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立论》最初发表于1925年《语丝》周刊第35期,后来鲁迅将其收入散文诗集《野草》。关于它的主题思想,卢今认为,“《立论》不仅讽刺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的人生世相,更重要的是,作品对圆滑世故的中庸主义处世哲学及其赖以寄生的社会展开了无情的揭露与嘲弄”。这段话基本上可以代表目前研究者们的共识,鲁迅在其他文章中也多次谈过与此相似的内容,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笔者只想在这里就《立论》的体裁和艺术性问题提两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 标签: 鲁迅 中国先秦寓言 说真话 讽刺作品 文学真实 生活真实
  • 简介:本文针对新生代作家的“鲁迅小说绝对比不上郁达夫,他的杂文谁都可以写”、“鲁迅是快老石头”、鲁迅等“老一辈的作品,他们到我们这里已经死亡”等观点,提出郁达夫对鲁迅的评价。郁达夫认为鲁迅“是中国作家中的第一人”;他的人格精神令人崇拜;鲁迅是我们“民族光辉的人物”.如果愚蠢地打倒鲁迅,我们就可能重回到做奴隶的时代。

  • 标签: 人格 精神 民族英雄 精神自由 奴隶时代
  • 简介:<正>“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鲁迅先生最全面最正确的评价.鲁迅处在黑暗如磐的旧中国,他用他的匕首投枪似的笔,揭露着鞭挞着陈腐的反动的东西,召唤着新生的革命的未来.对于儿童的爱,他正象其他革命家一样,倾注着宝贵的心血.他声称,他做小说的目的,是“利用小说的力量,来改良社会.”他“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 标签: 儿童 鲁迅先生 童话 孩子们 玩具 闰土
  • 简介:据即将出版的林非、刘再复《鲁迅传》说,鲁迅祖籍湖南道州,后迁居绍兴,到鲁迅这一辈,已是第十四代了。他的先祖,原是种地的农民,到了后来,不断发家,变成了拥有大量土地的财主。他们在一个共同的宗祠下分成好些“房”,如“覆盆房”、“清道房”、“竹园房”等等。鲁迅一家属于“覆盆房”的一个分支。“支覆盆房”全盛时期占地三千多亩,还有七、八座当铺。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太平天国的革命军踏

  • 标签: 覆盆 全盛时期 刘再复 道房 十九世纪 贵州日报
  • 简介:<正>鲁迅和胡适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功勋卓著,尤其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他们勇猛地揭露和批判作为封建统治者复辟工具的儒家文化,而成为反封建的先锋战士;他们一个从文学理论上发难五四文学革命,一个从创作实践上奠定新文学的基石,开拓了我国文学以白话为正宗的新文学时期;他们窃异域之火洞明国人、启迪民智,开创了我国翻译文学的新境界;他们互相切磋,共同从事于小说史的研究,从而结束了中国小说“自来无史”的局面,成为“同是曾开

  • 标签: 胡适 鲁迅 儒家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 新文学
  • 简介:<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他的光辉一生中,共写下了六百五十多篇深刻有力、犀利泼辣的杂文,计一百三十五万多字,汇编在十六个杂文集里。这些杂文,大多是他同形形色色的敌人进行战斗的“匕首”和“投枪”。特别是他的后期杂文,充满了彻底的革命精神,概括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是无产阶级的宝贵财富。小学语文课本选入了一定数量的鲁迅杂文。在语文教学中,认真教好这些杂文,对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鲁迅的作品,学习鲁迅的革命精神和斗争经验,都是十分有益的。鲁迅杂文,思想深邃,见解精辟,构思奇

  • 标签: 鲁迅杂文 教学初探 梁实秋 逻辑性 资本家 修辞手法
  • 简介:这么强烈地想去凤凰,就是因为那个从凤凰走出来而又回归到故土里去的人.那个远远地逃离故乡而又把故乡描绘得绚丽多彩的人。

  • 标签: 墓地 故居 个人 凤凰 故乡
  • 简介:鲁迅赢得世界声誉的是其小说.、共收25篇小说,比较著名的、、、、情节展开的具体环境都是"鲁镇".本文以"鲁镇"为视角对这几篇作品进行了论述.

  • 标签: 鲁迅 小说 鲁镇 儒家 封建文化
  • 简介:<正>七律《自嘲》,是鲁迅最重要、最著名的诗篇之一,解释和分析的文章也很多。题目“自嘲”,本来是很明白、很清楚的,但近来看到一些注释,却觉得有点不妥,因为由此可能导致对全诗的思想性、艺术性理解不准确、不恰当,感到有必要提出来说一说。有的中学语文教材这样注释;“自嘲”就是自我解嘲。

  • 标签: 鲁迅诗歌 学习札记 眉黛 猩红 鲜血 口红
  • 简介:任何一个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都必然充当多种、多重社会角色。社会就是由个体人的多种、多重社会角色组织起来的。个体的人在充当社会角色时,有时是支配者,有时是被支配者;充当支配者的时候,他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充当被支配者的时候,他服从别人强加给他的意志。当个体的人充当支配者角色时,他是权威的拥有者;充当被支配者角色时,他是受

  • 标签: 社会角色 非理性权威 鲁迅 社会生活 意志 个体人
  • 简介:鲁迅在1933年11月15日致姚克的信中曾对赛珍珠作过评价。今天看来,鲁迅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说这些话的,而且不是对赛的全面评价。赛珍珠成就卓著,但她始终不能跳出自身经历的局限而将问题放到广阔的历史、现实背景中去探究,因而鲁迅说她反映的是中国“浮面的情形”是比较中肯的。但由于鲁迅对赛与基督教的关系了解不深,因而鲁迅以“女教士的立场”评价赛珍珠是有些偏颇的。

  • 标签: 鲁迅 赛珍珠 评价
  • 简介:郑振铎的《淡漠》和鲁迅的《伤逝》都是借爱情故事关注青年人生观的作品。二篇小说在艺术表现方法方面既有相似又有差异,表现了二位作家对小说艺术的不同见解

  • 标签: 郑振铎 《淡漠》 鲁迅 《伤逝》 比较
  • 简介:在现代性语境中,卡夫卡与鲁迅都是伟大的现代小说家,他们都曾探讨过现代世界中人生存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该文比较考察了他们的精神立场、价值取向、实践原则,并考察了他们及其小说人物与各自精神传统的关系.在这种考察中,他们对于我们的现代性意义得以呈现.

  • 标签: 卡夫卡 鲁迅 比较研究
  • 简介:<正>鲁迅是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奠基人,他秉承、延续并发展了中国讽刺文学传统,又从异域的讽刺文学中吸取经验,开创了现代讽刺文学的先河,为以后的深入开拓奠定了基石,成为现代讽刺家的先驱.他的讽刺文学以其超拔的讽刺思想和讽刺艺术,在中国现代讽刺文学中占有着杰出的地位.他的《阿Q正传》、《肥皂》、《高老夫子》等现代小说,是现代讽刺文学的奠基之作.鲁迅的现代小说发展了现代讽刺文学,他的讽刺艺术,是对以“中和”为最高理想的古典主义审美原则的动摇和冲决,对既往婉讽、劝善、美刺精神的历史超越,是现代理性批判精神在艺术中的延伸和升华,代表着走向成熟和完备形态的现代意识.鲁迅的讽刺艺术,主要在两种相关而有区别的渠道

  • 标签: 鲁迅 讽刺艺术 讽刺文学 现代小说 阿Q 悲剧艺术
  • 简介:本文具体分析了鲁迅旧体诗的深刻、沉郁、峭丽、含蓄、讽刺、精炼等主要风格特点,并论述其意境冷峻、词句峻丽等诗风的形成过程,同时对《偶成》等诗的含意提出了新的看法。

  • 标签: 鲁迅旧体诗 风格特点 沉郁 峭丽 含蓄 讽刺
  • 简介:鲁迅小说冷峻风格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冷峻风格又通过各种手法表现,白描是其中的一种。白描的艺术效果是使描写显得冷静、客观,如果白描中融入悲剧性和讽刺性内容,作品便显出了冷峻。白描于鲁迅小说风格的意义就在这里。

  • 标签: 鲁迅小说 白描手法 鲁迅作品 祥林嫂 《药》 传统小说
  • 简介:在中国新诗发展历程中,鲁迅的成就是十分特出的,他的新诗创作虽然数量有限,却在诗歌内涵上表现出了远远高于其所属时代并使后来者言说不尽的现代性特质,与西方现代诗直接接轨,并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树起了鲜明的路标.

  • 标签: 鲁迅 新诗 现代性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