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卢卡斯认为,逻辑是全世界通用的东西,墨家逻辑、亚里士多德逻辑都是同一个逻辑.但是中国古代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墨家逻辑及中国古代逻辑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路径,表现出不同的情况.同时,伦理和政治等文化方面的因素,阻碍了墨家逻辑及中国古代逻辑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墨家逻辑 中国逻辑 语言
  • 简介:墨家逻辑是中国先秦时代的墨家学派所创立的系统逻辑说.研究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是我们深入研究墨家逻辑的内容和本质的基础和关键所在.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是墨家逻辑产生的基本历史根据,同时墨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中国特有的语言文化背景使得墨家逻辑具有了自己的特殊性质.

  • 标签: 墨家逻辑 政治伦理 语言文化
  • 简介:1999年开始的大学扩招进程中,普通高等学校面临"基础设施效用不彰"的问题。以学生类校舍的生均面积及其"标杆值"为基础,以各学生类校舍的"效用偏差"为分析对象,采用熵值法测算了八类校舍"效用偏差"的权重,评价了扩招以来各年度学生类校舍的效用总偏差。研究发现:八种学生类校舍的"效用偏差"可以区分为"保健型"指标、"激励型"指标和"中间型"指标三种类型;扩招以来的学生类校舍综合效用处于"不彰"甚至一定程度的"倒退"状态。研究结论是:第一,政府对普通高校基础设施缺乏有力的宏观调控;第二,普通高校打了一场后勤保障投入失当的"扩招之战"但面临提高学生类校舍综合效用的"重要机遇期";第三,普通高校具有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的倾向;第四,普通高校在基础设施供给方面体现了"赶牛式"行政的特征,且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投入惯性效应"。

  • 标签: 普通高校 基础设施 效用偏差 供给逻辑
  • 简介:〕自新课程以来,我们不断地提到“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学生学习方式。但我们认为,这三种学习方式其实可以归并为一种,那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质上一种是学生群体性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是一种学生探索式的自主学习。所以,有学者说“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必然是自主学习。”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实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由“他主学习”变“自主学习”,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标签: 〔〕自主学习习惯主体作用
  • 简介:本文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以教育基尼系数作为研究工具,使用线性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的分析方法,讨论中国教育结果不平等地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与以往研究关注"均值的差异"不同,本文讨论的是"差异的差异",即教育不平等的内部差异。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入学队列的影响之后,教育扩展会带来教育不平等下降的结论依然成立;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和最低的地区,教育不平等水平相对较高;在教育不平等更严重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不平等的作用更加突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不平等水平是逐渐降低的,1978年以后入学队列的教育不平等水平相对与其他入学队列来说是最低的。

  • 标签: 教育结果不平等 教育基尼系数 教育扩展 地区差异 分位数回归
  • 简介:的兴起是唐代社会文化环境下的产物。寺院独特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是寺兴起和发展的基础。寺院的名僧和造访的名士为寺提供了充足且优质的师资力量。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吸引了僧人和社会各阶层俗人前来受教。寺的教学内容包括佛教内典和中国传统文化两大类。寺的教学方法兼具异域风格和宗教风格,是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有益补充。寺不仅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而且对唐代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标签: 唐代教育 寺学 寺院 佛教
  • 简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多部门、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产合作是基本要素。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和转变企业技术创新模式要求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机制。从开放科学视角看,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行动是基于主体创新能力异质性这一基本内在逻辑而展开的。基于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要围绕建立产多元主体共同愿景、校企微观主体共同利益基础和协同创新框架系统序参量,构建校企多元主体协同、价值整合、利益整合、资源整合以及协同实施的长效机制。

  • 标签: 高等职业教育 产学合作 协同创新
  • 简介:明洪武四年,宋濂因议论孔庙祀典而遭贬谪,他构想的“天子立之法”也引发了一场孔子圣师地位论争。选择贝琼对宋濂的驳斥作为突破口,来揭示这场论争的真相:“天子立之法”是身处“道统”与“治统”夹缝中的宋濂回应朱元璋兴学国策的“折衷之策”;由于“天子立之法”动摇了在学校祭祀体制中确立孔子先圣地位的“贞观之制”,故而遭到贝琼的严词驳斥;“天子立之法”与朱元璋推行以孔子为核心的一元化的学校祭祀体制的立场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这从根本上导致宋濂的构想成为泡影。

  • 标签: 孔子圣师地位 天子立学之法 贞观之制 宋濂 贝琼 朱元璋
  • 简介:〔摘要〕现代教育的理念是变被动学习为积极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乐趣、成功。如何让内初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掌握正确的读音、正确的使用汉语,培养他们乐、好学的好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从内初班学生学习汉语中存在的问题和学习的特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 标签: 〔〕乐学好学爱心兴趣做法
  • 简介:由于近现代主客二分的认识论,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科学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影响,教师教育过于重视理论的普适性和工具性,忽视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鲜活性.现象的世界观、方法论,如现象“面向事实本身”的精神、“生活世界”理论以及“本质直观”、“悬置”、“还原”等方法,为教师教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现象视野中的教师教育面向教育事实,回归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世界,具有浓厚的人文意蕴和人性色彩,对当今的教师教育具有启发意义.

  • 标签: 教师教育 现象学 事情本身 生活世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异地高考问题的出现既是大规模人口流动的结果,又是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原籍招考及高校自主招生权限不足等深层次问题的外在表现。异地高考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相关部门在制定应对策略时要充分贯彻生态中的整体关联和动态平衡等原则,优化招生指标配置,确保高等教育资源稀缺地区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将学生素质作为录取的根本标准,弱化户籍等外在因素的影响,积极解决异地高考问题。

  • 标签: 异地高考 生态学 教育公平
  • 简介:〔摘要〕初中数学思维由直观向抽象转变,将基础知识进行练习和综合性运用。初中数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作为主导,通过大纲提问和自我探究方式,有效创新和激活教学模式。“为中心”,就是以学习为主,这里的学习就是学生的自我学习,学生的自我探究和思考,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加能够体现教育的主旨和目的。

  • 标签: 〔〕初中数学学为中心教学研究
  • 简介:〔摘要〕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是一份宝贵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古诗能使学生较为正确地认识古代社会,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 标签: 〔〕少教多学古诗教学方法 探究
  • 简介:中国教育自近代从西方引进,百余年间,几代学者持续努力创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叶澜教授新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论纲》以“论纲”方式呈现了当代中国教育的基本特征。它纵贯西方三千年学科观,回归突破中国五千年文化传统,形成了以“生命·实践”为内核基因、扎根民族“文化传统”和学校教育“变革实践”、提出中国式教育命题和体现中国思维、运用中国话语、呈现教育“独立学科”立场的中国原创教育。它有字书写的背后是当代中国教育学人与研究团队数十年学术生命实践的无字之书。

  • 标签: 当代中国教育学 “生命·实践”教育学 回归突破 教育学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少教多”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此为发展的标准。教师的“少教”,更应该重视教材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多元性等入手,以此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教学模式少教多学古白
  • 简介:建构中国教育是近一百年来中国教育学人孜孜以求的事业,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从20世纪50年代末的教育学去苏联化,到改革开放初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探索,再到21世纪初“建构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教育”的呼声,无不反映出当代中国教育学人建构中国教育的迫切心情。建构中国教育,仅仅有迫切的心情是不够的,还必须付诸行动,而明确行动的着力点则是必要前提。

  • 标签: 中国教育学 社会主义教育学 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特色 新中国成立 50年代
  • 简介:《礼记·记》是世界上最早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论著,并从教师对学生、教师对自身、教师对教学和士子君王对教师这四个方面,论述了教师的职业责任、职业义务、职业智慧和职业地位。《记》阐析的教师职业特征论,多有投射并廷扩于韩愈的《师说》篇上,成为中国教师思想发展史上两个重要的节点。

  • 标签: 学记 师说 教师职业特征