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女性叙述文体的散文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天然的亲近散文文体,虚构文体文体意识比较模糊;习惯使用日记体、书信体等自叙传的叙事策略;消解文体之间的体式疆界,跟着感觉走是其基本的叙述语态.所以如此,是女性的生存处境、文化习性、审美心理以及女性与散文文体之间的默契等因素所决定的.

  • 标签: 女性叙述文体 女性叙事 散文化倾向 散文文体 叙事策略 虚构文体
  • 简介:“跳角”是小说和电影叙述中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指的是“人物视角叙述”中出现的不规则变异,是对人物视角整齐性的违反。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四种原因:跳角可以是精心安排的,有的在叙述结构上合理,有的因为情节安排而不得不如此,也有的是由于道德观的压力必须如此,还有相当多作品完全没有必要地破坏视角的统一。所有这些情况,都是叙述作者和文本分析者不得不细察研究的。

  • 标签: 人物视角 跳角 叙述者 结构 伦理
  • 简介:散文与小说的区别在于散文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但是,真实的与虚构的文体却经常交叉,交叉点时常体现在第一叙述者的身份之中。鲁迅有十三篇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者的小说,这些叙述者的身份与心态,经常与作家经历发生重叠。在鲁迅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者中,既有介入故事,也有不介入故事的现象。

  • 标签: 叙述者 职业 身份 心态 本色作家 介入
  • 简介:"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文坛上,现代主义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存在着。而《现代》派作为具有鲜明的烙有现代主义印记的流派,在艺术上以新鲜、奇特、怪异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审美感受。而从叙事学的角度,辨析传统小说与现代派小说的叙事技巧,可以突出现代派小说的创新之处。所以本文试图从视角、时间、结构和语言四个方面来捕捉这种与传统小说迥异的新小说给人们带来的新感觉,探索其对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变革。

  • 标签: 《现代》派小说 叙述视角 叙述时间 叙事结构 叙述语言
  • 简介:科技英语具有词义多、长句多,词性转换多、非谓语动词多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是由科技文献的内容所决定的.因此,科技英语的学习也就有别于其它英语文体的学习.从文体学的角度对科技英语文体特征进行了探讨,旨在进一步明确学习英语科技文献方法和对译者的要求。

  • 标签: 科技英语 特点 探讨
  • 简介:本文根据文体学理论,探讨电大教材的文体特点.要对英语的文体特点研究就必须要探索英语的语境变体、地域变体、时间变体和社会变体,进而分析出具有以下的文体特点:采用口语体和非正式体;使用英国英语;出现许多新词语与外来语;采用在职学生集团语言.用文体学知识来指导教材编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 文体特点 口语体 英国英语 新词语
  • 简介:一个多世纪以来,各国评论家对《呼啸山庄》的研究此起彼伏,经久不衰。造成这一持续热潮的原因除了作品表达的极具野性、吞噬生命本身的纯净爱情以及广博的思想内容之外,还因为其别具一格的叙述者策略。从叙事学理论角度,对作品中的叙述者进行研究,探求作品的叙事魅力是很有意义的。

  • 标签: 叙事者 叙事层次 叙事接受者
  • 简介:文体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与其他文体交流、融合、变迁。文体间常交互学习、借鉴与互动。新闻文体脱胎于应用文,受文学和史传文体影响颇大,倒过来又对应用文体和史传文体产生启迪和影响。与此同时,媒体的变迁也会深刻影响文体的嬗变,在新媒体时代,这类变迁正在不断发生,值得关注。

  • 标签: 新闻文体 应用文体 史传文体
  • 简介:叙述学是法国结构主义学说推动下形成的一种新兴理论。它采用语言学的模式来研究文学作品,是一门有较强生命力的学科。在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其叙述视角的多样性和叙述结构的独特性,充分体现了莫言独具特色的叙述理念。以叙述学为视域,从叙述视角的多样性、叙述结构的独特性、叙述策略的模糊性三大方面评析《红高粱家族》,挖掘小说内在的结构规律以及独特的结构层次,以期加深读者对于该小说的理解和认知。

  • 标签: 《红高粱家族》 小说 叙述学 叙述视角 叙事结构 叙述策略
  • 简介:基于我国电视剧独特的视像本体和文化品性,从理论与实践互动、从符号呈现与现实建构、从艺术生产与观者感知、从技术革新和艺术拓展等不同方面探讨了电视剧视像叙述的可能性和创新性。

  • 标签: 视像叙述 审美性 诗性 技术的艺术
  • 简介: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音乐是通过音响结构的流动来表现人的情感的。具体地说,音乐是以节奏、旋律、和声以及配乐来展示人的情感变化过程的。沈从文则以流动的叙述角度、进程中的人事叙述和开放式的结尾设计及疏密相间的叙事节奏来完成作品情节的构筑和情感的表达,从而在叙述方法上体现出音乐性特征,实现他对作品音乐性美感的追求。

  • 标签: 沈从文 小说 音乐性 现代文学
  • 简介:西方叙事学作为一种西方文论,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研究历史。但是,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叙述"和"叙事"这两个概念的使用仍存在模糊现象。本文在梳理赵毅衡和申丹两位学者关于该问题的论争观点的同时,对近年来叙事学研究中"叙述"和"叙事"的使用现状进行考察,结合西方小说的发展线索提出目前对这两个概念的处理办法,即在侧重讲述过程的情境中采用"叙述",而在侧重故事内容的情境中采用"叙事"。同时,要兼顾在同一篇论文或者著作中保持术语使用的前后统一性。

  • 标签: 叙事学 “叙述” “叙事”
  • 简介:本文认为文学文体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存在体,它是按照特定的语言--思维程式营构的.中的早期祭祀诗标志着中国文学文体的正式确立.中国文学文体的发生与确立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即咒语--神话--早期祭祀诗.本文还以思维、语言为导向,考察了中国文学文体的发生问题.

  • 标签: 文体 文学 中国 《诗经》 语言 祭祀
  • 简介:萧红是一位富有才华的现代女性作家,她一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同时饱受着凄凉与寂寞,她的许多小说的素材都来源于她的生活经历,其创作情节大多是她悲剧人生的写照和体现。本文剖析了萧红的悲剧人格和小说的悲剧意蕴,同时分析了萧红独具蕴味的文体风格,以充分认识这一悲剧并富有才华的女性作家。

  • 标签: 萧红 悲剧人格 文体风格
  • 简介:电影《一九四二》中的花枝和星星两个女性角色,在剧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她们在灾难前的生存选择,折射出女性在灾难面前爆发的巨大生命力,也反映出电影独特的女性意识.

  • 标签: 电影 女性角色 女性意识
  • 简介: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中的“说书人”与《汤姆·琼斯》中的叙述者在叙述特征上享有共同点,即以第一人称自称和拥有全知的叙事视角。文章运用日奈特有关叙述者"交际功能"理论,从叙述者与读者沟通的方式和程度两个方面着重剖析两者的差异,并试图从创作动机上探寻差异的根由。

  • 标签: “说书人”《汤姆·琼斯》中的叙述者 交际功能 叙述者的干预
  • 简介:符号是丹.布朗小说中永恒不变的要素之一,《失落的秘符》中的符号元素更是被运用得淋漓尽致。为了使小说的故事情节不显单薄,丹.布朗在叙述中采用了闪回的手法,并利用娴熟的叙述技巧,在时间、空间与视角上巧布迷局,使看似传统的情节模式被赋予了独特的感知。

  • 标签: 符号 叙述时间 叙述角度 失落的秘符 布朗
  • 简介:"人物抢话"是小说叙述中很常用的一种特殊语言方式,至今尚未见到中国或西方叙述学界讨论这个问题。抢话是叙述在进行过程中,某些个别形容词或副词,突然采用了只有人物才会用的某种语汇。因为这种现象比较细微,本文加以细致的甄别:抢话不同于叙述者评论,不同于人物视角的描写,抢话可以说是一种简短的间接自由式引语。在第一人称叙述中,人物"我"也会与叙述者"我"争夺话语权。因此,抢话是叙述文本多元化,复调化的方式之一。

  • 标签: 抢话 叙述者 人物 复调 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