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感动欧洲的中国歌手,在民歌与新音乐之间游刃有余,她的演唱继承了传统精华,又融合了西方声乐的元素,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的新的民族音乐演唱形式。本文通过对龚新民族声乐创作和演唱风格的分析,开阔视野,为如何更好地表现中国声乐作品寻找一条出路,从而更加广泛地了解当代大众对民族音乐的需求和民族音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 标签: 龚琳娜 新民族声乐 演唱风格
  • 简介:  由法国著名记者兼记录片导演帕斯卡尔现场采访写成的一书,真实地讲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

  • 标签:
  • 简介:毛尖:新世纪以来的中国谍战剧热持续至今已有十年,现在街谈巷议的影视剧不再是《暗算》(2006)、《潜伏》(2009)或者《风声》(2009)、《听风者》(2012)这样的大剧大片,也就是说,表面上,谍战影视有一个回落,但我感觉,谍战热正以更隐蔽的方式向所有的影视剧发出辐射.

  • 标签: 中国 肖像 隐晦 当代 影视剧 《暗算》
  • 简介:1.油城我从东疆第一个绿洲哈密开始,经鄯善、吐鲁番、乌鲁木齐,到达克拉玛依。和那些依赖水源的绿洲小城不同,克拉玛依因油而生,一夜凸起。我不大喜欢按部就班,生性逆反,克拉玛依正合我意。

  • 标签: 克拉玛依手记 手记散文
  • 简介:运用伦理学术语"芬克因子"分析,《洛丽塔》的悲剧正是小说人物身上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相互冲突,并被兽性因子控制而导致恋童癖、乱伦等的一步步堕落,最后以奎尔蒂被杀,洛丽塔逃跑、嫁人、死亡,亨伯特被抓而后猝死而不得不终止的伦理悲剧。纳博科夫以"死亡"来安排主要人物的结局说明,如果兽性因子同人性因子分离开来,自由意志不能自控也不能他控,即使人性因子最终逐渐回归,小说人物也改变不了被毁灭的命运,小说的伦理教诲意义和作者的道德伪饰也得以体现。

  • 标签: 斯芬克斯因子 人性因子 兽性因子 理性意志 自由意志
  • 简介:<正>鲁迅文学院坐落在一条破旧的小街上,“打的”得跟司机破费半天口舌。结果,快到了的时候无法直接拐弯儿,还得兜圈子掉头往回来,才能驶进那条破旧小街。大概那条小街便是十里铺。院的院子小得像个私家宅院。据说我们来之前,还有个篮球场,被绿化掉了。现在,亭台门廊、花草树木一应俱全,但观赏意义要远大于实用意义。院墙外边拆迁出大片空地,真希望能成为学院的足球场。

  • 标签: 打乒乓球 王爱英 鲁迅文学院 高洪波 朱向前 乒乓球技术
  • 简介:  巴勃·聂达简历  巴勃·聂达(PabloNeruda,1904-1973)智利诗人.生于帕拉尔城.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

  • 标签: 巴勃聂鲁达 智利诗人 获得者智利
  • 简介:〔译者按〕:在《马留与贾奈特》这部剧本中,作者描绘了一对中年的人的再婚经历。他们各自相异的生活经历使彼此感到急于了解对方。盖迪固安以独特的形式表现了这段了解过程,表现了社会生活与法国普通人的生活真相,富于生活气息,使人感到清新而丰富。影片于1997...

  • 标签: 水泥厂 蛋黄酱 足球运动员 国民阵线 电视节目 男子
  • 简介:赫尔墨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觉得自己如果现出原形他们不免会对自己好话连篇,太虚伪。于是,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雕像者一看,来了一个顾客,连忙热情接待。赫尔墨看见宙斯的雕像,心想:看看众神之首宙斯值几个钱。便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圆。”

  • 标签: 赫尔墨斯雕像
  • 简介:1993年,于爱成带着他的彷徨和孤傲,从山东来到广州中山大学攻读文学硕士,而后又读博深造。1994年我与他相识,倏忽二十有年。深感流逝之速,惕然而惧。曾经的迷惘,反倒成就了他;没有这段孤傲,也未必有日后的沉稳和作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广东新文化狂飙突进的年代,也是一个价值兵荒马乱的年代。据权威统计,1993年,全国货车有四分之一开往珠三角。

  • 标签: 文学硕士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小说史 广州中山大学 八九十 文化思维
  • 简介:1对我而言。敏是陌生但又熟悉的朋友。说陌生是因为我与她只见过两次面。第一次是2007年,《小说选刊》在沈阳举办一个文学活动.我晚上十点多才报到,随即便与众人分乘几辆出租车去看夜色沈阳。好像是在一条不宽的小河边,我见到了月光下、水波旁身穿深衣的敏。她给我的第一印象,

  • 标签: 鲁敏 《小说选刊》 2007年 文学活动 第一印象 出租车
  • 简介:论文总结了莱辛中国研究现状,概括了莱辛国内研究的几个特点,认为莱辛研究在国内还远未达到应有的高度、深度,提出可以进一步开拓研究的领域和方向,以期为莱辛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多丽斯·莱辛 研究现状 研究特点 研究展望
  • 简介:特林堡的作品。很难对这位大师的创作得出某种分明的印象。仿佛一切都是不确定性的。芜杂的。朦胧的。所有的小说、戏剧、和书信。所有的,对女人一如既往的爱和恨。因为特林堡先生本身就是博大而庞杂的。代表着不同时期的各种各样的观点和主张。加之特林堡先生又是一位极率性抑或被称作为极感性的作家,就如同他总是此起彼伏的激情生活。于是他对他事他物的看法,便也伴随着其生活态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你大可不必和特林堡先生较真,更不必对他在女性问题上的激进或者保守斤斤计较。

  • 标签: 斯特林堡 先生 辩护 生活态度 不同时期 女性问题
  • 简介:最早知道凌叔华是因为她的小说,就是早年留学生文学的代表。当时还很好奇,她不是新月派的吗?啥时变留学生文学代表了。嗯!都有啊,这是她的两大特征,是月亮,也是星星。月亮呢,当然离不开诗人。诗人自然是徐志摩,徐志摩当年可是太阳,各位是月亮,围着他转。村上春树的"1Q84"来了,一个大的,浅黄色,三分之二圆;一个小的,绿色,倾斜地挂在旁边。凌叔华喜欢浅黄色吗?不知道,但是应该是那个大的。绿色的那个呢,应该是陆小曼?

  • 标签: 凌叔华 徐志摩 曼斯菲尔德 村上春树 陆小曼 林徽因
  • 简介:《艺术作品的本源》以"有"(Ereignis)阐释了艺术的特性,《艺术作品的本源》是《哲学论稿》的本质性补充与评论。海德格尔关于Ereignis的思想和他对艺术之思具有同一始源,它们又都立足于形而上学和技术时代的拯救。作为Ereignis的艺术,是在发生(Er)和有"gibt"上沉思艺术的。

  • 标签: 艺术作品的本源 哲学论稿 EREIGNIS 发生 给出
  • 简介:“莫雷克时间,8点整。”近一百年之后,我站在地球的这一端,钟声乘着地中海的风隐隐传来。没错,时钟敲响了八下,这时,出浴不久的毛姆坐到书桌前.刚刚开始的这一天,他和他的世界一起进入“莫雷克时间”。法国,地中海沿岸,里维埃拉,弗拉角。这一处花树掩映的所在.就是英国作家毛姆的莫雷克别墅。

  • 标签: 时间 英国作家 地中海 毛姆 钟声
  • 简介:英国女作家曼菲尔德擅长描写优雅富裕的资产阶级生活场景,她用美丽而忧郁的眼神注视着这个阶层,努力地将生活里普通的事件富含厚重的哲思,而在这些看似平淡的情节中,曼菲尔德又经常使用幻灭笔法制造出别出心裁的小说结局,使其与人物的期待产生巨大的落差,使主人公内心的幸福感在突变中幻灭,她的《阳阳和亮亮》《幸福》《莳萝泡菜》《园会》等短篇小说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 标签: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 幻灭 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