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巧用数字数字用得巧,不但使新闻标题准确精炼,而且可使其变抽象为具象,平凡为神奇,换呆板为灵动,可以把枯燥无味的事物说得妙趣横生,把尽人皆知的事情说得新颖别致,把纷纭复杂的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简洁明了,起到一般语言难以取代的作用。巧用数字制作新闻标题主要有如下方式:

  • 标签: 新闻标题 巧用 表义 算式 活用 符号
  • 简介:本文考察“或许”词汇与语法。“或许”实现词汇之前,“或”“许”先分别实现语法,然后通过双音、副词连用凝同成词。“或许”进一步演变,由副词衍生出连词用法,主观性增加,作用于句子或篇章,起到衔接或连贯的作用,功能进一步虚化。

  • 标签: 或许 揣测 词汇化
  • 简介:“中缀”也叫“词嵌”,在《语言与语言词典》(R.R.哈特曼、F.C斯特克,2000)中的定义是“插入词中的词缀”即一种嵌入词中的附加成分。汉语中的中缀问题的产生应以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为起始,文中提出了“骈列”“前加”“后附”等构词方式。在此基础上,黎锦熙先生于1923年草拟了《复合词构词方式简谱》,后改为《汉语构词法——多音词表》,表中从相属的复合词中分出了词头、词嵌、词尾。

  • 标签: 中缀 汉语 《马氏文通》 构词方式 附加成分 复合词
  • 简介: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与其P,不如q”句式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主观过程。说话人视角的调整对该句式主观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说话人的情感和认识。说话人的视角由“当事人视角”向“说话人视角”转换,说话人的情感主要通过“不如”前加评注性副词和P、q后加评说成分来实现,而说话人的认识是指该句式的表达由客观描述向主观认识转变。

  • 标签: “与其P 不如q”句式 主观化:说话人的视角 说话人的情感 说话人的认识
  • 简介:文章认为,从唐代到清代,“一般”由数量短语词汇化为形容词,语义演变路径为“一种〉同样〉普通”,此后在谓语位置上“一般”又经历了语法,能参与到“X(如/似/像)Y一般”比拟式中,充当比拟助词。考察“一般”的语法过程可以发现,“x如Y一般”类比拟式是由“xY一般”式添加像义动词“如/似/像”而来,而非由“X如Y”类比拟式添加助词“一般”而来。

  • 标签: 一般 词汇化 语法化 平比句 比拟式
  • 简介:对汉语“词”的韵律语法特征进行探讨,发现“词”是一个跨层级韵律单位,它可能是一个或多个韵律词,也可能是一个黏附词,但最大只能是一个韵律短语;“词”不等于韵律词,它可以大于或小于韵律词(即可以容纳三个以上的音节,也可能只有一个音节);但如超过三个音节,则必须保证音步运作时,其中的任何一个音节都不会落单。据此,我们从韵律语法的角度对“词”作了界定.即“有描写内容,且韵律上可以独立的成分”或“无描写内容,且韵律上无法独立的成分(独立语段的情况除外)”。

  • 标签: 音步 停顿 黏附组 韵律短语
  • 简介:语言接触和借用在所难免,一门语言可能会在语音、词汇、句法等层面上受到其他语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留下印记。政府、相关机构和学者,特别是语言纯洁主义者都担忧这些印记会有损本国语言的纯洁性。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行政权力制定法律法规规划语言;学者则通过学术论文和学术会议等致力于语言纯洁性的保持。不少国家政府和部门都重视对国家语言生活的行政干预和引导,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发展而不懈努力。文章通过梳理主要国家对本国语言的行政干预和语言规划以及所取得成效,旨在为我国相关部门的实践提供借鉴,从而更好地保持汉语的纯洁性。

  • 标签: 语言纯洁 行政干预 专家干预 语言规划
  • 简介:唐·孔颖达在《诗大序·疏》中说:“诗人总天下之心,四方风俗,以为己意”,清·朱彝尊在《嘉兴山晓阁联》一诗中也说写文章要学会“放江山入我襟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当带孩子们到思想和语言的活水源头去,努力使周围世界中物体和现象的概念通过语言.不仅深入他们的意识,而且也深入到内心和灵魂。语言在情感上和美学上的色彩,它的细腻色调——这都是儿童创作的生气勃勃的源泉”。可见回归自然品咂自然.回归生活涵咏生活,只有勇敢地走出去,我们才能真正找到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 标签: 作文教学 农村高中 范式 田园 苏霍姆林斯基 回归自然
  • 简介:前人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重要工序。作者通过对文章进行润色和“雕饰”,使文章的思想更加严谨周密,语言的组织表达更加准确凝练。可以说,熟练掌握文章修改的方法,这是文字工作者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功。

  • 标签: 文章修改 文字工作者 写作过程 基本功
  • 简介: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教育教学研究中曾提出"生活即是教育",立足现实,结合教育对象的实际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理念,使语文课堂教学从狭窄的以教材为教学载体的教学模式开拓为开放式的生命课堂教育教学现实。这种教学思想与新课改理念是不谋而合的,也是相互映衬、相互深化的。一、重视有效教学找到问题根源当前,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倍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所谓"有效",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

  • 标签: 课堂教学 教学研究 课堂教育教学 新课改理念 教育对象 教学时间
  • 简介:"反正"是一个常用的语气副词,在《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里,它被列为乙级词,但外国学生却不容易掌握,使用时常出错。其原因在于工具书在解释上的误导,以及教材中词语对译的局限性。为此,我们重新认识了"反正"的特性,并从"反正"句"可变因素"的类型出发,研究了这一副词的三种主要使用环境:情状不明型、无关紧要型、劝慰选择型。文章还针对教学提出了一些具体策略。

  • 标签: “反正” 语气副词 偏误 使用环境 教学
  • 简介:文章考察发现言说动词“操”存在较为特殊的句法一语用表现,并在此基础上从几个方面论述了言说动词“操”与言说动词“说”“提”的句法一语用差异,最后对与言说动词“操”相关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 标签: 言说动词 “操” 句法-语用
  • 简介:华文水平测试的研发要基于华文教学的实际,可选择"猜测-反驳"的开发路线图。在进行体系设计时,起点要高,应博采众长,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突出特色和服务意识,借外力为我所用。对于研究中涉及到的题库建设、考试方式等问题,要确立优先原则,突出重点,先考起来,以应亟需为要。

  • 标签: 华文水平测试 研发 路线图
  • 简介:文章分8个方面评述了近十年文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及代表性成果,指出近年来文化语言学研究存在学科内部研究的不平衡性、学科外部研究的不平衡性、研究的深度较差、缺少科学研究方法等问题,接着从学科定位、学科界限、学科继承、学科研究方法、学科研究重点、学科沟通与学科成果转化七个方面对汉语文化语言学研究进行了反思。

  • 标签: 汉语文化语言学 研究领域 存在的问题
  • 简介:福克纳的《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长期以来被众多读者误读。主要原因在于读者没有认真钻研文本。主人公爱米莉的情人死于意外,她被冤枉了82年。她变态的爱使她与尸共枕几十年。它既是美国南方父权、传统势力以及妇道观长期压制和毒害的结果,又是对其愤怒的控诉。它竖起了唤醒女性意识、争取女性权利、追求美好爱情的新的纪念碑。她厮守的爱情亘古未有,博得人们在心中为她献上一朵红玫瑰。

  • 标签: 爱米莉 女性意识 文本信息
  • 简介:叶圣陶先生1981年8月在同《写作》杂志社编辑人员谈话时指出:“写作的范围很宽广,写调查报告,写工作计划,写经验总结,写信、写通知等等都包括在内,当然也包括文学创作”。“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叶圣陶先生这番话,可谓语重心长。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具有高素质的、有较高应用文写作能力的从业人员。这也就为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标签: 应用文写作教学 知识化 技能 应用文写作能力 训练 大学毕业生
  • 简介:一、现象、问题和难点把古反切折合成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是音韵学教学研究、现代汉语普通话审音和词典编纂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本文所谓今音,指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古反切主要指《广韵》的反切,还包括一些今音所涉及的《集韵》反切。所谓折合,指按照反切规律和古今声、韵、调的演变规律,把古反切的语音关系合理地转换成今音的语音关系,用今音拼读出古反切的读音来。

  • 标签: 反切 现代汉语普通话 音读 CI 音节 语音关系
  • 简介:汉语国际教育的本土包含教育对象的本土、教育内容的本土、教育资源的本土和教学人员的本土。教学人员即师资的本土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本土的师资既包括本土师资,也包括外来师资。本土师资的培养具有两种不同的模式:域内培养模式和域外培养模式。在教育国际的大背景下,上述两种模式正呈现出日益融通的迹象。

  • 标签: 汉语国际教育 师资 本土化 内涵 模式
  • 简介:专业问题研究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从业能力的基础,相关的培养工作应纳入专业课程教学和见习、实习。突破培养瓶颈的建议: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须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学历教育相衔接;2)专业文献阅读和案例分析须突出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重视对过程的解析,以团队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进行;3)通过训练课程与学生见习活动的双向互动,培养学生调研、观察、记录、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4)建立研究生导师和任课教师岗前培训、资格认证和定期培训制度,对教师的海内外汉语教学经验提出硬性要求;5)面向汉语国际教育从业实践需要,规划好与课程教学、见习实习相适应的"MTCSOL研究生专业课题指南",为培养学生的专业问题研究能力提供完整的参考框架;6)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档案袋评价体系,确保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问题研究能力的培养工作日常、制度。论文还对课程教学、见习实习和档案袋评价体系的实施方案做出了论述和说明。

  • 标签: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专业问题研究能力 课程教学 专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