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39、张桐1917年生,河南开封人,国家高级武术教练,国家级武术裁判,曾任西安市人民体育场武术教练。系中国武协委员、陕西省暨西安市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西安市政协委员。自幼师从芦宾、芦申习洪拳,后师从泮岭、郑汝平习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等,并得到黄柏年等名家的指导。1934年,代表河南国术馆参加华北运动会擂台赛,获“武士”称号;1953年,参加天津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获优秀奖。

  • 标签: 武术教练 国术 八卦掌 体育 太极拳 形意拳
  • 简介:谈到太极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众所周知、耳熟能详的首先当属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先生。他不但继承并发展了太极拳,对太极拳的推广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也使式太极拳和长兴先生随之名扬天下。同时代的另一位太极大家,

  • 标签: 杨式太极拳 清平 宗师 陈式太极拳 创始人 陈长兴
  • 简介:在“武林大会”通臂拳现场,有一位被人们形容为“夺命书生”的人物,他就是凌巍。讲台上的他,戴着眼镜,斯斯文文,是一名拥有硕士学历的大学教师;而站上擂台的他,摘掉眼镜的他,像是换了一个人,勇猛剽悍。

  • 标签: 大学教师 通臂拳 眼镜
  • 简介:译者注:关于西·格洛弗(JesseRGlover,1954.10.16~2012.6.27)的采访此前已译过多篇,但几乎很少有人问到李小龙在西雅图的经历以及李小龙与咏春之间的关系。这篇由刘禄传先生完成的采访刊登于1999年美国振藩截拳道核心(李小龙教育基金会前身)出版的刊物上。事隔14年,再度翻出来译成中文,是希望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李小龙逝世四十周年)里让读者对李小龙武道体系的初期阶段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同时也为了怀念西·格洛弗师傅。

  • 标签: 李小龙 专访 拳术 早期 教育基金会 初期阶段
  • 简介:听说正雷正在北京拍摄《中华武术展现工程》系列电视教学片,我们连忙联系采访事宜。谁知该片制作人严密封锁,屡屡挡驾,声称本片乃“三高产品”(高投入、高品味、高效益),生怕我们惊了驾,影响拍片的进度和质量。我们对他的敬业精神一再表示钦佩,但不见到正雷亦决不会罢休。最后,制作人终于在拍片空隙时间为我们安排了一次采访。正雷,1949年5月生于温县陈家沟。式太极拳的第十九代传

  • 标签: 陈式太极拳 太极拳比赛 中华武术 电视教学片 河南省 制作人
  • 简介:三虎出生于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三百多年前,陈家沟第九世王廷创造了太极拳,代代相传,如今太极拳更是广播世界,深得三亿太极拳爱好者喜爱,而陈家沟氏后代瓜瓞绵绵,延续至今。隔着遥远的时光,太极拳始祖王廷在三虎的心里,沉淀为一个模糊的符号,但却在他的内心化作巨大的力量,牵引着他朝更远的人生之途勇往直前地穿行。"我是陈家沟人,而且我也姓,所以,我更有责任传承式太极拳,让式太极拳造福人类。"

  • 标签: 陈家沟 陈式太极 陈王廷 武术比赛 武林大会 单鞭
  • 简介:大量史籍证明,抟隐居武当山九室岩,内丹修练二十余年,著有《九室指玄篇》、《入室还丹诗》等内丹名著,后又隐居华山少室山,并仙逝于此。然而,九室岩究竟在何处?至今鲜为人知。

  • 标签: 武当山 修炼 名著 证明 考察 华山
  • 简介:太极拳乡迎宾朋,鲜花含笑人有情。8月21日下午,作为“一赛一节”期间举行的“十万太极人穿越云台山”活动分会场的温县陈家沟,以空前的热情喜迎这些来自英、美、德等21个国家,中国香港、台湾和29个省市、行业体育协会的1000多名参赛运动员代表以及各级领导。

  • 标签: 揭幕仪式 陈王廷 铜像 参赛运动员 中国香港 体育协会
  • 简介:夺得2008年“武林大会”梅花桩拳冠军的石瑞是河北邢台张官寨村的村支书。这个36岁的汉子体重230斤。护具太紧了.都系不上扣子,他抱怨道。这个“武林大会”历史上最重量级的冠军已经习武12年,基本功非常扎实。

  • 标签: 村支书 冠军 梅花桩 重量级 基本功 护具
  • 简介:8月22日上午,式太极拳名家正雷向焦作市捐赠了他花费15年心血编撰的太极拳资料。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筱麟、焦作市政协主席赵功佩、河南省体育局副局长王鹏应邀出席捐赠仪式。正雷向焦作图书馆捐赠的资料分光盘和书籍两部分,其中光盘系列包括《氏太极拳新架一路》《氏太极拳新架二路》《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氏太极拳老架二路》《氏太极拳养生功》《氏太极拳单剑》等共15种28盘,

  • 标签: 陈式太极拳 捐赠仪式 陈正雷 陈氏太极拳 国家体育总局 焦作市
  • 简介:式太极拳的配合规律,从全身来讲,为眼、身、步、手四个主要部分。从躯干来讲,分为上、中、下三盘。我们先讲躯干的基本规律,从头至颈部为上盘,胸、脊、腰部为中盘,小腹、尾骨以至档、腿、足部为下盘。上盘的头部要中正。术语说:“虚领顶劲。”《十三势行功总歌》中说:“满身轻利顶头悬。”顶和悬字虽不同,方法是一样的。正如鑫解释的:“如同用绳子从头顶百会穴将全身向上悬起似的。”只要下颌略向内收,则头顶自然中正向上,而颈也自然立起。眼法,总要平视前方——每式的主要方向。但鑫加了“耳听身后”四字,以防有人从身后袭来。中盘的脊骨要随着顶劲的上领而同时立直,胸部既不外挺,也不内收。术语谓之含胸拔背。含或涵的意义都是要求松圆而不压迫肺部,以使呼吸通畅。腰部亦以中正为主,但式每一动作必向左右旋转。转的角度,一般不超过45度。在步法进退时,可达90度,或大至360度以上。腰是随着对方的变化,左右旋转以带动步法进退。所以既要保持中正而不偏不倚,又要灵活旋转。一则忽隐,一则忽现。但不许前倾后仰。下盘尾骨微向后翻的问题。鑫指出:“尾骨长强穴(尾骨下端)做向后翻。”这佯的姿势可使小腹下边外向里收。一来气自然沉于丹田,二来大腿根的两条...

  • 标签: 全身配合 太极拳全身 陈式太极拳
  • 简介:式太极拳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精妙,要求非常严格,习练者多不得要领,或半途而废,或习练十数年毫无建树。我通过近二十年的习练与教拳实践,认为要掌握式太极拳法,除要恪守其他一些太极拳运动要求外,应特别留意以下六要领:

  • 标签: 陈式太极拳 拳法 太极拳运动
  • 简介:轻灵圆转,中气贯足"能敬能静,自葆虚灵。""心身不可使气,轻轻运动。""以灵动敏捷为尚。""且心一虚,则全体皆虚,惟虚则灵,灵足以应敌。""打拳者,手极虚极灵,物有挨着即知,即能随机

  • 标签: 分类摘录 太极拳分类 陈鑫太极拳
  • 简介:看到峰峰《也谈“式太极拳源于洪洞通背拳”吗?》一文,很高兴。峰文经过对比发现陈家沟留传的《拳经总歌》和《一○八式长拳谱》与山西洪洞通背拳,动作名称和定势基本相同。这点,我们的“发现”恐怕是一致的。然而,峰文的结论:“洪洞通背拳很可能是源于式太极拳的一个支流”,我们的意见就不同了。分岐在出发点上,即“陈家沟氏九世王廷创编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太极长拳一○八式”的问题上。

  • 标签: 陈王廷 拳经 洪洞通背拳 陈式太极 炮捶 顾留馨
  • 简介:1993年5月,在全国七运会武术预赛暨全国武术锦标赛中,安徽省优秀武术运动员杜新一杆银枪似金凤点头,如银蛇狂舞,他以高超的技艺,一举摘得枪术桂冠。这是他第7次登上了全国武术锦标赛枪术冠军的宝座。刻苦磨砺初露锋芒杜新,安徽蚌埠人,1970年生。是家中的老小,小新是个顽皮、好动的男孩子。杜新习武,跟他的父亲有很大的关系。父亲是个爱体育活动的人。早上5点便喊起熟睡的新,带他跑

  • 标签: 武术比赛 武术运动员 体育活动 武术队 安徽蚌埠 动作难度
  • 简介:为了满足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需求,本刊于2009年开设“名家讲堂”栏目。我们将就武术爱好者关心的武术技术理论方面的问题,邀请各拳种名家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指导性讲座。原有的“名家信箱”栏目亦列入“名家讲堂”。欢迎广大读者和武术爱好者给本刊来电来函提供讲堂选题。

  • 标签: 陈式太极拳 练习步骤 武术爱好者 技术理论 名家 讲堂
  • 简介:《太极拳名义说》是鑫《氏太极拳图说》其一的论文。所谓“名义”,乃是事物的名称和含义,或事物立名的含义。“太极拳名义说”也就是鑫要说说太极拳的立名以及含义。

  • 标签: 陈氏太极拳 名义 陈鑫 学习 大道 事物
  • 简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在武术世家成长,经历了动乱岁月,穿越过坎坷时光。自幼习武,常怀侠客之梦;学艺班门,实为生计着想。受家风熏陶,武学有成;得大师授业,技有所长。黑虎拳、达摩杖、春秋大刀,连获全国大奖;“十佳青年拳师”“少林十八金刚”,屡受上级表彰。致力于武术教育,小有成就;培育出弟子万余,遍布四方。

  • 标签: 大师 栽培 妙手 武术教育 六十年代 习武
  • 简介:此套路为式太极拳老架二路的母架套路,称为“炮捶十八势”。全套共两段18个动作,结构合理,动作流畅,重点突出,精华集中,特点显著,编排科学。它具有刚中寓柔、力求坚刚,震脚发力、松活弹抖的特点,着重于弹性劲的练习,外形上显示出极刚,以发力为主、缓柔沉稳为辅的特点。它是式太极拳老架二路的入门套路,也是学好式太极拳老架二路的基础,因而深受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 标签: 陈式太极拳 武术爱好者 结构合理 套路 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