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19世纪中后期,在中国产生的汉字新词主要通过文字接触的途径实现了对日传播,为近代日语汉字新词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养料和参考,最终与大量在日本创造出来的汉字新词一起在近代日本社会传播并为人们所接受和使用,为20世纪初叶日语词汇流入汉语提供了可能。本文对汉字新词对日传播并实现新生的过程进行了梳理,立足于中国和日本向近代化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分析了这一语言现象背后隐含着的深层社会文化原因,揭示了中日两国近代化过程的特殊性、文化心理的差异性以及语言文化发展的规律性等因素对汉字新词传播流向的影响。

  • 标签: 近代汉字新词 对日传播 文化要因
  • 简介:一、日语中的省略1—1:摄影师在拍摄的时候,总是将镜头瞄准某一特定的人物、景象或者场面,其它则视而不顾。我们在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总是将表达的焦点集中到某一事项上,其它则必须省略掉。倘若把其它相关联的要素一一表述出来,思想信息的交流便无法进行下去。从这个意义来说,所有的语言表达都伴随着省略。因此,省略

  • 标签: 日语教学 拟态词 终止形 现代日语 思想信息 语言性
  • 简介:一、引言名词谓语句是现代日语的基本句式之一,其表达形式为和。从语义看,因其多表现语言主体对主谓成分间“命名”、“所属”、“同一”等关系的确认、判断,故又多称为“名词判断句”。实际上,名词谓语句无论是以单句形式,还是作为引用句中从句的形式,位于句末的谓语构成成分的脱落现象都是很常见的。人们常把这一语言现象解释为“省略”。那么,为什么会被省略、省略的条件是什么,的省略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这些问题在日语教学中是需要认真加以澄清的。本文试图对上述

  • 标签: 无形化 现象成因 隐身术 费苦心 句型 谓语动词
  • 简介:语篇指示是指向语篇中某一完整信息的指示功能。本文将信息结构理论运用到指示研究中,发现语篇指示中的指示语、已知信息和新信息之间成等价关系,但在文脉照应中则不等价。本文借助语料库分析了日语指示语的使用情况,发现当指示语修饰言语思想类词汇时,大多显示语篇指示功能。而语篇指示中各因素的等价关系符合这种较大信息量传递的需求,从而验证了信息结构分析结果的合理性。本文提出的信息等价关系可以有效区分语篇指示和文脉照应,不仅限于日语指示语的研究,也可以为汉语、英语指示研究提供语言类型学上的参考。

  • 标签: 语篇指示 文脉照应 信息结构 已知信息 新信息
  • 简介:纵观建国以来我国的外语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五十年代,由于当时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的对外交往主要是面向前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相应地国内的外语教学也非常重视俄语,俄语在中学的外语教育中占有很大份额。第二阶段是自1960年前...

  • 标签: 日语教学 日语专业 日语教育 英语 高校 等院校
  • 简介:本文首先对于在中国翻译界长期以来具有较大影响的严复"信、达、雅"之说进行剖析,认为"信、达、雅"中的"达"之标准没有单独设立的必要,将"信、达、雅"的三维标准简化为"意义"与"风格"的二维标准,提出了"翻译=意义×风格"之公式形式的标准。该标准以追求翻译要素的兼顾与均衡为理念,将"信、达、雅"这一基于中国古代文论的印象式评价,转化为现代数理式思维的定量描述,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 标签: 严复 信达雅 均衡 翻译 标准
  • 简介:处所「デ」格句首分布表示事件发生的处所,句中宾语前分布表示动作进行的处所,句中宾语后分布凸显处所焦点。三者可共现于同一句中,其语义范围为:句首分布>句中宾语前分布>句中宾语后分布,符合时间范围原则,受包容原则支配。处所「デ」格的语义有多种指向,受客观现实、句法位置、谓语语义特征等因素制约。其中,客观现实是最优先的制约因素,在其允许实现的前提下,处所「デ」格的句法位置与谓语的语义特征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句法位置 语义特征 语义指向 时间范围原则 包容原则
  • 简介:关于主语的问题北原保雄作石工译编者按:主语问题是日语语法最大问题之一。日本学界历时多年进行过讨论和争论,现在也还不能说已达到统一的意见。本刊认为,北原先生这篇文章论点是正确的、公允的,阐述也全面、简明易懂,特向读者推荐。1.什么是主语我没有详细调查,...

  • 标签: 主语 主格 对象语 语言表达 “何” 术语
  • 简介:日语同其他语言相比较,最大特点是敬语发达。然而,直到明治中期为止,日本人未曾有人对此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最先开始对敬语进行研究的是十六世纪下半叶到日本传基督教的西班牙传教士们。他们从传教活动的需要出发,为了学习日本语,对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进行了实用性的研究,还为后人留下了一部《日本大文典》。由于日本当时实行锁国政策,此书未给日本人的研究产生影响。直到明治三十年代,日本人在接触外国文化、学习外语、翻译外文以后,才注意到敬语的不同,开始了系统的研究,当时,中国学生的第一次留日浪潮

  • 标签: 日语教学 对等语 本语 日本传 学习日 锁国政策
  • 简介:前言日语语往中的“陈述”问题,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未有定论。本文主要是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大体归纳、介绍一下“陈述”问题的情况。

  • 标签: 日语语法 用言 陈述论 述语 山田 个人理解
  • 简介:在某研究中心一次日本专家的演讲会上,译员译出的头一句话,颇令我愕然:这次报告会,是在××大学和贵中心的斡旋下举办的。对此,我谨表示衷心的谢意。为了确认自己对“斡旋”一词词义的理解,我事后特地翻阅了两本权威词书。《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第1994页)上的释义是:斡旋:①扭转;挽回;②国际法名词,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之一。

  • 标签: 同形汉字词 日语汉字 外来词现象 汉语词 现代汉语 古汉语
  • 简介:意译,就是摆脱原文表面结构形式的约束进行翻译。它追求的不是两种语言在词义、句子结构、思维方式上的表面对应或一致,而是译文与原文在实质内容上的相近或相同。意译的特点,傅雷先生曾概括为“重神似而不重形似”。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两种语言在语言结构等方面差异较大,无法追求形似。其二、有时两种语言的语言结构形式虽不妨碍译文追求形似,但从切近原

  • 标签: 译文 意译 问题探讨 东西文化 句子 食力
  • 简介:本文以《国语学》杂志1999~2003年5年间刊登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对日本世纪之交国语研究的动态进行一个概观展望。《国语学》杂志是日本语言学界几大学会的会刊杂志中历史较长、也较具主导作用的代表杂志。笔者所选论文刊登的期间正值“国语学会”及其会刊《国语学》进行大幅调整的重要过渡期,密切关注它在研究领域、方向、内容以及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动态,不仅对我们了解日本国内日语研究的沿革、发展及其趋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我们日语学习和研究者在研究方法理论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 标签: 国语 日语学习 日本语 日语研究 语言学 论文
  • 简介:在翻译中,忠实于原文,就是在可能范围内力争既“形似”而又“神合”;能近两步,就不要只近一步。否则就干脆绕点远,采取意译;但能远一步,就不要再远两步。如同“神合”还包括力求保存原作的风格美;“形似”,也包括力求追随原作的文字美乃至句式

  • 标签: 叙述句 语法关系 可能范围 存现句 描写句 格助词
  • 简介:日语中由单个汉字构成的サ变动词正处于演变进化过程之中,本文使用语料库对典型的单汉字サ变动词作了分类分析,发现“信ずゐ”这一类动词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向一段的过渡,“爱す”这一类动词正处于サ变和五段相互抗衡的阶段,而“察すゐ”这一类动词虽经长期的演变仍然停留于萌芽状态。并指出这些单汉字サ变动词向一段或五段的演变,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各活用形向使用频度最高的连用形靠拢所致。

  • 标签: 动词 汉字 活用 日语 连用 语料库
  • 简介:基于语料库的语言测试研究已经成为当前语言测试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向之一。国内有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英语界,结合目前俄语测试研究的发展现状,我们对语料库在俄语学业测试和水平测试两个方面的应用问题更为关注,具体可应用于精读、阅读、听力、写作和翻译专业俄语四、八级统测等方面。

  • 标签: 语言测试 俄语测试 语料库 学业测试和水平测试
  • 简介:不富而喻,日语中表达敬意是以敬语为中心进行的。但仔细分析一下日语口语的待遇表现,不难发现,日本人在表达轻度的礼貌、谦虚、客气、感谢的心情时,经常使用一些不包括敬语在内的表达方式,本文中将其称为“敬语式表现”。一个民族的语言同其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两种语言在翻译上,常常不是一

  • 标签: 日语教学 语式 自动词 授受关系 授受动词 否定形式
  • 简介:我们都知道近代日语有一个[汉语]剧增的时期,但在解释这一现象时,以往多以昙花一现来形容之,但实际的杂志用语调查却告诉我们:明治时期的1874—1909年间[汉语]占到70%以上,只有进入大正时代其势头才开始减弱。对这一现象的成因,过去也多认为是由近代日本吸收西学而产生的[汉语]所导致的,但却对其内涵没有做过实际具体的分析,此文旨在阐明这一概念的误导所引起的混乱,并对这类[汉语]的归属词源验证法提出质疑。

  • 标签: 「新漢語」 出典例 词源验证 日语借词 中日语言交流史
  • 简介:本文以政治语言学语言观为研究出发点,探究语言本体论框架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分析在政治交际中文化的显性和隐性因素。以及通过文化认同获得交际主体的认同并引起共识,从而达到政治目的的过程。世界正在从由经济军事实力掌握一切主动权,过渡到以文化认同和意识吸引进行较量的时代。而对于政治交际而言,文化的渗透以及文化与语言的相互作用又使得政治交际本身更具表现力,使得政治交际的对话性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因此,在和平发展的国际社会,我国应更好地运用我国博大精深的语言和文化精髓.在政治交际中充分发挥作用,促进政治目的成功达成,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 标签: 政治语言学 语言 文化 政治交际:认同
  • 简介:中日两国人民有二千余年的交往,日本语言(尤其是文字)深受中国语言种以汉字为素材的行文造句的方法的影响,和中国语言有许多相同种相似之处。近年以来,改革开放使中日两国的关系更加密切,中国人学习,研究日语者逐年增加。如何进一步推广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如何以日语为工具

  • 标签: 汉语被动句 中国语言 主动句 语法学家 桥本进吉 翻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