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三志》等史籍和《三演义》等小说中有多个汉末三时或虚或实的“空城计”故事,赵云战汉水、朱桓保濡须、文聘守石阳、陆逊攻襄阳为真实的“空城计”战例或具“空城计”色彩的战事;曹操攻定陶为一场伏击战而非“空城计”。脍炙人口的《三演义》中诸葛亮在马谡失街亭后于西城智退司马懿的“空城计”故事,有历史的影子而非历史事实,它可能是赵云于汉水之滨战败曹操之役在传诵过程中的“张冠李戴”,其创作受到街亭之战中王平收拾残局史事的启发和《三志平话》中诸葛亮“空城计”的影响。《三演义》描写诸葛亮“空城计”,既是小说创作艺术的需要,也是社会大众接受意愿的反映。

  • 标签: 三国 空城计 诸葛亮 曹操 赵云 《三国演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建构主义强调文化对于身份和利益的作用,主张文化(观念)决定国家间身份。根据建构主义身份政治理论,考察东北亚中朝(韩)日三间互动的历史,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与欧洲社会经历的霍布斯-洛克-康德文化不同,东北亚国际体系没有经历霍布斯文化阶段,不论是中国主导的朝贡体系还是日本主导的东北亚霸权体系都不符合霍布斯文化特征。东北亚地区真正意义上的体系文化始于二战后承认主权平等关系时代的洛克文化。因此,东北亚中朝(韩)日三间的身份不能简单地用敌人、竞争对手和朋友来定位,而是经历了或明显或不明显的上下尊卑的等级身份、敌对关系身份、竞争对手身份的历程。

  • 标签: 东北亚 中国 朝鲜(韩国) 日本 国家间身份 构建主义
  • 简介:川端康成的《雪》好像诗谜一样令人着迷,也叫人困惑。而把《雪》的结尾与李商隐的"银河诗"结合起来思考,是符合《雪》的文脉的。一,李商隐与川端康成都从民俗和神话传说中吸收养分,把银河作为爱情纽带的意象写入作品,脍炙人口。二,无论是川端康成还是李商隐其笔下的银河意象都是发展的,随着作者的情感变化而创出新意,让银河堕入怀中的奇思妙想,在李商隐和川端那里都蕴涵着爱情升华的寓意。当然李商隐首创在先。三,川端借鉴李商隐的诗作,并结合本国文化和时代背景加以活用,在《雪》中赋予银河意象以独特的内涵。

  • 标签: 川端康成 《雪国》结尾 李商隐 “银河诗”
  • 简介:检视千百年来妈祖信仰的起源和传播,我们可发现由民间祭祀而渐由官方主导,再由官方回归到广为民间崇祀的循环发展轨迹。尝试探讨各阶段的妈祖信仰轨迹,并借相关案例,通过对本土化妈祖信仰传说与在地特有的相关仪式庆典之举行、妈祖信仰善书(含经典)于本地的刊行与流传,以及妈祖精神之传扬近况,阐述其于马、新两之发展和传播。

  • 标签: 妈祖信仰轨迹 民间祭祀 妈祖精神
  • 简介:从近代日本与西方哲学相遇表现出的两个特征出发,并以“理想国家”论为原点,探讨近代日本在建设新的国家和社会的过程中接受柏拉图《理想》的过程,围绕柏拉图《理想》的接受问题,试图验证西方哲学所发挥的正负两面性作用给近代日本带来的影响

  • 标签: 日本哲学 西方哲学 近代日本 柏拉图
  • 简介:研究型大学是在现代科学研究组织化的过程中崛起的,组织制度是其组织化的主要体现。不同国家研究型大学的组织制度存在差异,以德国和美国为典型代表,从1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到20世纪美国成为新的科学中心,大学的组织制度差异对科学中心的转移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岗位制度是其组织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分析了德国和美国两种不同的学术岗位制度,从制度移植和理念变革等方面对研究型大学学术岗位制度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进而为国内高校的学术岗位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 标签: 研究型大学 学术岗位制度 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