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运动性和高血压性心脏肥大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网络的重塑及其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跑台训练方式和腹主动脉缩窄术分别建立运动性心肌肥大大鼠模型和高血压性心肌肥大大鼠模型。心脏离灌注测定左心室功能;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胶原网络重构;通过羟脯氨酸测定心肌胶原的浓度;Western—blot进行I型、Ⅲ型胶原

  • 标签: 功能影响 左心室功能 心肌间质
  • 简介:在激烈的搏击大潮中,河南图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骄人的成绩为2012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和感叹号!在充满希望的新年钟声敲响后,图曼搏击将以焕然一新的姿态和精神面貌迎来充满挑战的2013年。将中国自由搏击真正推向世界,实现中国自由搏击的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是图曼矢志不渝的目标和奋斗方向!

  • 标签: 搏击 战斗 文化传播 精神面貌 专业化 职业化
  • 简介:探讨新军事变革中军事体育的功能定位,从增强官兵体质、提高部队战斗力、培育军人战斗精神以及促进国际军队交流等方面进行论述,从部队体育训练、院校体育教育和基层体育活动等方面阐述了与新军事变革相适应的军事体育内容结构,最后对军事体育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标签: 新军事变革 军事体育 定位 发展
  • 简介:近10多年来面对高等教育日趋激烈竞争的形势,我国各高等体育院校均在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在办学过程中突出自身的学科优势与特色,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高等学校的学科发展水平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办学层次与水平、办学特色和综合实力,学科建设是高等体育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构筑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分析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办学定位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建设教学研究型体育大学目标与学科发展状况,探讨高等体育院校办学特色与学科建设相互关联的一些基本问题,以指导学校的学科建设工作。

  • 标签: 高等体育院校 办学定位 办学特色 学科建设
  • 简介:初见迪米特洛夫是在2011年的中网男单赛场,当时不满20岁的他首轮便两盘输给头号种子特松加。那时候他的名气远不如现在,在中网的赛场上,甚至没有几个人能记住他的名字,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那张娃娃脸以及潇洒的单反击球。

  • 标签: 洛夫 戈尔 烟火 颜色 赛场 击球
  • 简介:我国高校现行的教结合模式主要有“混合型模式”“省队校办模式”“清华模式”和“南模式”4种,模式需不断演进发展至“教融合”。“混合型模式”包括“一般混合型”和“强力混合型”,“一般混合型”模式将是普通高校继续坚持和完善的模式;“省队校办模式”中大多是非奥运项目或者一些社会性观赏性较差的项目,模式的推广受到限制;“清华模式”主要是利用了清华大学的“品牌”效应实施逆向教结合,遇到国家整体体制的问题,其他学校想效仿存在很大的问题;“南模式”是专业体育院校可以借鉴的模式。

  • 标签: 高校 体教结合 模式比较
  • 简介:在阐述上海市教融合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分析教融合与教结合的异同;剖析教融合的现代社会系统论、协同发展论基础及现实意义和存在问题;对当前教融合这一崭新课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 标签: 上海市 体教结合 体教融合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针对儿童少年人群体质场地测试手段的标准关联效度,根据证据等级形成效度水平的综合框架.方法:制定文献检索策略,检索1990年1月-2012年6月公开发表的英文全文文献;根据受试者例数、受试人群描述和统计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根据研究例数和研究结果的一致性确定各场地测试手段效度的证据等级.结果:最终纳入53项高质量研究.下列测试手段的证据等级充分:20m往返跑评价心肺耐力,握力评价上肢肌肉最大力量,皮褶厚度、身高体重指数和腰围评价身体成分,其中腰围评价中心性肥胖.下列测试手段的证据等级中等:1mile跑/走和Anderson测试评价心肺能力,立定跳远和纵跳评价下肢爆发性力量.目前尚无针对运动能力场地测试手段效度的高质量研究.结论:基于目前的证据等级,提出了儿童少年体质场地测试方法的标准关联效度框架.

  • 标签: 儿童少年 体质 场地测试 标准关联效度
  • 简介:高校公选修课程的考核一般以“技评”和“达标”2种方式进行,而新开设搏击课程“技评”尚可操作,“达标”因受设备条件限制而无法实施.根据搏击要素中打击力度是关键因素的理论与实践观点,设计制作了“位移反馈测量车”,以本院2011级大二选修搏击课程学生为对象,对确定拳法、腿法技术打击力度测试“位移”的距离,进行了考核标准化实验研究,得出了测试数据与成绩对比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 标签: 公体搏击课 考核实验 成绩评定
  • 简介:作为新一代革命性人机交互体验的代表,感技术的应用正在迅速拓展到多个领域,特别是在运动捕捉相关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介绍以Kinect为代表的感技术及其功能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感的人体运动捕捉技术在军事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基本方式和应用前景。

  • 标签: 体感 运动捕捉 军事体育
  • 简介:为探讨不同年龄中小学生柔韧素质的发展规律,以期为中小学生发展柔韧素质提供理论支撑,对连云港市2010年5654名小学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对应6~18岁)学生的坐位前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18岁年龄段男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柔韧素质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在柔韧素质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双降双升”现象。第一次“降升”发生在6~15岁,即男生在6~10岁、女生在6~11岁,柔韧素质呈现第一次下降,并分别在10、11岁降到整个年龄段的最低值,之后开始回升,到15岁时达到一个高位,形成了第一个“V”型;第二次“降升”发生在15~18岁,即15岁过后,男女生柔韧素质开始第二次下降,到16岁(男生)、17岁(女生)时降到一个低位(但该值仍高于6岁水平),之后又开始回升,形成了第二个“V”型。认为:6~18岁年龄段学生柔韧素质的第一次下降发生在进入青春期之前,是幼儿骨骼与神经、肌肉发育不相协调的结果;第一次上升发生在开始进入青春期到全面进入青春期期间,是体内激素作用下形成的身体增长全面进入人生第二个发育高峰期的结果;至于柔韧素质保持在高位的第二次降、升的原因,尚有待探讨。

  • 标签: 柔韧素质 中小学生 坐位体前屈 年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