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构建具有资源配置指向功能的高校分类体系: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和前提当前我国高校分类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淡化、消除类型歧视,构建明确具体、细化且可操作的分类体系,以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引导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大学对分类标准的期待,就是对自己“身份”和价值的期待,也是对获取经济资源的期待。

  • 标签: 分类体系 高校 应用 框架 资源配置 教育结构
  • 简介:作为一个时常出现的媒体话语以及学术核心概念,“高水平大学”的提出,不仅是一种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转变,也是一种大学发展路径及方式的大转换。作为高水平大学建设问题研究话语体系的基石,高水平大学必定是一个绕不开的、需要继续深究的概念。

  • 标签: 大学 高水 路径 框架 教育发展
  • 简介:在对社区治理能力评估进行概念甄别和价值作证的基础上,笔者以较为典型的社区评估框架作为分析依据,确立协同治理为理论指导,通过对X市H街道办下属社区的实证调研,从结构—过程视角构建社区治理能力评估框架,以期为具体的社区治理能力指标设计和数据验证提供战略导向。

  • 标签: 社区治理能力 社区评估框架 协同治理
  • 简介:以往的研究表明,金字塔式的学术系统,只有少数精英学者和大学站于塔尖。伯顿·克拉克曾指出,“学术系统是一个不断分层、分化的系统”。托尼·比彻认为学术系统存在“喙食等级”。默顿也同意,学术系统出现的少数精英主导的分层格局主要源于对科学发现的贡献以及“马太效应”的社会选择过程;宏观意义上的马太效应——学术系统的内部分层结构,源于导致科学资源和天才集中化的社会选择过程。我国学者阎光才认为学术认可、学术荣誉是学术等级生成的原因。

  • 标签: 学术 系统 框架分析 大学 利益 运行
  • 简介:戴维森试图以针对形式化语言提出的塔斯基真理论为基础,提出针对自然语言意义的语义理论,利用逻辑规则、语义规则和递归手段等阐释和推导意义。他认为语义学理论应能判定每个有意义的词语字符串的意义,捕获意义本质需要真值条件的有限声明。尽管戴维森意义理论具有上述优点,对自然语言语义理解和解释起到巨大贡献,但是戴维森理论只是对部分语言提出解释,并没有对整个语言运作提出一种解释,而且无法解决指代对象依赖于上下文的表达式,无法解决语句真值不取决于构成其的小句成分的真值。

  • 标签: 戴维森 意义理论 真理论 真值条件 塔斯基理论
  • 简介:英国高等教育界掀起了新一轮的围绕教学质量的改革,参照针对高校的研究激励政策--研究卓越框架,推出了教学卓越框架,其实施旨在采用市场化的原则、围绕以学生为核心来提升教学质量,构建一个透明、竞争的高等教育市场,以达到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竞争力。"教学卓越框架"已经在2016/17学年开始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未来还会有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措施。英国"教学卓越框架"计划的实施对我国高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 标签: 英国“教学卓越框架”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质量提升机制
  • 简介:论文首先指出现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CSR)与企业财务绩效(CFP)二者之间关系研究结论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CSR和企业不负责任(CSiR)的二元对立构念定义范式没有反映CSR的现实状况。借鉴双因素理论的洞见,论文认为CSR的对立面不是CSiR而是没有CSR,CSiR的对立面不是CSR而是没有CSiR,并指出以往CSR测量忽视可见性问题可能导致对CSR行为的误判。有鉴于此,论文将CSR界定为企业以最小化负外部性(没有CSiR/CSR)、最大化正外部性(承担CSR)的方式为社会创造财富,并结合CSR可见性将CSR分为基准型CSR、内隐型CSR、外显型CSR和全面型CSR四种。在此基础上,论文构建了外部性视角下CSR与CFP的权变关系框架

  • 标签: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财务绩效 外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