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今年某大学古籍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中,一篇论文出现了某作家经过努力读书走上了“致仕”之路,在场的一位评委质疑:“致仕”到底指的是获取官职,还是辞去官职之意?此处显然指的是前者,而按基本的古文知识则应是后者,因此论文

  • 标签: “致仕” 古代文化 文学创作 中学 语文
  • 简介:公绥(231—273)作为魏晋时代著名的词赋家,同时也是一位有一定成就的诗人、书法家和音乐家。本文初步探讨了公绥的家族历史、生活风貌和诗赋创作的基本形式。在此过程中,笔者试图回归中古文化的“原生态”,将成公绥置于“原生态”的大文化背景中运行考察。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重点考察东部公氏家族的人物以及公绥本人的生平、交流和仕履情况。第二部分以翔实的材料橙明东郡白马公氏为尊奉道教之儒学世家,公绥本人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并由此而创作了他的名作《啸赋》。第三部分阐述公绥词赋创作的内容特点与艺术特征。首先,公绥的诗赋创作与“三才”之人文观念有密切关系。其次,与“三才”的人文观念相联系,公绥退明确提出了一种独到的赋学理论——“分赋物理,敷演无方”,即以艺术虚构的方式深刻地揭示事物之理。这种理论的实践,使公绥的词赋创作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 标签: “原生态” 考论 人文观念 “三才” 魏晋时代 家族历史
  • 简介:句是指没有语境的帮助下能够独立成句的常规句子。本文探讨朝汉双语语码转换句的句条件限制。本文指出朝汉双语语码转换句的句条件限制,既有与朝鲜语和汉语句条件限制相同的地方,又有与朝鲜语和汉语的句条件不相同的地方,并从表述性、现实性、分层向核性、语气、时态等角度探讨了朝汉语语码转换句的句条件限制。

  • 标签: 朝汉双语 语码转换 成句条件限制
  • 简介:人类社会已跨入崭新的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一批新兴的应用文文种就像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出现在我们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之中,需要有更多的专家学者、仁人志士去关注,去探索和研究,从而逐步完善与规范这些新文体的写作,并将它们充实到新世纪的写作学文库中去,纳入应用写作教学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中,与时俱进,使之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 标签: 储佩成 应用文文体 创新精神 公示 拍卖公告
  • 简介:林清玄的散文,有着东方民族文化的心理机制,注重性情的广大融通,倾向于中和之情的徐缓舒释,追求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林清玄的散文还继承了乡土文学的表现手法并对其加以意趣上的超越,用勾栏瓦社中的“人情味”来标注生活诠释人生,从而实现了“情”、“意”和“艺”的完美统一。所有这些,都在《有生命力的所在》一文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

  • 标签: 林清玄 散文 乡土文学 意趣 性情 倾向
  • 简介:如果说教师的教育风格是一座大厦.那么教师的幽默就是这座大厦中一个闪着灯光的窗口;如果说教师的教学风格是一座高山,那么教师的幽默就是这座高山上的一泓清泉。

  • 标签: 教师 教育风格 教学风格 幽默语言 灯光
  • 简介:<正>语言的功能语言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这个词可以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语言”是指整个说话行为。说话是非常复杂的现象,它至少包含三个部分:开口说话的动作,说出来的话(作品),和说话所用的那套码子。语言学界一般同

  • 标签: 描写语言学 语言研究 社会语言学 应用研究 基本研究 方言
  • 简介:<正>“你”,作为语言中的一个单位——词,其意义是抽象的、概括的,它只是表示:“代词,单数第二人称,称代听话者”。但是,当它出现在特定的言语之环境中,其意义就要复杂得多。例如:(1)一口咬定要我给栓儿定亲,就象驴推磨一样,老和你在这一点上兜圈子。(你=我)(2)你方代表提出的这套方案是可以考虑的。(你=你们)(3)困难象弹簧,你硬它就软,你软它就硬。(你=任何人)(4)他们三个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吭声。(你=?)(5)工人们你一言,他一语,正在商量加班的事情。(你=?)上述各例表明,“你”作为一个单独的词儿,进入了具体的话语之后,有可能发生一些变化。这是因为,言语意义是相当复杂的,某些词语在表述中由于语用上的需求会产生一些临时意义,它们强化语言代码所包含的补充美学信息,为人们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而服务。说它是临时的,是因为离开了具体的语境,这种意义随即消失。例(1)~(5)中“你”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因交际内容的影响而产生的言语的临时意义。

  • 标签: 修辞作用 美学信息 言语意义 第二人称 言代 称代
  • 简介:<正>语言中相连的两个词或词组,表示同一的人或事物,共作句子的同一分,叫作同位结构。如:“门外警卫员高波早已把马准备好。”(曲波《林海雪原》)又如:“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了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前者可称重迭同位,后者可称复指同位。

  • 标签: 同位结构 海雪 人称代词 柳青 重迭 毛泽东
  • 简介:一在实际交际中,除语言形式、语言手段之外,语用的主体和语境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本文主要讨论语用主体这个要素。所谓语用的主体是指参与语用的人,包括说写者和听读者两个方面。在语用领域,人和语言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构成一对矛盾。人们运用语言互相交际,交流思想,沟通感情,调整关系、协调行动,语言的功能由人所赋予,并且也是由人去具体执行的。这种主体对客体的使用便形成了日常的语用活动、语用行为。很明显,在语用活动中,语用主体居矛盾的主导地位。重视语用主体在语用中的作用是有重要意义的。然而遗憾的是,这一点在以往的语言学研究中注意得很不够。

  • 标签: 话语形式 性别差异 接受者 虎妞 四字格 女国音
  • 简介:<正>语气词“了”、“呢”有表示句子的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的作用,这是语言学家们一致公认的。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又指出语气词“了”有成句的作用,这一点也得到了语法学界的赞同。语气词“了”、“呢”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表意的作用

  • 标签: 语气词 “了” “呢” 表意作用 句子 鲁迅
  • 简介:感谢信是对单位或个人给予的关怀、帮助、支援、祝贺或勉励等表示感谢的一种书信。它属于社交类专用书信,可以通过抄写、张贴、派发、广播、刊登等方式,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布,表扬和宣传受信人的精神、品质,由此引起公众的关注,扩大影响,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 标签: 感谢信 商务公关作用 社会风气 书信 社会交往
  • 简介:同哲学、社会科学相比较,文学艺术最本质的特点是意象,而意象的最主要内涵则是情,是以情动人。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或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倡导的:“为情而造文”,而托尔斯泰在这一点上显然更为具体和独到,他在《艺术论》中认为作家创作上的最首要之点,就是“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

  • 标签: 意象 《文心雕龙》 刘勰 文学创作 《毛诗序》 托尔斯泰
  • 简介:在印度古代医学体系中,存在着两种主要的胎相观,即“生命吠陀”的主流是“十月胎”,而佛教医学多坚持“七日一变”,但这两种理论之间又有联系。印度的“十月胎”说,在中土的遗存主要体现於宋明传本《耆婆五脏论》之中。《耆婆五脏论》译成汉文以後,被附益了中医五脏理论。其妊娠学说内容赖《妇女大全良方》以及明代诸医书保存至今。印度的“七日一变”说,则被《简易方》、《普济方》、《医方类聚》、《证治准绳》等所引述。这些反映出印度的“十月胎”与“七日一变”对中医着作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另外在《洗冤集录》、《本际经》、《三元延寿参赞书》、《父母恩重难报经》以及《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等之中留下了痕迹,这说明中土民间对此也有所接受。但是从本质上讲,印度的这两种胎相观的影响并不深入,也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中医的主流胎相理论。此外,“十月胎”与“七日一变”对藏医学均有影响,特别是在“七日一变”说的基础上,《月王药诊》、《四部医典》和《四部医本》等典籍结合藏医学知识作了一定程度的修正。

  • 标签: 印度 胎相学说 古代 医学体系 妊娠学 “十月成胎”
  • 简介:<正>语言具有系统性。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中,语音语法的分统性已是公认的,词汇的系统性尽管至今仍有争论,但也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研究。本文不打算纠缠词汇系统性的存在与否,而是以承认它的存在为前提,来探讨一下其中的几个问题。一词族词汇系统实际上是词汇的意义结构系统。按照词与词之间的意义上的各种不同的联系,我们可以把词汇中的词进行分类。这样分出来的类,有人把它叫做类聚。实际上,如果用共时和历时两方面的观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分出来的各个类的内部的及类与类之间又可以找出其中的联系。因此,词汇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讲,象人类社会的族系一样,它们之间的关系

  • 标签: 词族 词汇系统 反义词 优死 同义词 “痛”
  • 简介:传播是人类社会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活动。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形成的必要条件。从一般意义说,传播就是信息的传递。

  • 标签: 科技写作 科技传播 叙述内容 写作格式
  • 简介:通过"网上北语"的教学实践,分析信息化时代汉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使教师由"教学"转变为"导学",教师也因此由从前单纯的传授知识变为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学习向导、参谋、设计者、帮助者、管理者.作为从事网络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要顺应时代要求,适时、自觉地转变教育观念,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网上对外汉语教学需要.

  • 标签: 对外汉语教学 教师 网络 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