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画了三十多年的画,苦趣乐趣实在不少。窗外云淡风轻,画,内心并不自足。为什么?因为自己大多时候并不满意自己,我还没有画出自己理想的画。所以尽管此刻的内心世界心恬意足,却总有一种满足感在。从天台山甫归,古寺高僧的那句话萦绕在耳:艺术家都是迷惑的人。如果我总怀抱着种种审美的欲望,并为此欲望的不能理想表达而苦恼,则我也算得上一个本质上的艺术家。从艺术的立场看,我还算本色,而从佛家的宗教立场看,我也不过是迷者众生中的一员。

  • 标签: 内心世界 艺术家 宗教立场 满足感 天台山 理想
  • 简介:近日来,总生出急景凋年之感,仿佛一次低眉,一个转身,已被光阴抛远。往日山河不在,唯留几件旧物,朴素安静,不减风姿。那个在旧庭深院里,摘花听雨的小女孩,竟也提前老去。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1991年,我提出提前离休的想法,赵亮(管文教的书记)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巩景义说:问问晏杰是真的不想干了,还是有其它问题。如果是其它问题,还可以调动一下工作。巩景义把这个意思传达给我,我说:真的是不想干了。文化局局长袁高锁跟我谈话说:你要离休,可以享受院长级调研员待遇(此事已向市里打了报告),如果你同意,还可回戏研所。

  • 标签: 副部长 宣传部 文化局 离休 书记
  • 简介:(一)她是唐中宗李显与韦皇后的第三女,姓李,名仙蕙。她本是天家贵女,却奈何生不逢时,中宗被废,迁往庐陵。在均州幽禁的日子虽然清苦无依,但因着皇亲的关系,平日里依旧有文人雅士往来于李显的宅邸,笔墨青花间亦有风流雅致之味。而宋之阂,那位小有名气的才子,也因着他文采卓绝的堂兄宋之间,得以常坐于庐陵王的厅堂之上。

  • 标签: 庐陵王 李显 才子
  • 简介:一天,我在报上读到了批评一些名家滥著“名作”的文章,作者用笔一针见血,且语意恳切,其规劝名家珍惜自己“名家”之声名的用心真可谓良苦。像这样痛快淋漓地指陈名家及其“名作”的现象,在我还是文学青年那阵儿是不可想象的。我现在常常会想着这样一个问题,即作为一...

  • 标签: 责任感 自识 张承志 写作人 “读” 作家意识
  • 简介:叙述者作为叙述信息的发送者,在原则上无所不知、无所不见,但却存在这样一条悖论性的规律:叙述者越限,叙述越精彩。叙述者的权威限是现代小说的普遍特征,叙述者限的方式花样繁多,收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叙述者由全知转向限的趋势,是伴随着现代意识的觉醒而发生的。中国禅宗早就发现,在传达真理方面"不说"是比"说"更有效的方式,禅宗公案中很少宣讲禅理,往往以棒打雷喝、沉默机锋传达佛理、启悟学人。

  • 标签: 叙述者 权威自限 语言转向 含混 禅宗
  • 简介: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对本源性问题“人是什么”与社会性I"--1题“人应当是什么”的思索中,人类一直在不断地探寻着。从神话想象、图腾文化到原型批评,它们构画或指向的内容映射到具体的世俗生活中便成为了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传统的“四大民间故事”中,“蛇”原型所象征的“生、死”之论无疑凝聚了人类“集体无意识”下的终极追求——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存的无限向往。“蛇”母题的原型批评之下最为著名的民间故事当属“白蛇传说”,因此后继创作者们在对其不断进行经典重塑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整个民族对于诸种生存困境的反复思量,以及在社会矛盾、民族危难等冲突中所耍坚守的道德情操和生命意志。

  • 标签: 神话 原型批评 白蛇传说
  • 简介:近几年来,“女性艺术”成为画坛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而且还不仅是“话题”,“女性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已经构成一个“景观”。多少年来,中国只有女性艺术家和女性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却不曾有“女性艺术”这个概念。在这里,“女性艺术”

  • 标签: 女性艺术家 当代艺术 创作 作品 平淡 精神
  • 简介:对于中德文学关系的研究,我总以为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而已。这其中实在是有奥义在,值得深入打捞。所幸,1930年代陈铨先生开辟中国学者的本领域研究以来,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有了相当可观的学术实绩;但总体而言,仍是宏观叙事型的著作偏多,而精深的个案研究较少,而能够兼及两者并重视理论思维者,尚属少见。

  • 标签: 文学关系 中德 符号学 解读 中国学者 30年代
  • 简介:每个人都可以翻译诗歌,但是,不同的译者会译出不一样的译文,相应地,作为诗人的译者,自然会呈现一种别样的译文。可是,对于诗人翻译他们自己的作品,仍然很有争议。虽然诗人译导致作者与译者身份的模糊,导致原作与译文之间界限的模糊,但诗人译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不管是传统的翻译研究,还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研究,对于诗人译现象关注不够。所以,有必要将诗人译作为一个特殊的方面来进行研究,甚至有必要将之列为翻译研究的一个类目。

  • 标签: 诗人 自译 自译研究
  • 简介:贸易是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为了更全面的发展经济贸易,一直在寻求和探索新的方向和新的模式,贸经济是我国又一创新的经济贸易形势,在贸背景下,贸易商品出入境检验检疫的高效、安全与便捷,是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相关管理部门在如何做到高效检控贸易商品质量和安全的同时,又能保障出入境贸经济的便捷和降低贸易成本,是相关管理部门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贸易战略服务的主要标准和重要任务。本文从检验检疫部门的几项主要工作职能作用为出发点,具体分析在贸易背景下实现检验检疫的高效与便捷存在的问题,为我国检验检疫部门的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提供侧重点,为贸背景下的出入境检验检疫高效与便捷提供帮助。

  • 标签: 自贸 出入境 检验检疫 高效便捷
  • 简介:明月照人,清风不染。佳人额上轻点芙蓉钿,眉眼盈盈如黛。岁月偷换,再拜陈愿。愿常着汉服霓裳,多念人世温良,兴我礼仪之邦。

  • 标签: 礼仪之邦 女子 汉代
  • 简介:在跨进新世纪门槛的时候,重提启蒙的话题,不免令人感到有几分沉重和悲凉,在业已逝去的这个充满了呐喊与奋争、挫折与失败、变革与暴力、进步与灾难的世纪里,为了一个现代化的神话,几代人前仆后继,苦苦探寻,在面临着本土与世界、现代与传统、革新与救亡、群体与个人等等各个方面的重重矛盾与价值困境的情势下,几代前辈付出了悲壮的努力。然而,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他们的努力却未必得到充分和准确的理解,在当代的市场化语境中,在物质生活的进步这一事实中,这种努力还在不断地遭受误解、遗弃、轻蔑甚至嘲讽。我当然不否认时代的变迁正不断地改变文化与知识者的价值趋向,但与前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勇气相比,那些最宝贵的精神价值与原则正在遭受蹂躏和遗弃,这种极其恶劣的行为,正借助商业时代的传媒机器和文化时髦而大获利益。这不是当代知识分子的进步和光荣,而是悲剧和耻辱。启蒙的问题根本上就是现代性的问题。现代性在20世纪中国当然是一个未完成的命题,因此启蒙的使命也并不意味着已经终结。当然它会有新的内涵,因为时代语境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也正因为如此,现代性和启蒙的问题在当代已变得变动不居,充满了内在矛盾和悖...

  • 标签: 中国文学 主义基本 否中国
  • 简介:史学观念最终决定史撰的表现形态。中国翻译文学史的撰写长期以来得不到学科理论的支撑,虽有局部史料汇编的精彩,但总体缺乏有深度的理论提升。谢天、查明建主编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2004)视翻译文学史为文学交流史、文学关系史、文学影响史,从而在以下三个方面创新独树:史撰内容上,涵盖作家、作品与事件三要素;体例编排上,承认并突出“披上中国外衣的外国作家”作为翻译文学史另一主体的地位;史学叙述上,彰显交流史、关系史与影响史脉络,史学分期重证据实。因此,这次史学实践定会给中国翻译文学史的理论深入和实践开拓带来新的刺激和推动,给后续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认识和经验。

  • 标签: 史学观念 中国翻译文学史 体例编排 史学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