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仿照基因而得名,它指一些思想或观念通过人类文化加以散播,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实际上指文化基因,它靠模仿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从模论的角度看,语言模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自然语言中的模是从三个方面体现的: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和通过信息的交际和交流.本文认为,语言模信息的复制和传播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内容不变但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复制,或者形式不改却以不同的内容加以扩展.前者称为模的基因型,后者则为模的表现型.文章接着分析了语言模对翻译研究、文化研究以及语言教学的影响,最后用实例说明模因在这些方面的实际意义,并指出语言模将有助于促进语言的进化和发展.

  • 标签: 模因论与模因 基因型 表现型 模因与翻译 模因与文化 模因与语言教学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从模论的视角尝试分析《爱情公寓》中的幽默言语,以期发现语言模因在幽默言语中的运用规律。文章首先简述语言模论的定义,接着探讨语言模与言语幽默的关系,然后再从两大方面阐述模论在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三、四部中幽默言语的运用,即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两方面。我们将重点探讨《爱情公寓》中的各种幽默语言模变体,从语音、词汇、语义、语法四个层面分析言语幽默机制生成的模理据。我们希望该课题能在扩大语言模研究范围、幽默语言欣赏以及使用等方面提供一些有启发意义的资料。

  • 标签: 模因论 言语幽默 生成机制 理据
  • 简介:清儒的“声求义”,包含了异体同词与异词同源两个层次的研究成果。它们的形成与汉字记录汉语有关。异体同词的研究成果可构成词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异体同词 异词同源 因声求义
  • 简介:在性别/性的概念上,存在着自然属性和社会建构两种考察思路。前者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男女生理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存在的原因;后者认为人类自身构建了性别这一范畴,从而将男性与女性相区别。在20世纪后半期,作为社会属性的性别研究伴随着西方社会运动和思潮所引发的对既定概念的质疑得到进一步发展,性别划分中的政治权力成为关注的焦点,

  • 标签: 性别研究 符号学 社会建构 自然属性 20世纪 社会运动
  • 简介:本文以日常生活文化为研究对象,在模学与符号学的视阈下,对其深层传播机制展开了综合性考察,试图解决El常生活文化进化及传播中的几个根本问题,即日常生活文化的延续、维持、变异、更新的深层机制及内在动因。结合文化符号学的标出性理论,本文提出日常生活文化是作为文化中项而存在于文化三域之中的;同时,日常生活文化作为模库,模则成为其传播活动中的基本单元,因此,每一个模都先天携带文化中项所特有的、排他性的中项性与无风格性特征。基于此,本文进一步对日常生活文化的模复制传播规则,此规则背后的权力运作机制,以及传播诸模式进行了深入考察和分类辨析。

  • 标签: 日常生活 模因 复制 传播 符码规则
  • 简介:摘要模论是近十年来语用研究领域一个新兴的热点。学者们介绍、评论和运用模论的文章及专著相继面世,然而甚少有文章就模论对国内的翻译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深入的介绍。文章回顾模论在中国近十年的翻译研究,归纳我国学者主要的研究成果,分析此领域的研究特点及存在的不足,以期帮助读者了解此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标签: 模因论,翻译研究,研究现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