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明代丛书在总体上得到了迅速发展,数量之多和种类之全都超过了以往时代,其中,《盐邑志林》是特色和价值都很明显的一部。它主要搜辑汇刻海盐一邑的历代文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郡邑类丛书。作为地方性丛书,为弘扬地域文化,研究郡邑的历史、文化、学术、政治、经济地理和民俗,提供了集中而丰富的文献。而且为地方文献资料的搜集、保存、整理开辟了一条新路,其开创之功对后来影响深远。

  • 标签: 《盐邑志林》 地方性丛书 收书情况 价值
  • 简介:《篆隶万象名义》因全用汉字写成,一直被视作与中国字书并无甚差别的汉文字书,学界对其利用亦建立在此先入观念上。然而,作为一本独立成形于日本中世的辞书,它自有独特的编写体例和原则,而不见于它书,也使其在内容上产生大量疑难费解之处,妨碍了对此书的正确、精准利用。在此即试论《篆隶万象名义》的若干特殊体例,举例说明,并解决了部分疑难问题。

  • 标签: 《篆隶万象名义》 编撰 体例
  • 简介:由于体外胚胎的法律属性定性不明,造成与此相关的权利归属和权利行使纠纷增多。关于体外胚胎的法律属性有主体说、客体说、中介说三种观点。首先,中间体不可能存在,因为人和物是民法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只要整个社会没有发生巨变,这二者作为民法的基本范畴和逻辑体系仍然适用。其次,体外胚胎没有神经和大脑,没有自我意识,不能满足作为主体的生物属性要求;不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就不能成为义务的承担者,不能满足作为主体的法律属性要求。所以体外胚胎只能作为权利客体,但由于其有发展为人的潜能,是一种特殊的物,在未来民法典的编撰中,应将体外胚胎放于"物"章节,并规定若胚胎在母体中成功着床发育成胎儿,那么对胎儿的保护就应溯及到受精时。

  • 标签: 体外胚胎 法律属性 民法典编撰 民法总则
  • 简介: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两种既对立又互补的文学思潮:无产阶级文学思潮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沈从文作为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代表作家,一直坚持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立场来涉及社会、政治。他的这种立场和思想遭到强烈的批判,以至于初期的文学史编撰也没有给予其客观、公正的评价。

  • 标签: 思潮论争 文学史 沈从文
  • 简介:明代是古籍丛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前承宋元丛书的发展,在类型和体例上渐趋完备。是丛书发展相对较为成熟的时期,为清代丛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从明代丛书《古今逸史》的选材与体例、分类以及文献价值三个方面分析了这部丛书的成就。

  • 标签: 《古今逸史》 丛书 特色 价值
  • 简介:评价《鲁商文化丛书》得与失,《丛书》与鲁商文化普及推广;阐述鲁商概念:关于鲁商“涵盖面”的认识,鲁商思想文化元素,官商文化和儒家文化。重点论述鲁商①以农为本和本地家族经营(而非商帮)是鲁商的主要经营方式;②中国官商文化和“鲁商近官”的主要文化渊源是齐文化和汉代北方儒文化;③儒商尤其是近世和当代儒商有明显的地域等差异。

  • 标签: 鲁商文化丛书 鲁商 鲁商文化 儒文化
  • 简介:《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的编撰结合了现当代语言科学发展的成果,在排序、选词、释义、引文上具有鲜明典范的特征。随着当代科技的进步,对照欧美词汇学发展的成果,《现代汉语词典》在选词、释义上出现了片面性、滞后性、高雅化、脱离生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先进的信息技术、语言学理论的吸收。从具体编撰实际上加以改进。

  • 标签: 现代汉语词典 词汇学 编撰特征
  • 简介:该文通过对丛书作者十年学术“求索”的概括总结,表达了对中国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现代化,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等学界关注的理论问题的独到性认识。文章还对“现代化与中国传播研究”丛书的学术特色作了归纳,认为在研究的方式方法上,该丛书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首先,是把中国的传播放置在百年中国历史文化环境中来研究,甚至放置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和20世纪世界发展大趋势的背景下来研究,探析它的历史本质与文化底蕴;其次,是追求多学科的整合性研究。

  • 标签: 中国传播研究 现代化 本土化 报刊话语 多学科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