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对1978—2012年国内期刊上刊载的日语测试研究的文章进行了检索和统计。从研究结果来看,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数量不足,缺乏实证性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虽已涉及国内的各项大规模、标准化考试,但不全面,理论创新不足;从研究对象来看,多关注考试本身,对考试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影响者考生缺乏研究。因此,日语测试在今后应加强实证性研究、扩大研究范围、关注考试主体、积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从而促进测试及教学的发展。

  • 标签: 日语测试 研究方法 回顾 现状
  • 简介:本论文以主题非省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内省的方法主要从主题非省略的定位及其功能特征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得出具体结论:(1)主题非省略的提出虽然来源于主题省略,通过分类的过程、与“は”的功能关系以及和主题的势的关系确立了其区别于主题省略的独立性和特质性。(2)主题非省略的功能特征可以从两大方面来探讨。第一为主题的凸显性,第二为句子衔接性。具体来讲,主题的凸显性包括主题的强调和主题的补充;而句子的衔接性包括新信息的再确认、歧义的消除、时空间的调和和表达视点的统一。

  • 标签: 主题非省略 主题省略 主题 定位 功能特征
  • 简介:及物化是日语"(s)aseru"句式多义表达中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及物化的研究虽缺乏对及物化类别及及物化特征的整体把握。因此本文以及物化句结构及语义上的特征为根据,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将"(s)aseru"句式中的及物化在"一般及物化"和"未发生配价增加的及物化"的框架下,划分了5大类,进而指出,一般认知度较高的"无对应他动词的自动词"类及物化的及物性并非最高,"被使役者不具备行为能力的动作动词"类在及物化程度上强度最高。

  • 标签: 及物性 施事 受事 动词语义
  • 简介:日本漫画作为日本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共识。世界范围内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热爱日本漫画而关注日本、学习语,中国也不例外。但是,就如何在日语课堂上有效运用日本漫画进行日语教育这个课题,国内的日语教育研究界还鲜有系统研究。本文拟从日本漫画及其影响力、漫画与日语教育的关系、故事漫画在日语教育中的运用案例、今后的课题和展望四个方面探讨日本漫画在日语教育中的运用问题,以期抛砖引玉,促使更多的同行共同来关注这一课题。

  • 标签: 日本漫画 日语教育 会话语境 语用能力
  • 简介:“OPI日语口语教学模式”是我校教学改革项目“基于OPI测评方式的日语口语教学法研究”中提出的主要教学改革内容。其主要原理是为达到外语口语学习的应用性目标,把OPI测评方式的方法、手段应用于日语口语教学课堂;同时,利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方法中,“协作学习”的优势来弥补OPI教学模式在课堂效率方面的不足;最后指出继承现有外语教学方法中重视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基础能力培养等优良传统的必要性。在实践中实现了先进的教学理论与积极的教学改革、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

  • 标签: 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OPI 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
  • 简介:本文介绍了Chomsky语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根据该理论对日语中包含普通和复杂事件结构的两类句式进行了尝试性分析。结论是:日语句子能够在CP+TP+v*P/vP+VP的大框架内被推导出来。被动语素“(r)are”是表示被动的功能范畴,扩展论元结构完整的v*P或者论元结构不完整的vP。在间接长被动句的推导过程中,隐性APPL语素①引导非核心的APPL论元进入动词的基础论元结构,并使之升格为核心论元。

  • 标签: 最简方案 语段 推导 功能范畴 隐性APPL语素
  • 简介: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开发的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具有数据规模大、代表性强、语料构成均衡的特点,较为准确地反映了现代日语书面语使用的一般状况。利用该语料库提供的丰富信息,我们能够客观、高效地考察现代日语书面语在词汇分布以及语法、构词等方面的重要特征。该语料库的建成对日语语言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均衡语料库 本族语 实证研究 计量研究
  • 简介:与历来研究中仅以限定提示助词这一单一视点来探讨限定功能的方法不同,笔者关注限定提示助词与限定副词同时出现的双重限定句式,以双重视点来考察限定功能,明确了限定提示助词与限定副词各自的功能分担情况。作为限定功能整体架构研究的第一步,本论文以限定提示助词与限定副词中各自使用频率最高的"ただ"和"だけ"为中心进行考察,得出结论为:在双重限定句式中,"ただ"与"だけ"进行限定时的着眼点不同。"ただ"着重表达句中的某一要素与其他同类要素之间的paradigmatic关系。而r广二苊j则与前面的否定句或后面的副词相结合,在构成syntagmatic关系的同时,限定动词的行为方式,排除其他的行为方式,表达这两种行为方式间的paradigmatic关系。

  • 标签: 双重限定句式 SYNTAGMATIC paratigmatic 限定提示助词 限定副词
  • 简介:本文首先从广义的"语态"范畴的角度分析了日语对偶自他动词中"有对自动词"无标记具有"被动"语义的问题(例,「町が空襲で焼けた」)。通过考察"有对自动词"无标记派生"被动"语义的过程,说明了日语动词词汇与"语态"范畴语义相关性的重要特征。并基于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的理论,探讨了日语"语态"现象以因果关系为动因,从原型的单一事件向边缘的复合事件扩展的机制,揭示了日语的"语态"是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表述认知突显的语法范畴。

  • 标签: 语态 有对自动词 因果关系 事件结构 认知突显
  • 简介:基于学习者立场的优秀教师形象研究是教师明确自我发展方向的关键。本研究打破该领域使用因子分析的量的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着眼于个案研究,通过可信性、重现性高的个人态度构造分析(PAC分析)得知:学习者心目中的优秀日语教师形象及学习者对优秀日语教师形象的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态度、专业知识和阅历、授课能力、性格与人格魅力、形象气质五方面。本研究对日语教师明确自我发展方向,寻求自我发展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优秀日语教师 PAC分析 学习者 教师自我发展
  • 简介:本文基于类型学的新标记理论,试考察日语助词“を”的有标记和无标记用法。从历时角度看,“を”经历了有标记到无标记的演变;从共时角度看,“を”处于有标记和无标记用法共存的状态。本文还将其与汉语的“把”进行比较,并探讨这些跨语言的标记现象和蕴涵共性之间的关系。

  • 标签: “を”“把”标记理论 蕴涵共性
  • 简介:改革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率是当今日语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在深入理解需求分析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需求制定日语专业高年级教学要求,才可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教学资源的浪费。本文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结合需求调查分析,提出日语专业高年级细化教学目标,构建按需分层的教学模式。

  • 标签: 教学模式 需求分析理论 按需分层教学
  • 简介:概念整合理论由认知映现理论发展而来,语法整合是通过输入空间的选择性投射形成整合结构,整合结构可能具有输入空间中不具备的结构。在日语中,认识情态多作为结句出现在句末,但因为其语义强调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和判断,认识情态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介入名词性从句。在认识情态与名词性从句中的整合过程中,有些情态的原有语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就成为认识情态与名词性从句的整合特征。

  • 标签: 概念整合 整合特征 认识情态 名词性从句
  • 简介:本文以“ぽぅがいい”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语料库例句的分析,对日语情态形式“ぽぅがいい”的意义功能、典型意义、情态类型、意义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ぽぅがいい”是表达道义情态、行为情态和能动情态的情态形式,情态所属范畴类型为三类。除“ぽぅがいい”之外,日语评价性情态均有跨越多个情态类型的情况,日语的情态形式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单义”,有必要从类型学的角度对日语的评价性情态的用法进行分类和研究。

  • 标签: ぽぅがいい 情态 类型学范畴 单义
  • 简介:本文以中高级中国日语学习者的200篇作文为考察文本,以“の”的过度使用现象的调查结果为依据,在对有关“的”母语负迁移问题的先行研究中的若干观点进行思考的基础上,试提出几点探讨意见。①本文调查结果显示,“の”与某些特定词语的固定搭配的误用率相对较低,而且误用原因各异,不宜统而概之。比如一类的误用并不是表面的修饰语与被修饰语的关系问题,而是深层次的语法约束问题。②通过对汉语“一+量词”构造的负迁移与“の”的过度使用之关联的考察,试得出本文考察范围内的相对结论:“一+量词”的特指功能为汉语所特有,其负迁移导致学习者对

  • 标签: “的”的母语负迁移 の的过度使用 误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