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4 个结果
  • 简介:作为社会风俗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居住风俗也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折射。它产生于旧石器时代,在历史的长河里几经变迁。清末,我国已形成“各安其位”的院落式居住风俗,在民国经历了“阛阓仿西式”的局部变化后,到现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开始在高宇里张扬自己的个性。本文试从描述清末以来居住风俗变迁的过程入,探求居住风俗变迁的动因。

  • 标签: 清朝 居住风俗 民国时期 造型工艺 美学
  • 简介:马来人服饰发展之初主要受印度文化影响,13世纪随着伊斯兰文化的传播,马六甲王国时期形成独特的"马来亚"服饰。16世纪以后,西方文化使得传统服饰逐渐被忽视,直到通过20世纪80年代的"伊斯兰教复兴"运动,马来人才陆续穿回了传统服饰。现今的马来人服饰在伊斯兰化的基础上具有相对差异性。马来人服饰变迁体现出马来文化的开放与包容以及对本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 标签: 马来人 服饰 文化变迁
  • 简介:关于今日江、湖汇合处称“三江口”各有说法、很难统一,到底应如何界定呢?1997年笔者就曾撰文论及,“三江口”应是三条江流水口的交汇处,不是首尾相咬的衔接处。“三江口”名称由来有“南江北沱”、“北江南沱”两个不同时期,“北江南沱”时期形成“三江口”的名称后,江、湖汇合地理位置又多经变迁,其原因主要来自自然力与人力的作用。今日江、湖汇合处称“三江口”,是南名北移,约定俗成的体现。

  • 标签: 三江口 地理位置 变迁 探究
  • 简介:商丘古城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古城外形独特,整体格局保存完好.1986年,它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商丘古城周围探出了东周宋国城址和睢阳城址.如今,黄河远离商丘北流入海,对商丘影响甚微.然而,历史时期黄河的迁徙改道,使商丘地貌景观的变迁甚为可观.也正是黄河的变迁,导致了商丘古城城址的变迁.

  • 标签: 东周宋国 睢阳 商丘古城 城址变迁 黄河
  • 简介:在中国民法史上,典权制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最初,典权制度以习惯法的形式存在于民间;清代,典权制度散见于大清律例、户部则例中;清末修律时,“一草”对它只字未提;民初,“二草”将典权制度列为专章,但与不动产质权相含混;《民国民法典》对典权制度进一步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典权制度再次沦为习惯法。考察典权制度在民法史上的立法状况,关注其命运变化,分析其存在的独特价值,也许能为当前中国的法制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典权制度 中国 民法 立法研究 法律文化
  • 简介:思维方式的进步是一个民族文化最深层的进步,改革开放的过程本质上也是思维方式不断变迁的过程。从“两极思维”向辩证思维、从“惯性思想”向“创新思维”、从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向“系统创新思维”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人民在思维方式上取得的“三大进步”。

  • 标签: 改革开放 思维方式 两极思维 辩证思维 惯性思维 创新思维
  • 简介:随着各国金融领域交流和合作的深入及金融服务业中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某些金融英语词汇的语义发生了变化。金融英语词汇的语义变迁主要有三种方式:其一为语义的引申,其引申义要么与原有词义密切相关,要么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其二为词义的缩小,词汇的含义更加专业化,具有了金融方面的特定含义;其三为词义的转换,其主要手法为隐喻、转喻和提喻。

  • 标签: 金融英语 语义变迁
  • 简介:泰国民间故事是泰民族文化的重要财富。在世界文化全球化、一体化背景下,泰国民间故事的讲述者、讲述语境、传承场域以及传承语境都逐步变迁着。为此,要让泰民族民间故事文化不断迁延,必须充分调动广大泰民族保护民间文化的积极性,努力培养一批新的传承主体。在有效保护泰民族民间故事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打造泰民族特色文化,才能让其在传承中有所突破,在发展中有所创新。

  • 标签: 泰国 民间故事 变迁 传承与保护
  • 简介:21世纪,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英语的多元化、第二语言功能特征更加明显,生成具有各国特色文化的英语变体。未来,国际经济变化决定着世界语言的的格局,英语有可能被世界通用的全球语(Globish)或Panglish所代替。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英语变体 国际经济 语言格局
  • 简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的商业科职业教育从多样化(小学科)向综合性发展;从职业教育向专业教育发展;从商业教育向商务教育发展;从完成型职业教育向终身学习型职业教育发展.

  • 标签: 综合性 职业教育 专业教育 继续教育
  • 简介:晚清,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立志"教育救国",投身兴办新式教育的洪流,打开了近代南昌中等教育新局面。近代,南昌私立中学兴起并不断发展,它初创于清末,民国以后全面发展,五次"反围剿"及抗日战争使其发展异常曲折,直至新中国成立退出历史舞台。期间,私立中学虽屡遭战事破坏,但因其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办学群体的不懈努力,各校在曲折中不断前行,呈现出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办学群体多样化,办学宗旨丰富多彩等特性。

  • 标签: 私立中学 发展变迁 近代
  • 简介:中国文学的“还乡”母题创作植根于中国乡土,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还乡”母题文学先后呈现出“缱绻的美梦一沉重的思考一冷漠的叙事”3种不同的情感形态。这3种不同的情感形态与中国乡土所经历的现代发展道路息息相关,交通的发展、作家身份的变化、启蒙的出现与消解等因素,决定了中国“还乡”母题文学的情感变迁

  • 标签: 还乡 母题 中国文学 情感形态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不仅中国的经济体量实现了跃升,社会分工也随之改变。40年来,以“工、农、兵、学、商”为主的单一职业体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职业体系在细化与新生中逐步重构。1999年,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发布,将中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2015年,新修订的职业大典再次向社会公布,将职业分为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职业,与1999年版相比,新大典维持了8个大类、增加了9个中类和21个小类,新增了347个职业、取消了894个职业;40年间,职业的消失、细化与新生,无不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

  • 标签: 职业变迁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分工 职业体系 改革开放
  • 简介:早期义庄暗含着一种朴素的平均主义社会保障理念,这使得其保障性质更偏向一种普遍的宗族福利。明清时期义庄大量出现,其保障性质也从宗族福利转向更具公平性的救贫济穷,同时,义庄的保障内容也更加丰富,在为族人提供生活、养老及教育保障的基础上,推行道德教化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在古代,义庄保障相对于官方保障模式的被动性、季节性而言,更显示出主动性、全面性和常态化。在当代,义庄的以血缘关系、亲情支持为纽带的保障模式,依据规矩管理的形式,对民间慈善事业与社会保障的发展仍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 标签: 义庄 宗族福利 救贫济穷 社会保障
  • 简介:台湾未开发前,原土著少数民族饮食极为落后。明清时期尤其在清代,大批闽粤汉人迁入台湾,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汉族先进的饮食文化,改变了土著居民原始简单的饮食结构,使台湾饮食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

  • 标签: 台湾省 开发 饮食文化 变迁
  • 简介:摘要:晚清扬州的社会变迁具有自己的特点。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关于扬州的社会集体记忆借助扬州旅游意象得以具体表现。笔记、小说、诗歌是捕获晚清扬州旅游意象的重要渠道。通过对笔记、小说、诗歌中扬州相关记录的钩稽,发现晚清扬州的旅游意象主要由盐、景、才、色、食、船六种要素构成,并在怀旧心态中,以盛衰比较、跨城比较的方式进行建构。时代感要素的缺场消弭了扬州旅游意象的生活常态,使之变得静止、被动,并与实体城市相疏离。今日依然身处社会转型中的扬州,在进行城市旅游开发时,仍可从晚清扬州旅游意象的变迁中获得启示。

  • 标签: 晚清 社会变迁 扬州 旅游意象
  • 简介:新加坡职业教育经历近50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对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分析与解读,将其发展演变划分为匹配低成本、低技术出口阶段、满足资本密集型、高科技发展阶段和吻合创新性与创业经济发展等阶段.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呈现出的梯度式职业教育上升路径、创新教育策略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校企强强联合的职业教育发展举措和技术教育学院明确的阶段性发展目标特色,对我国职业教育健全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 标签: 职业教育 教育变革 新加坡
  • 简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中,凡是有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方,毫无例外地存在着"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命题。特别是上个世纪后半叶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更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历史时期环境的变迁,

  • 标签: 生态环境变迁 接壤地区 明清时期 历史 全球气候变化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家庭承包为前提的。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微观经济组织搞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统购统销和二元社会结构支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微观经济组织重新塑造为市场主体。从70年代末开始,我国已逐步建立起崭新的产权关系。农村财产关系的变革,使农户享有地产和其它生产资料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和部分处置权。产权关系的变革,是中国农村经济高速增长的真正秘密。对家庭承包制的评价,经历了两次重要的飞跃。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家庭承包制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农业生产规律的要求,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生命的生命力。

  • 标签: 农村改革 产权制度 家庭承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