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江南,我穿过一首词去过.从一行苏堤春晓里出发,走一行烟柳画桥,经一行桨声灯影,过一行黛瓦粉墙,遇一行朱楼飞檐……去看一些水,一些草木,看满山的绿,墙边的花满红.闲闲散散地走着看着,过小桥,走窄巷,然后在一间室,一桌边,与江南对坐,饮一杯茶.

  • 标签: 江南
  • 简介:短短一年,大型文学期刊《江南》异军突起,为海内外文坛瞩目。最近,《江南》在杭州设坛,举办了“《江南》文学现象”研讨会。与会评论家无不兴奋莫名,一致认为,《江南》“变法”,一年成功,进入市场视野宽阔,手法独到,已然成为近年文坛期刊界罕见的新希望。同时,《江南》以崭新的状态进入市场,并未失去本份和品格,坚守了纯文学,又增添了宽泛的文化内容。《江南》的有益尝试,无疑对全国文学期刊的转型都具有不可忽略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江南》 文学期刊 文学现象 文化内容 评论家 新希望
  • 简介:履生有那么精致的画作是我想不到的。他那么忙,今天到这里,明天到那里,满世界跑,几乎的脚不点地为公家的美术事业奔忙,真是有些人所谓的不辞辛劳,也不发怨言,一天一月一年地这么干,有条理,存耐心,真正是一个办事的公家人样子。

  • 标签: 江南 美术事业 条理
  • 简介:<正>引子碎砂机粗声大嗓地吼叫着。顷刻之间,锋利的牙齿把塞进它肚子里的石块嚼成细碎的砂子,然后不断地将这些砂子吐出来。房前的空地上,砂子已经堆成了小山。

  • 标签: 党员发展 赵家堰 大嗓 碎砂机 顷刻之间 杨万
  • 简介:2010年四月十二日成都-南京与沙河老相约多年的江南之游,终于成行。沙爷祖上蒙古族,蒙元时分也曾风光过一阵。元明鼎革之际,避祸入川,冒姓余,潜伏乡间。后来族中一支辗转流徙扬州数世,复又返回蜀中,沙爷是其余脉……

  • 标签: 江南 流沙河 2010年 蒙古族 祖籍 入蜀
  • 简介:一曲琵琶语,一江飘零久,她从清风中携西湖之露而来,又宛若一江浩渺流光,随枯黄的秋□情隐渐消.长袖翩跹,月舞流光,画舫红烛影摇曳。她是江岸卑微的歌女,艳容欢笑,不过都是一层画皮,她挂名莲衣,盛放一时,却枯败一世。

  • 标签: 中国 当代文学 小说 《潇潇江南 离人心上秋》
  • 简介:作者袁敏走南闯北半生,由北国回归江南,走进《江南》杂志。九年,弹指一挥间。在将要和《江南》告别的时候,袁敏留下一份小小的礼物——《江南九年》。礼物很轻,它只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心意很重,它是作者和《江南》九年朝夕相伴荣辱相依一路走来的见证。岁月无痕,文字也许可以留下如丝的印迹。

  • 标签: 浙江文艺出版社 朝夕相伴 弹指一挥
  • 简介:<正>海军陆战官员卡尔逊上尉广泛视察华北的游击战后回到了汉口。卡尔逊上尉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尽忠职守。他在山西和河北西北部八路军和其他部队那里呆了3个月。在此期间,他同游击一起走了1000英里,深入敌后,走到距离北平只有150英里的地方。他的所见所闻,使他作为一个军人和作为一个人,深受启发和感动。卡尔逊上尉是一个老军人,他也在尼加拉瓜打过游击(他长期以来一直把他们称作“土匪”)。现在,他第一次看到武装起来的群众。他回到汉口,有许多感想,带来许多事实和图片。他不能把自己的见闻秘而不宣。他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那里的人民在被“征服”以后起来进行反击。他认为,极其重要的是,所有从事报道和宣传中国抗战的人都应当了解他的发现。

  • 标签: 深入敌后 中国抗战 卡尔逊 日本侵略 晋察冀边区 边区政府
  • 简介:<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少年犯的一句"恶作剧"供词,竟导致一部进口电视剧《加里森敢死》的禁播。他在狱中巧妙利用"名人效应"获得减刑。出狱后当上民营企业家,又到"加里森"的老家——美国奋斗去了……

  • 标签: 加里森敢死队 八十年代 李铎 我不知道 张海迪 告诉我
  • 简介:清代江南士林的文字缘可以从文字饮、文字业、文字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这三个方面体现了文人以文字为媒、以文字为事、以文字为器的总体状况,也表现出他们对“文字——文学”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文化功能、社会作用的体认。文字缘现象不是清代,也不是江南所独有的,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古代各地文人群体的共相,但清代社会与历史的复杂性,江南文人群体的聚集度,使得这种对“文字——文学”的偏好演化为一种文化崇拜的心理。尤其在社会大变局中,相对于物质的力量,他们似乎更相信文字凿破天地、创化世界的伟力。文字缘与文字崇拜,体现了江南文人对本土文化符号的审美体验和价值发现,显示出对文学话语场域的扩大和对道义目的性的追求。

  • 标签: 清代 江南士林 文字缘 文字崇拜
  • 简介:2004年6月,格非《江南三部曲》第一部《人面桃花》在《作家》长篇小说夏季号首发,同年9月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三年后,第二部《山河入梦》于2007年初由《作家》长篇小说春季号和作家出版社同时推出;2011年秋,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春尽江南》在《作家》杂志长篇小说秋季号首发,并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在同年8月的上海书展上推出。2012年4月,在格非重新修订后,《江南三部曲》完整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12年4月28日,《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作家》杂志社和上海文艺出版社在杭州千岛湖共同举办了格非《江南三部曲》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作家》杂志主编宗仁发、《当代作家评论》主编林建法和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曹元勇共同主持。研讨会得到了华东电网公司及华东电网千岛湖培训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华东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诗人赵首先出席研讨会并致辞。研讨之前,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陈征介绍了《春尽江南》和《江南三部曲》完整版的出版发行情况。与会者围绕格非的《江南三部曲》进行了整整一天的研讨,现将会议发言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 标签: 三部曲学术 三部曲确 伟大小说
  • 简介: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在格非《江南三部曲》的授奖词中写道:“这是一部具有中国风格的小说,格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探索明清小说传统的修复和转化,细腻的叙事、

  • 标签: 小说传统 三部曲 格非 江南 实践 文本
  • 简介:1930年代崛起的东北作家群是以描写抗日、恋乡题材而引起文坛瞩目的,并由此赢得了他们在文坛的地位。“科尔沁旗草原”、“呼兰河”、“晖春”成为他们创作的灵感和动力,使关内读者了解了一向不为人知的关东大地的风土人情。除此之外,东北作家群小说创作的另一个闪光点是,在抗战岁月中,骆宾基、端木蕻良对他们曾经生活过的西南和江南小镇进行了同样精彩的描写。

  • 标签: 东北作家群 江南小镇 生活 风景 小说创作 30年代
  • 简介:  人之一生,春夏秋冬.从重庆到广州,又从广州回四川,再从成都往江南到南京,我所生活和工作过的这些城市,竟如此巧地与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走向命中相连.中国当代诗歌自1978年肇始至今已有30年了,在这30年的时间里,诗歌风水可谓变动不居而又高潮迭起:先是北京今天派以其英雄之姿隆重登场(1978-1985);接着这股气脉被四川接引,很快,川人就以巫气取而代之,并迅猛地在中国诗歌版图上形成另一格局(1985-1992);再接下来,诗歌风水又往东移,而后抵达江南这片锦绣明媚的大地.江南诗人终得以将万古常青的灵气突显并为我们供献出另一幅迥然不同的画面.……

  • 标签: 之后诗歌 左边毛泽东 抒情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