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中古汉语的全浊塞音(包括爆发音和塞擦音)声母一般认为是类似于英语法语那样不送气的常态带声(modalvoice)辅音。还有一种看法,高本汉构拟为"浊送气",黄笑山、麦耘认为到唐宋时代全浊类似于今天吴语那样的"清音浊流"或"气声化音"。本文在全新的发声态框架中,以亚洲南部各语系和南方汉语各方言的大量田野录音材料为基础,重新讨论这一问题,提出以下观点:一是古全浊实为听感浑浊的声(slackvoice),而不是听感清洌的常态带声;二、同样,次浊也是声;三、与此相关的是,古清音是"清冽嗓音"(clearvoice),它包括但不仅仅是"清声母"(voicelessOnset)。四是声消失(即"浊音清化")后低调变为送气清音,高调不送气。

  • 标签: 古全浊 弛声 清浊 平送仄不送 低送高不送
  • 简介:吴语中的次清化分调现象除与单字调有关外,还与两字组连读变调密切相关。次清化分调有五种类型:(1)单字调独立,连读调也独立;(2)单字调独立,连读调归入他调;(3)单字调归入他调,连读调与他调保持区别;(4)单字调中无,连读调中有;(5)单字调归入他调,连读调也归入他调。五种类型反映出次清化分调归并前、归并中、归并后三种共时状态,代表了演变过程中的三个不同阶段,并预示了归入他调的发展演变总趋势。

  • 标签: 吴语次清弛化分调 单字调 两字组连读变调 特点 类型 演变趋势
  • 简介:本文通过引介弗洛伊德在失语研究方面的成就,从而证明:弗氏的失语研究是其精神分析学说创立的基石,同时也是世界失语学发展史上不可割裂的组成部分。

  • 标签: 弗洛伊德 失语症 精神分析
  • 简介:摘要调查显示在以泰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中存在“泰国文化失语”现象,其主要成因为1、学习者掌握的相关词汇匮乏;2、学习者对相关内容没有急切表达需求;3、部分泰国文化相关内容在汉语中没有形成通用表达。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对教材相关内容做相应本土化处理;研究者应尽快确定相关内容的标准汉语表达。“泰国文化失语”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不应因过度关注“泰国文化失语”的发生而随意改动教学内容,打乱正常的教学顺序。

  • 标签: 泰国汉语学习者 泰国文化失语症 国际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