通过描写船长亚哈的捕鲸生涯以及水手以实玛利的生态感悟,传达了人与自然有机统一、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本文从小说的生态意象、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及其生态启迪三个方面着手,深入分析《白鲸》浓厚的生态主义色彩。

  • 标签: 生态 象征 统一 启迪 《白鲸》
  • 简介:贺敬之在60多年的文艺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新歌剧、新诗、歌词、新古体诗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以新诗尤其是政治抒情诗的成就为最高。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长篇政治抒情诗,一举奠定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令人瞩目的地位。贺敬之的早期抒情诗、建国后的政治抒情短章以及闻名遐迩的长篇政治抒情诗在艺术思路、抒情主人公塑造以及运思策略诸方面都呈现出从"类"的自我表现出发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 标签: 贺敬之 中国新诗史 抒情主人公 浪漫主义精神 政治理想 时代精神
  • 简介:海明威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与强烈创新意识的作家,虽然他的小说创作多以简洁凝练的句子为主,但却有着深厚且多重的寓意,并富有一定的象征性色彩。本文将以他的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作为分析的实例,深入挖掘出其朴实无华的语言特色及巧妙灵活的表现手法,从而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海明威的创作风格,更透彻地理解其创作主题。

  • 标签: 海明威 《一天的等待》 语言特色 表现手法
  • 简介: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中后期美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崇高的小说作家之一,小说《红字》就是他的代表作。霍桑生活于美国经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其不仅对当时新生的合众国充满了期望,而且对于当时社会存在的不公平原因产生了质疑。浪漫主义强调大自然对人性发展的核心作用,主张回归自然、回归中世纪和个性主义。因此,《红字》的主题可以归为浪漫主义,将实现自我价值做为拼搏的目标。本文着重探讨《红字》的浪漫主义主题的特征。

  • 标签: 《红字》 浪漫主义 清教主义 自我救赎 回归自然
  • 简介:自19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经成为国际学界最显著的话题,有关全球化的研究和言论在汉语学界同样炙热。根据旅美学者刘康的观点,全球化是指冷战结束后跨国资本建立的所谓“世界新秩序”或“世界系统”,同时也指通讯技术以及“信息高速公路”所带来的文化全球化传播。更进一步,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四个层面把握其内涵。

  • 标签: 文化政治学 对话主义 21世纪 金惠敏 文化全球化 “信息高速公路”
  • 简介:超验主义强调的是个人的重要性,正如超验主义的倡导者,亦是超验主义领袖的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所言"相信你自己"。19世纪以爱默生、亨利·戴维·梭罗等人为代表的一群拥有独立思想和独立意识的人发起了一次"超验主义思潮",其根本源于对社会的不满,美国受其影响遭遇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运动,推动美国思想文化达到繁荣的巅峰,随着思想的逆转美国文学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促使美国文学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 标签: 美国文学 超验主义 个人主义
  • 简介: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HerbertLawrence,通常写作D.H.Lawrence)(1885—1930),20世纪英国作家,是20世纪英国最多产、最具有天赋的作家,主要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游记、书信和文学评论等多种形式,数量多达50部,其中尤其以小说最为著名。

  • 标签: 人本主义思想 劳伦斯 作品 戴维 解读 英国作家
  • 简介:现在人们多少将“作家”等同于“小说家”傅小平:十九卷长篇小说年编、二十卷散文随笔年编及七卷本中短篇小说年编的相继出版,读者大致可以藉此触摸到您立体而生动的精神形象.透过这些有着很大体量的作品,我的一个强烈感受是,您是有坚定价值观,有一贯的精神追求,且对此有充分阐释的作家.也因为此,当我试图从中找到一个入口,经由您关于文学、人生的既有思考再往里掘进时,我感觉是一次精神的历练和挑战.我首先想问的是,在您看来,某种恒定的价值观对于一个作家或写作者而言,有何特殊的重要性?您是否经历过思想危机,或怀疑过自己一贯持守的价值和信念?

  • 标签: 批判现实主义 19世纪 谈论 精神形象 中短篇小说 价值观
  • 简介:《名利场》的故事背景发生在维多利亚时期以男性为主导的唯利是图的社会中。当时,女性是为了巩固男性至高无上的主体地位,并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存在,妇女的美德完全体现在对男人的服从程度上。换言之,这是父权社会的男性将自己的审美标准及价值观强加于女性,从而达到巩固和维护男性权威的目的。

  • 标签: 女性主义解读 《名利场》 悲剧命运 主人公 男性权威 维多利亚时期
  • 简介: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探讨了纳撒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总督府的传说》,该小说是一篇文学与历史叙事相结合的产物,是作者对美国独立战争的思考,反映了霍桑本人独到的文学历史观。

  • 标签: 新历史主义 纳撒尼尔·霍桑 文学历史观
  • 简介:在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史上,首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地应用于文学领域,为英国传统的确立开辟新的生长点的是考德威尔。其后,经过汤普森、雷蒙·威廉斯、斯图亚特·霍尔、理查德·霍加特、特里·伊格尔顿、佩里·安德森等理论家的努力,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英国 20世纪 马克思主义理论 悲剧 文学批评史
  • 简介:2013年度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指中国学者在该年度内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相关成果,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第二,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第三,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包括译介。以下分别论述。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学者 中国化 译介
  • 简介:何其芳早年就讲过,叙事诗需要“歌唱”一个“故事”。长篇叙事诗尤其需要如此。“歌唱”与“故事”标示了长篇叙事诗抒情性与叙事性兼备的双重属性。以往,我们只关注诗歌的抒情性而忽视诗歌的叙事性。

  • 标签: 现实主义诗歌 长篇叙事诗 抒情性 惊蛰 长诗 左翼
  • 简介:崔柯(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我们这期论坛讨论的主题是"如何理解‘美学和历史’的批评——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批评标准与方法"。前两次讨论中我们多次涉及到的一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实践性。我们知道,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毛泽东,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是非常紧密的。在马恩的文学批评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异常精彩的对文艺现象的穿透。

  • 标签: 文艺批评标准 文学批评 马恩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艺现象 批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