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洛迦诺的女丐》中,侯爵三次查验城堡的楼上的房间中到底是否有鬼。在他对鬼魂的认识过程中,想象担当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暂时弥合了感知与概念之间的断层。最终,狗作为媒介使得鬼魂显形,鬼魂变得可见,由此,其想象的意象闯入现实,侯爵因此走向疯癫。想象越界的这一刻也是文本中的秩序彻底翻转的重要时间点。

  • 标签: 克莱斯特 想象力 鬼魂
  • 简介:德国作家E.T.A.霍夫曼以一种独特的黑暗美学,对教育、想象、虚构、魔鬼、机械等19世纪初的一些核心思考命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维度。在来自内心的黑暗冲动、想象现实的暧昧不明、身体和机器的彼此填补中,呈现出的是19世纪初的人的心理图景。这种图景已经不再沉浸在古典主义的完美理想中,而是为未来的断裂和延异敞开了门户。

  • 标签: 恶的美学 教育 想象 机器
  • 简介:长期以来,德国的以色列政策不单纯以道德义务或现实政治为出发点,而是两者共同影响着德国历届政府的决策和行动。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分阶段概述德国的以色列政策,然后剖析德国对以政策中的道德义务因素以及现实政治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只要在德国看来以色列的安全未受到威胁,德国出于自身国际定位、外交原则和经济利益的考虑,日益在谋求与以色列关系的“正常化”。但是,由于两国对如何能更好保障以色列安全有不同认知,未来德以关系的“正常化”依然面临根本性的障碍。

  • 标签: 德国 以色列政策 道德义务 现实政治 正常化
  • 简介:“敞开者”/“敞开”(DasOffene)在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当里尔克将“敞开”这一在世状态赋予缺乏意识的沉郁的动物时,海德格尔则在动物的封闭中看到了其“贫乏于世”的属性。阿甘本在他的著作《敞开:人与动物》中对“敞开”概念进行了新的思考,以终结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中的“人类学机器”,为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标签: 敞开 动物 人类学机器
  • 简介:霍夫曼斯塔尔早期作品体现的颓废美学是以世纪末的现代性反思为重要背景的。这些作品中与自我相连的空间隐喻是其重要表征之一。本文通过重建这些空间形象在世纪末的思想关联,指出霍夫曼斯塔尔是在尼采和马赫为代表的现代自我的危机话语语境中来表达新的主体意识的。另一方面,本文也强调霍夫曼斯塔尔以自我的空无本质为出发点进行的美学创造展示出了新的存在思考和体验诗学。霍夫曼斯塔尔因而并没有陷入虚无主义而是提供了一种新的主体想象和文学理解。

  • 标签: 世纪末 空间 主体 霍夫曼斯塔尔
  • 简介:根据沃尔夫冈·伊瑟尔的文学人类学,文学虚构诞生于"虚构的"、"想象的"和"现实的"这三类因素间的互动游戏中。前两类因素并非专属于文学作品,也并非现实的对立面,而是暗示着人渴望不断地将其可塑性付诸具形的特质。历史上多样化的文学虚构作品像镜子一样,能使人理解人何以能超越和重塑历史语境中既存的关于人和世界的图景。在新时期早期的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的小说《梦月》(1609/1634)中,一贯被视为对立面的现实和虚构既是一个重要主题,同时这两者的对立也遭到了质疑。本论文试图运用伊瑟尔的上述理论来分析这部小说,以考察该文学虚构的具体表现形式,探究该虚构文学作品何以能重塑新时期早期关于人和世界的图景。

  • 标签: 文学人类学 虚构的 想象的 现实的 人和世界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