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国际汉语师资供求矛盾是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国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国际汉语师资的供求均衡问题,包括总量均衡、质量均衡和流动性均衡。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当前国际汉语师资供求存在三个层面的失衡,一是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存在大量“岗位空缺”的失衡,二是国内市场上供过于求,呈现“供给相对过剩”的失衡,三是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之间存在对接不畅的流动性失衡。为解决三大失衡,文章从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一是培育和完善国内汉语国际教育市场,增强国内对对外汉语师资的吸收和消化能力;二是加强国外本土化师资的培养培训,提高国外汉语师资的供给能力;三是加强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联动,实现国际汉语师资的自由、高效流动等。

  • 标签: 国际汉语师资 供求矛盾 失衡 对策
  • 简介:认知视角下的语法研究发现汉语存在句有“目的物一参照物”和“参照物一目的物”两种反映人们感知世界图景的组合方式。西班牙语用“Estar”和“Hay”充任述语的句法结构来表示汉语存在句所表示的语义。像汉语存在句一样,表示存在范畴的西语句法结构的句法成分也有两种排列方式,但汉西两种语言在存在句小类上略有差别。通过用“self-pacedreading”实验设计测试以西班牙语为母语背景的墨西哥汉语习得者识别“是”、“有”等6个汉语句法结构来考察墨西哥汉语习得者的母语迁移、汉语存在句的认知模型以及正误汉语存在句识别模型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墨西哥初级汉语习得者在识别汉语的存在句时:一、西语的负迁移影响到被试对“是”字存在句宾语和述语的识别;二、被试理解汉语存在句的“目的物一参照物”,“参照物一目的物”排列序列未显示出显著差异;三、被试在理解正确的存在句和错误的存在句时.理解策略有别。

  • 标签: 存在句 目的物 参照物 语法语义 母语迁移
  • 简介:意境是一种主观情感和客观情感相互交融结合而产生的一种能够陶冶情操,使读者或者作者沉浸在想象中空间里的一种情景,是虚实相结合的。在中国的文学宝库中意境的运用一直是诗人词人所追求的一种表达效果和表达手法。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文人更注重自己作品中的意境美和已经带来的情感上的愉悦,这已经成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标志。那么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意境的特征有哪些?本文就将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

  • 标签: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意境特征 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