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见微知著”之“”正解张月明“见微知著”古今沿用,语出后汉班固《白虎通·性情》:“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而知著也。”通行的汉语成语词典大都将其中的“”释为“小”或“微小”,有的则释作“隐约”、“微小”,以小释“”,固是常训,然而细...

  • 标签: “著” 伊克昭盟 电视大学 《尔雅·释诂》 成语词典 内蒙古
  • 简介:<正>古汉语中“难”字除了祸难、诘责等常义以外,还有两项古义,中古以后鲜为人用,近现代辞书失败,今人往往不予深究,或以今律古,不但影响了释义的准确,也影响到对词类活用现象的认识。《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某君,我戮之不祥。”王力《古代汉语》注:“不把‘以死免其君’看作难事。”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承此而来,明朗化为:“难:用作动词,‘把……看作难事’的意思。”把“难”理解为意动用法。《晏子春秋·外篇第七》:“景公置酒于泰山之上(应正为“阳”),公四望其地,喟然叹,泣数行而下,曰:‘寡人将去此堂堂之国而死乎!’左右佐哀而泣者三人,曰:‘臣细人也,犹将难死,而况公乎!’”,南开大学中文系

  • 标签: 古义 太子 左传 明君 外篇 意动用法
  • 简介:著名美国小说理论家杰克·韦伯在论述小说创作的开头时指出;“写好第一句、第一段、第一页,一步一个脚印,小说要卖得出去,这比什么都重要,仅次于一样,那就是,要有故事讲。”又说:“五秒之内,你可以把天底下所有的读者、编辑丧失殆尽,或者把他们抓住。”([美]狄克森、司麦斯合编,朱纯深译《短篇小说写作指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98页。)

  • 标签: 微篇小说 开头 技法 1998年版 教育出版社 小说创作
  • 简介:汉语阅读课是一门专项训练课,在借鉴国外外语阅读技能分类的基础上,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界总结了一些汉语阅读的技能。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汉语阅读的技能,概括出“分词断句能力、区分口语与书面语的能力、认定与理解汉语特殊句式的能力、根据语境捕捉语义的能力、识别常用修辞格式的能力、利用标点符号理解语义的能力”等6种由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所决定的汉语阅读技能。

  • 标签: 对外汉语教学 阅读课 技能训练 汉语 阅读 微技能
  • 简介:《阅草堂笔记》中几则和红学有关的材料方龄贵曹雪芹(?──1763,-作1764)与纪购(1724──1805)可谓同时代人,《红楼梦》一书,博雅如纪昀,当有读到的机会。蒋瑞藻《小说考证》卷七红楼梦条引《续阅草堂笔记》说:“《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

  • 标签: 右翼宗学 《阅微草堂笔记》 曹雪芹 《红楼梦》 胡同 石虎
  • 简介:《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以下简称《图经》)是《合并字学篇韵便览》(以下简称《便览》)一书的韵图。明末人徐孝著,张元善校刊。初刊于万历三十四(1606)年。本文拟讨论该韵图中(囗心)、(原图带框的字本文改用黑体)敷、三个声母。在讨论之前,先介绍韵图体例:

  • 标签: 韵图 图经 徐孝 反切上字 轻唇 韵摄
  • 简介: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科学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万里同志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标准,往往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目前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错别字的情况相当严重,出版物上运用语言不规范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凡此种种,大大地影响了祖国语言纯洁和健康的发展。这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应该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注意。

  • 标签: 语言文字 祖国语言 国家语委 简字 文化科学 现代汉语词典
  • 简介:实现汉字标准是消除社会用字混乱和搞好汉字教学的必要前提,字义规范的建设和标准是汉字标准的基础工程,字义的规范(1)反映了汉字与语义的对应关系,包括“字有定义”和“义有定字”两项内容,它具有语言性,时代性,地域性,系统性和强制性等特征;字义的规范(2)是把对规范(1)的运用。字义的标准包括制定标准和推行标准两上方面;标准的制定要考虑与港澳台的统一,要与异体字,异体词和繁简字的整理统筹兼顾;标准的推行要加大力度,要进行综合治理,要编写能够直观展示字义标准的字典,字义的标准与其他方面的标准相互制约,不可偏废,字义的规范及标准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得到重视。

  • 标签: 标准化 基础工程 汉字教学 汉字 字义 规范
  • 简介:汉字应该拼音,这理由其实许多人都说得很多而且很透澈了。但是还是有些人要反对,那末我们赞成拼音的人就不得不一再重复地谈一谈我们赞成的理由,来和那些反对者争一争。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和一个知识分子,我举手赞成汉字拼音。理由如下:(一)拼音化了,文字就容易学得多,这是最主要的理由。我国现在还有许多成年文盲,今后还有一代一代以至无数代的学龄儿童,他们为了掌握文字,要付出精力和时间。如果学拼音文字,就不知要节省出多少精力和时间用到别的有用的方面,就可以更快地消

  • 标签: 拼音化 学拼音 中国公民 晋化 重复地 简用
  • 简介:<正>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汉语声调中上声的调型是先降后升,前长后短,呈曲折状,其调值为214。这种呈曲折型的上声,在急速运动的语流中,常常由于受到后面那个音节的挤压。不得不改变其调型和调值,于是就出现了上声的变调。上声的变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只剩下了前半部分,即降调的半上(调值为21);另一种是只出现后半部分,即升调的直上(调值为24),再加上上声原来的调型调值,上声字就有了三种读法:全上、半上和直上。那么,上声字什么时候读全上,什么时候读半上或直上呢?

  • 标签: 上声变调 上声字 调型 汉语 曲折型 阴平
  • 简介:<正>现在,“双语”这个术语很流行,许多和两种语言有关的事都被名之曰“双语××”。教人学习自己的母语以外的另一语言的活动一向被称作“外语教学”或“第二语言教学”,新近又获“双语教学”的名称。其实,“双语教学”中教的并不是双语,而是单语。例如英语专业只教英语,汉语专业只教汉语,维吾尔语专业也只教维吾尔语。但教法上历来有双语并用的翻译法和不赞成双语并用的直接法之分。后一种方法就是本文所说的双语教学单语

  • 标签: 双语教学 两种语言 听说能力 双语人 母语 第二语言教学
  • 简介:<正>§1量词表示后面名词的意义范畴、换句话说,量词体现着人们对名词所指事物的认知方式;哪些名词跟哪些特定的量词搭配,为社会和传统的认知方式所制约。同样,在具体的语境里,某一名词的前面,能否附加数量词或冠词,也决定于对在这个语境中的名词所持有的认知方式。英语语法书规定,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不受冠词修饰。但是实际情况却不然,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通常也受冠词的修饰,这样的例子并不算少。如“Puttheflowerginthewater”。这说明,不伴有冠词的光杆儿名词只表示极为抽象的意义,而受冠词修饰就表示具体意义。比如日常我们看到的水,总是装入容器后,才是具有具体形象的水。汉语的“一杯水”、“一挑水”、“一井水”等也有类似的道理。father是幼儿使用的词语,而“thefather”则多为进入骄慢年令的儿女所使用。同样是是父亲,对父亲的认知方式却有所不同。有人说过,“每一个冠词的用法,都表明说话人对整个宇宙的态度”,这句话实在“说得妙”。语法就起着使这种态度得以形式的作用。§2本文从名词如何得以实体,个体的角度出发,探讨“一个”(为了讨论的方便,把“一·量”结构都写做“一个”)的功能,并且同时考虑一下汉语名词的特点。不少语法论著认为,汉语的“一个”类似印欧语的?

  • 标签: 个体化 量词 认知方式 抽象名词 物质名词 冠词
  • 简介:文章认为,“着”由动词“附著”义而虚化为动词“放在、放到”义;由动词“放在”义而虚化为存在动词“在”义,由动词“放到”义而虚化为结果动词“到”义;由“在”义存在动词而虚化为持续态助词,由“到”义结果动词而虚化为实现、完成态助词。“着”是在位于“主+动+着”、“主+动+着+宾”两种语法结构中谓语之后补语位置上,从中古前期至中古晚期完成语法过程的。

  • 标签: 动词 语法化 时态助词 持续 实现
  • 简介: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及语言测试的发展使计算机化语言测试研究成了目前较为迫切的任务之一,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领域内,也已经出现了在这方面取得进展的可能性。本文从作文评分的角度,在经验及实证的基础上,确定了一套客观标准,应用于HSK作文试卷的评分,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客观评分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其中词汇等级、语法错误和内容关键词等标准对HSK现行主观等级评分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

  • 标签: 第二语言写作考试 计算机评分 信度 效度
  • 简介:副词“尽情”萌芽于宋代.正式出现于明代,其形式标志有二:一是出现于“把”(“将”)字句中,二是在数量特征上表示多数。

  • 标签: 副词 “尽情” “把”字句 汉语 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