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正>人们在各自的活动过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群体,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苏联教肓家马卡连柯指出:集体并不是随意聚集起来的一群人,更不是一群毫无共同目的的“乌合之众”,也不是“只是相互有关系的一些人的简单聚集”。“集体是具有一定目的的个人集合体,参加这一集体的每个人是被组织起来的,同时也拥有集体的机构。”“也就是说,是在自己面前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的那种集体。”(《马卡连柯全集》第五卷204—205页)集体理论的研究成果认为,集体必须具有下列主要特征,才能称之为集体:即目标的一致,严

  • 标签: 集体行为 学校管理 集体活动 学校领导者 活动内容 团体行为
  • 简介:明代的唐寅写过一篇《菊隐记》,其中有这样的话:“君子之处世,不显则隐,隐显则异,而其存心济物,则未有不同者。”就是说作为君子,处世无论隐或显,“存心济物”是必须具备的品性。唐寅很看不起那些无“存心济物”者,并把他们视为“草木之不若也。”

  • 标签: 唐寅 处世 君子 隐显
  • 简介:所有”的全称量化用法在东汉已经出现。从梵汉对勘可知,全称统指用法“所有”来源于可以提取宾语的关系从句标记“所”与动词“有”,与梵文原典中的yavat量化关系从句有关,以某种已知范围内全部事物的数量来说明未知事物的数量。“所有”的形成是经由佛经翻译导致的梵汉语言接触和借用引发的“结构缺位”填补。佛经译者的创造性翻译与佛经读者理解之间的错位是双重分析得以发生的原因。

  • 标签: 所有 全称量化限定词 量化关系从句 《金刚经》 梵汉对勘 同经异译
  • 简介:我家位于雪峰山下,毗邻蓼河水畔的古镇高沙。世代隶耕,祖父和父亲都是远近有名的田把式。每每说起我们没见过面的祖父,父亲沟坎般的皱纹里总是溢满荣耀和自豪:“你祖父六十多岁了一天还能耕两斗田!”集体化时期,父亲还把屋前茅埔垄里的田叫成“你祖父那块秧田”,为此,他挨过不少批。

  • 标签: 祖父 世代 父亲 雪峰山 集体化时期 土地补偿
  • 简介:<正>金有景同志在《“土”与“地”》一文(见《汉语学习》1989年第5期)中说,《灵山城乡惜土为金》这标题不如改为《灵山城乡惜地如金》好。这意见我以为是对的,因为如作者指出的,“惜土如金”的“土”可能被误解为“挥金如土”的“土”和“一担土”的“土”。但作者在文章开头说:“如果出于实际需要想把‘土地’加以紧缩,那只能紧缩为‘地’,不能紧缩为‘土’。”这话就不够全面了。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土地改革”这个短语就可以紧缩为“土改”,岂不是“土地”紧缩为“土”的现成例子吗?所以,“只能”“不能”的措词显然是有片面性的。

  • 标签: “地” “土改” 汉语学习 标题 短语 片面性
  • 简介:<正>目前,人们进行对十年改革的回顾,旨在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改革深化。要回顾,就不免要想起当初对改革特别是对企业改革问题的提出。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说得明白:“改革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 标签: 企业改革 实行股份制 生产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 集体企业 上层建筑
  • 简介:各位专家,各位朋友:今天台湾同胞,台北的语文学界的名流,不辞辛苦,冒着暑热,飞过海峡来到北京和我们大家欢聚一堂,共同作学术交流讨论,这是一件十分值得欣庆的大事。我在此代表汉字学术交流会筹备会向各位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 标签: 学术交流 海峡两岸 交流讨论 人说 繁简 安子介
  • 简介: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人耿直易怒。他非常了解自己的脾性,在官邸的墙上手书“怒”二字,时时提醒自己控制情绪、冷静地处理问题,把交际的主动权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这一招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

  • 标签: 招法 主动权 交际 情绪 借鉴 冷静
  • 简介:斯陀夫人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将其在少年时期目睹的奴隶的真实生活客观而系统地描述出来,并将尖锐的矛头直指19世纪奴隶制度的邪恶与不人道。文中从四个角度来分析小说中奴隶制度的邪恶:奴隶家庭被迫离散,奴隶主对黑奴的生理虐待,对女性黑奴的性虐待以及对黑奴的思想进行麻醉。

  • 标签: 奴隶制 邪恶 离散家庭 性虐待
  • 简介:本文通过对大量语料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句子的功能类型、句子所出现的上下文语境以及所使用的语体等因素对句子的规约性时义具有制约作用。词汇手段在语法上表现的时信息并不是其词汇义所对应的具体时间信息,而是由其具体词汇义所承载的抽象时信息。ST是汉语句子构建绝对时义的最终参照点,RT和ET总是位于ST的同侧。

  • 标签: 动作动词句 绝对时制义 相对时制义 形式标记
  • 简介:“父亲节快到了,我要把在月记窑做的陶杯寄回缅甸送给爸爸,”来自缅甸曼德勒的年轻姑娘莫君珊一边小心翼翼地在自制的陶杯上刻上“女儿珊”和“爸”两行字,一边笑盈盈地对记者说。已是华侨大学大二学生的她稚气未脱,仍很念家。“我爸妈在缅甸做生意,我有时候真的很想他们,常寄东西回去。”

  • 标签: 高校 高等教育 华文教育 中华文化 办学水平 侨乡行
  • 简介: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开展现代学徒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必然,本文通过对赣南职业教育的初步调查,结合现代学徒试点项目典型案例分析,发现赣南的职业教育还处于发展探索阶段,而现代学徒无疑会对赣南地区的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动力,对赣州市削减结构性失业,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都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现代学徒 职业教育现代化 初探
  • 简介:《左传》“今京不度,非也”中的“”和“度”虽然可以看作同义词,但二者的意义是有显著差异的。它们的差异与其义位的“源头”有关,这可以从各自的词义引申系列观察到。“”“度”的句法组合关系明显不同正是二者意义有别的反映。虽然在历史发展中二者出现“浑言不别”,但从作为语素参与构词来看,二者的意义差别依然存在。同义词的辨析不能仅仅孤立地从“意义”上看所谓的“细微差别”,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们放到词汇系统中以及通过观察它们在具体的句子中的运用来确认它们各自的价值(value)。文章试图通过一例个案,探讨古汉语同义词辨析的各种途径,通过语言事实的描写分析,让读者能够直观地看到两个同义词在源头、句法组合关系、作为语素参与构词及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具体差异。

  • 标签: “制” “度” 词义引申 句法位置 价值
  • 简介:据马新社中文网消息,马来西亚华校董事会联合会(董总)及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于11月25日发表文告,促请大马政府解决吉打州铅县的益民华文小学和双溪里茂港内育民华文小学被断电事件,并确保同样的事件不再重演,否则将联合全国华教组织作进一步抗争。

  • 标签: 政府 董教总 困境 华小 付款 中央
  • 简介:汉语并非没有时语法范畴——谈时、体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张济卿我国的传统语法中,一般认为汉语只有体(aspect)范畴,没有时(tense)范畴,而时间全是通过没有虚化的时间副词或上下文来表达的①。可是我们经过长期的考察和无数的验证、反证,发现上述观点...

  • 标签: 语法范畴 将来时 时制 现代汉语 语法标记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